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菜谱中,或者是在厨师的教学视频中。在加调料的环节,经常说的比较多的词汇就是少许和适量,那“少许和适量”是什么概念?假如我们去上网搜一下,有的人就会说少许就是1克、半小勺,适量是1克。“少许和适量”似乎是一个意思。但是我们从食品风味学的角度讲。少许和适量代表着对风味的不同的用量。

22克是多少勺(味道75少许和适量)(1)

适量是指一个调料在使用过程中,它是有一个用量的标准,不能随意乱加。适量也可以理解为适合口味。比如说有的人口味重,你就可以稍微多放一点,有人口味淡就可以少放一点,但是多放和少放,不会有大的偏差,是在一个平均的用量上的有点区别。

22克是多少勺(味道75少许和适量)(2)

适量,有一个适合的量。适量的用量是有一个科学标准的,不能完全随意。比如说用盐,盐的用量基本上它是有一个大致的都能接受的范围,一般的适量盐的用量范围大概在0.8%~1.2%。这个范围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也就是说比如说有一个菜太咸,那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它咸。与盐相关的还有生抽/老抽/蚝油/豉油/豆瓣酱/咸菜/腊肉。。。。它们总的用量是固定的。当然还有各自的特点:上色/提现/红油。。。。

22克是多少勺(味道75少许和适量)(3)

以此类推,糖、醋、料酒的用量都是有一个跟食材的用量是有比例关系的,比如说食材多,用量就要多,食材少,用量就要相应减少。这就是适量的概念。

而少许的概念呢?少许的概念就是比适量要少。少许的用量的就稍微加入,几乎没有什么标准,少许你加一点点就行,或者不加也行。但用盐一般很少说少许,有一个例外的时候,说少许就是在菜出锅前,尝一尝。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少许。也就是说前面基本上都用好了,80%都对了,剩下20%我自己调整一下。从食品风味学的角度讲,少许的用量,大概是适量用量的1/3。

22克是多少勺(味道75少许和适量)(4)

少许没有严格要求按照分量要来。但是呢?和份量也是有一点关系的,只是由于用量很少,就忽略了这种关系。比如说:撒葱花点缀,基本上很少说适量葱花,大多都是“少许葱花点缀一下”。再比如出锅淋香油,一般滴1~2滴就行了,因为香油本身的香气很浓郁,因此,“少许”香油就行了。像这些的用量,本身只要稍微添加一点,就有很大的效果。不需要很多,那么就是少许,甚至可以说,在家里炒菜一般都是一盘菜的份量,那么其中一些随便用手抓一点,用小勺调一点都可以的调料,这就是少许的概念。

22克是多少勺(味道75少许和适量)(5)

少许和适量的是传统菜谱中的一个用量概念。它主要的原则是基于把食品的配方的个性化,过于强调个性化,而不是强调通用性。个性化的概念,就是换不同的厨师,要用不同的用量,不同用量就产生不同的风味,这样的话就产生五花八门的门派。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去吃就是每一道菜,它都是有一个典型的风味的。但是就是有的人就做的好吃啊,有的人就做的不好吃。为什么常常换了个厨师,一个饭馆的生意就大量下降呢?就是调料用量差多了。比如说是切菜,菜还是买的,原来那个菜锅还是那个锅,换了个厨师,颠勺功夫也差不多,炒菜的结果却差好多。(当然有个别的步骤也错了,学就学错了,或者是为了简化操作,简化了,那是另外的原因。)

22克是多少勺(味道75少许和适量)(6)

我们经常会说某地区某风味,只有某一家(或者1~2家)特别正宗。而大家都觉得好吃,也可能物美价廉,反 正从味道上讲,大家都觉得好吃,这是最基本的。而那些著名的百年老店、连锁品牌的配方,往往都是调料。调料是它的核心,因为洗菜、切菜、配菜比例,大家一眼就学会了,只有调料是秘方。比如说这个大家经常能听到的就是一个百年品牌的制胜秘诀,介绍说有100年的老汤,调料里面有33种香料……有香料主要是带来香味。比如说某些菜有很多种做法,为什么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虽然各家都 是一样的菜,那只要顾客来了不好吃,今后这家店就会被淘汰,能在市场上留下来的肯定是因为好吃,口感、味道、香味、造型、环境都是合适的。各方面的比较中,切菜肯定也有差距,但是主要是味道上产生的。

调味宝APP(微信小程序)专门针对这个难点,将所有的菜谱配方调料全部精确化,将调料与做菜的分量关系起来。只要称量食材的分量,自动计算所有的调料,确保最终的口味是正确的。

22克是多少勺(味道75少许和适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