清北学生学习秘籍(清北学子高中学习经验分享)(1)

高考考的是什么?

知识,思维能力,应试经验,以及最重要的心理素质

知识掌握

高中所学的知识繁多,几乎不可能完全掌握。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疏漏很正常,不必为此而焦虑,重要的是第一时间把知识疏漏弥补。高三上学期是最好的时机,还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去记忆记忆性知识和攻克理解性知识,此外我个人建议学弟学妹们把代表性的题型(母题)也作为知识去记忆。一旦到了最后的一二十天,知识的记忆和攻克就要让位于状态保持和心态调整了。

这是我对于所谓的核心素养的理解。什么是思维能力?是对于一个学科基本方法和规律的理解。以物理为例,今年高考前两个大题不少同学觉得难。然而物理学习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将现实的存在抽象为物理模型,如果同学们理解了此规律,有意识地训练这方面的能力,就能解决相当一部分的物理问题。对此,我建议学弟学妹们注意总结,既要抽象出基本模型(母题),也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某一特定学科的基本规律。

时间分配

第一,必须有时间意识,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速度,不应在一个题上死磕,学会选择性的跳题。第二,不能让时间过度影响自己的心态,也就是时间观念要有但不能定死。时间带来适度的紧张可以提高速度,但如果心慌影响思考,降低做题效率。对此我采用大略时间的方法,具体来说,以语文为例,前两篇阅读预估50分钟,可延后10分钟,文言文古诗20分钟,可延后5分钟,作文前的其他题目10分钟,可延后10分钟,剩余是作文。又如生物,选择30分钟,可延后5分钟,每个大题10分钟,最多延后5分钟。通常来说,到了预估时间,我就会加速,如不定项少选,降低书写质量等等。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都应做出合适的时间安排。

临场心态调整

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大家要善于尝试,在高三数不清的考试中寻找最合适自己的心态调整方法。我个人认为两条基本原则还是具有共通性,其一,千万不要慌,其二,在考场上调整心态的时候,不要太害怕浪费时间,一两分钟甚至两三分钟都可以接受。

根据场合的不同,我认为高三阶段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可以分为三种,其一,平时学习的心理素质,其二,考试间隙的心理素质,其三,临场的心理素质。临场的心理素质前面已经提及,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前两种。

心理素质关于平时的心理素质,同学们首先应该做到自信,相信自己能行。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那么你就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行,那么你注定不可能行。除此之外,自信还体现在考试失利后绝不气馁。就拿我个人来说,在一模二模的时候,我的成绩都落到年级20名左右,我也有过彷徨,但老师成功地让我相信自己能行,最后也就真行了。当然要补充一句,同学们,如果你在模拟考试的时候考好了,那我向你祝贺。,但你不能过早地放松,不能骄傲,不然的话,你好的考试状态将无法保持到高考。同学们然后应该做到坚持,坚持不懈地去学习。在高三的这一年,尤其是下半学期,面对着数不胜数的考试,同学们都会感到倦怠。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坚持,需要一定的信念去支撑着自己不断前行。其实在高三这一年,你只要坚持住了,你的成绩就不会太差。

关于考试间隙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考完一科忘记一科,无论题目是难是易,发挥是好是坏,自信依旧。除了你认为你的心理素质非常强大,否则的话,我给你一个忠告,千万不要在考试间隙对答案。

学习方法

关于学习方法整理还是做题,这是一个问题。整理的好处在于可以不断消化吸收,将一个点理解到最透彻。做题的好处在于可以扩大视野。对不同的题目有更广泛的认识,对这方面我得承认我处理的并不是特别好,几乎没有额外做过题。针对现在的高考,经过我对高中经历的反思,我认为整理和做题应该是这样的统一。平时学习以整理为主,将老师讲的难题,自己有意义的错题整理下来,细细得研透。考前看不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过一遍自己把这个题型或知识点研磨透的过程。这样既训练了你解决这题的解题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这一个知识点、这一个题型的深度认识。同时,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某个专项上存在。那么就可以对这一个专项进行专题训练,专门攻克这一个专项。如果你发现自己某一科的某一个模块时间或者准确度不够,那么就可以用套题专门对这一块进行训练。

语文到了高三,我不建议大家把太多的时间用在语文的课外阅读积累和练字上,这两项在高三最后的一年,性价比比较低。高三语文学习,比较占用时间的应该是三大部分,阅读,理解性默写以及作文素材积累。

