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谨向奋战在各个工作岗位的女战友们道一声:节日快乐!向你们致敬!

都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古今中外的无数过往说明,战场上从来都有女性飒爽的英姿。延安时期,毛泽东为《中国妇女》杂志创刊题词曾写到,“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后来进一步指出:“妇女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现在打日本,要妇女参加,生产要妇女参加,世界上什么事情,没有妇女参加就不成功。”

走进新时代,如今在人民军队的阵列里,越来越多的女性正成为一线战位的主角:从仗剑问天的导弹号手到不让须眉的特战队员,从叱咤蓝天的飞行员到深蓝犁波的女舰员,从翱翔太空的航天员到永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从演训场上的参谋到战场救护的医生……绿色军营,火热沙场,胜战不问性别,武装代替红装,广大女战友矢志强军,苦练本领,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支撑起保家卫国的一片天。

军人最广的天地在战场,军队最大的价值是打赢。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一名优秀的战斗员,女军人们因身体条件、社会观念、家庭角色等因素,往往付出更多的辛劳,作出更大的牺牲。你们吟诵“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高歌“娇柔的美丽不是我要的名片”“铿锵的节拍才是我要的浪漫”,你们用冲锋为自己呐喊,用刚强为自己美颜,宣示“战场也属于我们,我们是战场上的另一半”。你们,无愧新时代的追梦人;你们,无愧强军兴军的奋进者。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选取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基层岗位的几位女性佼佼者,通过展现她们的风采,向女战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真诚的敬意!(梁蓬飞)

第73集团军参谋部作训处参谋赵聪欣——

“爱较真”的女少校

战场上的爱情就是那么直接(你们是战场上的另一半)(1)

3月的闽南,已是闷热难耐。

3公里武装越野出发线上,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少校格外引人注目。哨音刚响,女少校箭步冲了出去。没多久,她便大汗淋漓,不少碎发贴在脸上。

女少校名叫赵聪欣,第73集团军参谋部作训处参谋。

“赵参,这是妇女节送给自己的礼物吗?”终点线上,考官开玩笑说道。赵聪欣只是浅浅地笑了笑,在她的世界里,“爱较真”就是她的本真。

赵聪欣爱跟自己较真。3年前,从团作训股到军作训处,为了尽快胜任岗位,赵聪欣不懂就问,问书本教材、问身边同事、问下级单位,甚至几经周折问到院校。不到2个月,她就完全熟悉了自己分管的工作,对集团军所有装备的性能和作战数据更是烂熟于心。

“赵参真的是‘锱铢必较’!”——这是各旅作训科参谋对赵聪欣的一致评价。他们说,哪怕一个数字不符合要求,都休想从她那里蒙混过关。

一次演训活动,某旅作训参谋没有仔细核对,就将相关数据报了上来。赵聪欣认真核对后,发现缺少“三实”训练相关内容,便责令其重报。第二次报上来,她发现有的训练课目只有装备数据没有弹药数据。

“难道这些装备拉到野外都是摆着看的吗?”赵聪欣再一次拨通那名参谋的电话,督促其整改。临近凌晨2点,当她第三次核对上报数据时,发现有些数据与年度训练计划不相符。第二天一早,赵聪欣再一次要求该单位重新上报,问题才得以最终解决。

任作训参谋近6年,赵聪欣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严格标准,让身边不少男参谋都自叹不如。

一句话点赞:凡事最怕较真,你认真了,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赵欣 廖晓彬)

海军某驱逐舰支队郑州舰实习舰长韦慧晓——

博士舰长敢闯海

战场上的爱情就是那么直接(你们是战场上的另一半)(2)

“战斗警报!”前不久,在东海某海域举行的一场实战化演练中,一名随海军长春舰跟训的中校女军官,坐镇作战指挥室,娴熟地下达作战指令。顷刻,长春舰各战位如臂使指,对“敌”发出致命一击。

这名女军官什么来头?女博士、中国海军首位女实习舰长……所有的标签都来自同一个人——海军郑州舰实习舰长韦慧晓。

韦慧晓的从军之路充满了跨越和精彩:从高薪白领到携笔从戎的军人,从优秀博士生到新型驱逐舰指挥军官……

博士毕业后,韦慧晓根据自己的从军意愿,向海军机关寄出了自荐信。信中,她表达了自己对军营的向往,详细剖析了自己具备的成为合格军人的条件、自身的优势,还附上了自己获得的奖项、证书,发表的各类文章等等,足足200多页。

2012年1月,韦慧晓梦想成真,被特招入伍,加入海军部队。短短7年从博士入伍到航母副部门长,再到驱逐舰副舰长、实习舰长,韦慧晓跨越了很多常规成长周期。

2015年4月,韦慧晓担任长春舰实习副舰长。对于韦慧晓来说,这一年充满了挑战。为了更多地了解装备数据,她的兜里经常揣个记事本,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从每一条简单的口令到每一次操纵动作的体会,从每一个装备名字到具体的使用方法,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正是凭着这股劲头,2016年3月,韦慧晓顺利通过严格的考核,成为海军首位女副舰长。2017年9月,任海军郑州舰实习舰长。

如今,这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军官,距离成为中国海军首位女舰长只有一步之遥。

一句话点赞:携笔从戎操巨舰,敢闯海者真英雄!(方思航 记者 刘亚迅)

空军首批双学士歼击机女飞行员康凯——

“雷霆玫瑰”再迎新挑战

战场上的爱情就是那么直接(你们是战场上的另一半)(3)

初春时节,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组织跨昼夜飞行训练。对于女飞行员康凯来说,这个普通的飞行日注定“不平凡”——她要完成带队长机培养的最后一个架次训练,这意味着她即将具备空中编队指挥员资格。

康凯是空军首批双学士歼击机女飞行员。

这天一大早,康凯早早就来到讲评室进行飞行前的各项准备。航线数据、突防方法、突击战法、天气情况等事项,她在脑海里一项一项“过筛子”。康凯说,长机与僚机不同,不仅要对本架飞机负责,更要对整个编队负责,关键时刻做出的决定关乎整个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天空能见度不是太好,且有低云,这对正在改装长机的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8时许,康凯与战友们走向战机,跨入座舱。战机滑出前,她向地面保障人员竖起大拇指示意,满满的自信溢于言表。

当天的这个架次,康凯和战友要实施突防突击训练。双机起飞后不久便入云,康凯迅速指挥编队云上集合。她按照协同的数据保持好状态,不断向僚机通报航向和高度。随后,她带领僚机按地形起伏实施低空突防飞行。

“发现目标!”“压住目标!”“打!”康凯沉着指挥、果断下令,与战友协同对地面防空目标进行攻击。突防成功后,康凯继续带领僚机飞赴突击目标地域上空,按照既定战术对目标实施了有效攻击。

“漂亮!”战机着陆后,指挥员马雷涛用这样一个词评价这位新晋长机。

一句话点赞:敢持彩练当空舞,蓝天逐梦“金头盔”!(刘汉宝 记者 李建文)

火箭军某旅导弹操作号手宋仁田——

全能,只为多一种可能

战场上的爱情就是那么直接(你们是战场上的另一半)(4)

凌晨1点,夜染黛色,深山密林里的一条蜿蜒土路上,导弹号手宋仁田双眼如鹰隼般紧盯着前方路况,驾车疾驰赶往阵地。这一轮导弹火力突击中,她果敢请缨接过方向盘。

到达指定地域后,只见宋仁田猛地拉开车门、跳下发射车,来回奔波两个号位展开导弹发射操作。汗水浸湿的迷彩帽下,一双明眸透射着火箭军女子导弹发射号手的坚毅。

都说一技而专、五技而穷。战斗结束,站在导弹发射架下顺着“大国长剑”遥指的方向眺望,宋仁田坚守而憧憬着一个信念:练成“神剑”全能女号手,在复杂困难的战场环境中,为导弹精准“出鞘”多一种备案、多一分把握。

“宋仁田这姑娘,小小的身躯里有股狠劲儿。”指导员汪小涵说,为了练就快而准的面板按钮夜暗操作能力,宋仁田想尽各种办法,让手指形成操作记忆;为了练就精准吊装“大国长剑”能力,她找来装满水的油桶高高吊起,反复磨练百遍直至做到滴水不溢……她瞄准的,总是适应战场的能力!