我建议大家要注意,参考答案,标准答案与备考答案的区别。参考答案是小型测试包括一模、二模、三模在内的一种由出题人制定的答案。而标准答案只有高考有,是高考阅卷人根据事先制定的标准答案和考生们的答题情况汇总而成的答案。换句话说,在高考中,只要你的答案是合理的,符合语文基本素养基本逻辑的,那么答案就应该会给分。

所以说,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参考答案,努力明白参考答案是从哪里想的,但是也不能被参考答案所局限你的想法,只要是符合语文的基本思想和逻辑,那么也是对的。同学们和部分老师也容易忽略这一点,在平时的小考中也许看不出差别,但是在真正高考中就能看出来。备考答案是考生应该准备的答案,所以我们的备考答案就是正常的高中生以自己的水平和积累实力,经过一定的训练能够看出的符合语文基本逻辑的答案,看分答题要点要够甚至是多。一方面要向参考答案借鉴和学习,同时也应该抱有一定的质疑精神。通常情况下,参考答案给出的我们想不到的点,一般都是具有独创性,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也在极少数情况下,参考答案给的点或者是参考答案,对某个题的理解是存在问题的。比如今年济宁模拟考试中,对于陆游的“流觞内史招同社,扛鼎将军与卜邻”(《自贺》)这一句诗的理解,就是明显存在偏差的。

同时,我们还要去借鉴同学们合理的答案。这一点,其实我很感激我们语文唐老师。他这点做得也非常好,他曾经多次组织我们交换答卷,进行互相批改和学习,这个方面确实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学们尤其要注意,语文虽然是文科,但也是依靠逻辑的,逻辑就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有些抽象,大家可以自己去领悟。我无法准确表达,我只能说,语文不是凭感觉,更多的靠的是逻辑。

至于作文素材,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素材书什么样,反正我不太瞧得起。我觉得从素材书中看的素材,往往印象不深,用得也不够准确和灵活。但是如果个人素材积累比较少,确实可以从作文素材中了解相关的人物,最好是自己再对此进行扩展了解,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应用起来更为准确灵活。

生物这门学科比较特殊,生物学知识非常广博,新的成果也不断涌现。做题的时候我们总是遇到新的题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物考试?它究竟想考什么?

我认为主要想考两个,一个是我们对于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背后体现出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如何考?就是给你新题镜,让你现学现用,考察你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所以课本上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是核心。

生物考试就分为选择和大题,在综合测试、综合考试的时候,生物的选择和大题涉及面都非常广。我个人认为,生物大题考得最核心的除了知识的记忆、新知识的应用之外,还有逻辑链条的完整。相同的答题方向下,逻辑的完整度往往就能决定你是得满分还是不得分,还是得一半的分。

对于生物的时间分配,题简单了都能做完,不用说。今年生物题难度虽然略有下降,但我估计你们生物题也不会太过于简单,如果遇到比较难的生物题就要考虑一下时间分配了。我认为重点就要看你的特点,如果你和我一样偏向于逻辑链条完整的话,那么我就建议你:前面选择题,可以适当地压缩一下时间,压缩到30分钟,最多35分钟,宁肯少选甚至蒙。不要对此感到心疼,因为真正难的生物选择往往就是你砸时间也不一定能做对的。

更何况,大多数情况下,你的第一感觉就是对的,你节省的仅仅是你在一个模棱两可的题上犹豫不决的时间,而不是真正做题的时间。然后把55到60分钟时间用来做大题。我考生物的原则就是我宁肯多错两个选择,但我也要留充足时间给大题。在通常情况下,我的生物选择会比我同等级的同学低两三分,但我的大题一般能高五六分。当然选择题准确率也不能太低,人家都对的题,如果你错了,那就多多看看课本,回顾一下基础知识,寻找错误的原因。如果你逻辑链条不太完整,一方面你要练习自己的逻辑,让其尽可能地完整,不漏环节,同时尽量提高自己选择题的准确率。

去年生物题很难,所以我们这一年遇到的生物复习也很难,今年的生物题难度略有下降,你们复习难度就不好说了。简单题靠细心、靠逻辑完整度,难题靠的是敢于取舍的能力,速度以及逻辑完整度。

还有一点我要补充,只要不是高考生物的卷子上,尤其是选择,就难免有模棱两可,出的有问题的题目。遇到这样的题不要纠结,重要的是把这个题背后的知识掌握,至于题目的正确与否不要太注意。我对于有问题的题目的判断依据就是,凡是根据题干信息和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无法得出答案或能得出多个答案的题,而答题卷上又让写唯一答案的题都是错的。虽然这种题比例不高,但根据我这一年的经验,一张卷子上有一两道还是有可能的。

祝大家金榜题名!圆梦清北!

清北学生学习秘籍(清北学子高中学习经验分享)(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