一次火力突击演练,天空突下瓢泼大雨,宋仁田却不怨反喜,她鼓励大家:“天公作美,这可是难得的训练时机!”

2017年盛夏,宋仁田和女兵们再一次征战高原。“点火!”当指挥长一声令下,望着导弹刺破苍穹的尾焰,宋仁田激动不已,眼睛里泛起泪花。

一句话点赞:大国长剑自威武,巾帼何尝让须眉。(实习记者 邓东睿 通讯员 孙波)

武警“猎鹰突击队”女子特战大队班长肖茗丹——

不输男兵的“霸王花”

战场上的爱情就是那么直接(你们是战场上的另一半)(5)

京郊某地,两名持枪“暴徒”挟持“人质”藏匿在高楼内负隅顽抗。接到处置命令后,一名个头不高的女上士带领作战小队破窗突入,一举制伏“暴徒”。这名上士就是武警“猎鹰突击队”女子特战大队班长肖茗丹。

2015年初,刚转中士不久,并当上话务班班长的肖茗丹,听说部队要成立女子特战班,毅然报名。

“训练不苦,怎么能叫特战队?”为练出真功夫,肖茗丹在摔擒训练中从给男兵当配手练起。一次次狠狠摔倒,又一次次艰难爬起,她一次次超越自我,成为敢叫板男兵的女兵。

第一次夜间高空索降训练,在40多米的高架桥上,她咬着牙往下滑,着地后手脚发抖、头皮发麻;为练好“快枪”,她反复拉枪机上万次,右手拇指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参加“魔鬼周”,负重奔袭30公里,把一些男队员都甩在身后。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2017年,在“砺剑”狙击手大比武中,肖茗丹作为唯一参赛的女狙击手,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十大狙击手”称号。她连续两年获得武警部队颁发的“勇士勋章”。

去年初,已是上士的肖茗丹被武警“猎鹰突击队”选中,成为一名预备队员。强化训练开始后,肖茗丹发现“猎鹰突击队”的训练标准要高得多。

“肖茗丹,你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去哪了?”强化训练的3个月,不停质问自己的她每天穿着5公斤重的沙袋背心,吃饭、学习、休息从不离身。最终,肖茗丹以全优的成绩通过考核,正式成为“猎鹰突击队”女子特战大队军衔最高的士兵。

一句话点赞:特战队员没有性别之分,只要敢于突破,就会破茧成蝶!(记者 代烽 通讯员 帅刚社)

陆军军医大学958医院文职护士张弘——

走上战场就是兵

战场上的爱情就是那么直接(你们是战场上的另一半)(6)

“怎么是她?”当陆军军医大学958医院的领导接过机关上报的名单,被上面的一个名字怔住了:张弘,精神卫生中心的一名文职护士。

这位领导明白,医院此次受领的是难度强度极大的高原演训任务,急需精兵强将。张弘虽是业务骨干,但按文职人员管理使用相关规定,她完全可以选择留守。

没想到的是,张弘居然写来请战书,主动要求到一线去。“文职人员走上战场都是兵。”再次征求意见时,张弘的坚定让医院的领导闻之动容。

真要出发了,她的心里反而忐忑不安起来。好不容易说服了老公,却不得不瞒着父母,毕竟雪域山高路险,演训荷枪实弹,各种意外情况随时可能发生。“不怕!既然选择了,就不要退缩。”张弘临时请领一套崭新的作训服,匆匆写下两封长信,留给爱人和父母,便作为唯一一名文职人员随队出征了。

头痛欲裂、心慌胸闷、恶心反胃……一到指定地域,严重的高原反应给张弘来了个“下马威”,但一看到边防官兵脸上绽放的笑容,她就浑身充满了力量。

翻“惊魂崖”,涉“烂泥湾”,战暴风雪,闯无人区……在雪域高原3个多月,她和战友们真切地体验着作为一个兵的磨砺与坚强。

凯旋归来,医院党委给她记三等功,这是该院历史上首次给文职人员立功。

一句话点赞:文职人员也有一颗打赢的心,好一个张弘!(罗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