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读者朋友分享一则三国故事。是我阅读《三国志》时,偶然发现的趣闻。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各自擅长不同的战斗领域。从战斗技法上看,刘备擅长用火;关羽日行千里、且精通水军;张飞对复杂地势有敏锐嗅觉,擅长利用地形作战。

在此发散一下思维,希望对读者朋友有所裨益。

注:本文共 5300 字,阅读需 19 分钟

火焰大君刘备

汉朝属火德,其德为孝,服色尚赤。汉承秦制,秦尚水德。汉初以五行相克,属土德(土克水)。但刘邦斩蛇起义,曾自称赤帝之子(赤帝子、杀白帝子之谶纬故事),赤帝即炎帝,传说善用火。因此汉朝的五行始终,在土德火德间多次摇摆。

东汉建立,确立为火德。

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

刘备善用火,恰恰与他的汉皇后裔身份吻合。

  • 火烧博望

建安七年(202),刘表使刘备北伐许县,兵至南阳。夏侯惇、于禁、李典率军至博望。

孙权刘备潜龙阵(火焰大君刘备)(1)

先主纵横天下三十载,兵弱敌强,屡用火攻

刘备纵火烧营而走。夏侯惇看见漫天焰火,领兵追击,遭刘备伏兵围歼。前有伏兵、后有火海,盲夏侯被烧得全军覆没,狼狈溃走。

  • 火烧赤壁

建安十三年(208),曹刘孙三家赤壁合战。刘备、刘琦、孙权合兵,痛击曹公。赤壁大胜的的关键,是靠那几船走舸中的硫磺硝石。

周瑜、黄盖之前履历,西征黄祖,南讨山越,并未以火攻闻名。火烧赤壁,恐怕实出于刘备、孔明之策。

(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吴书九》

  • 火烧华容

赤壁战后,曹公北狩。刘备在华容道再次纵火,企图烧死曹公。此次纵火因为时间计算偏差,未能成功。

公船舰为(刘)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稍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献帝起居注》

曹公运气极佳,屡次从火海逃生。

兴平元年(194)兖州之战,吕布纵火,曹公仅烧伤手掌;

建安二年(197)宛城之战,张绣纵火,典韦、曹昂、曹安民同日俱死,曹公复逃亡;

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周瑜纵火,曹公再度上演惊天逃亡;

同年(208)兵败华容道,刘备纵火,曹公又无伤而出。

我觉得改天有必要单写一篇儿曹公与火焰免疫的故事,哈哈。

  • 兵败猇亭

刘备戎马半生,纵火卅载,终马失前蹄。夷陵之战,被陆逊一把火烧平百里连营。全军覆没、兵甲尽毁、少壮派军官一朝丧尽。刘备狼狈逃回白帝,急火攻心,上吐下泻,一命呜呼。

真应了那句话: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刘备死因,是上火下痢,腹泻致死(感染了并发症)。

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诸葛亮集》

刘备戎马倥匆,纵横天下;向火而生,因火而死。最终没逃出自己的火神宿命。火焰大君,人生最后一战被火神反噬,悲夫!

风、水神将关羽

纵览关羽生平,他大概是风神、水神下凡。

风,指关羽行军速度快,其基本战法是长驱直入、溃敌千里。

水,指关羽善治水兵,对水文环境嗅觉敏锐。

  • 长驱直入

徐晃与关羽交好(襄樊之战,关羽曾呼徐晃为“大兄”)。徐擅长远途奔袭。成语“长驱直入”即出自徐晃。很可能是当年从关羽身上学的。

太祖令曰:“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如徐晃)【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魏书十七》

  • 千里斩良

建安五年(200)白马之战,曹公率主力奔袭延津、以为诱饵,遣关羽、张辽从侧翼奇袭颜良。

关羽、张辽急速行军,绕到颜良背后仅十里的地方。也不知道颜良的斥候和警卫队是干什么吃的。

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颜)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魏书一》

目标已经暴露,关羽死战不退,在乱军中猛冲颜良麾盖,一矛刺死,斩其首还。关侯踏风乘云,一击得手。可谓弓如霹雳弦惊,迅雷不及掩耳。

  • 五关六将

五关六将是演绎虚构。原型是关羽亡归刘备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破斩颜良后,关羽知刘备客居冀州,弃曹公,星夜向北。无巧不成书,刘备此时恰好被被袁绍派去汝南,和刘辟共袭许县。

因刘备南下豫州,故关羽行军路线,是先由白马(兖州)向北赴邺城(冀州),再向南折返,经陈留、颍川(兖州)入汝南(豫州)。

孙权刘备潜龙阵(火焰大君刘备)(2)

关侯行军路线是先北后南,在敌占区连续折返

此时袁绍不知关羽背叛曹公,所以冀州属敌对区域;而此时关羽已叛曹公,故兖州和豫州也属敌对区域四面环敌,关羽在三州敌占区昼伏夜行,千里游走,如入无人之境,顺利同刘备会师。真可谓将军千里走单骑,乘云驾雾,转进如风。

以此观之,五关六将的传说,也不尽然是虚妄之事。至少关羽的行军速度,绝对是汉末名将第一流。

  • 会师夏口

建安十三年(208),曹公征刘表。表病死,刘琮举荆州降。

刘备,张飞,诸葛亮等人轻骑逃命。曹操遣曹纯率五千虎豹骑星夜追杀,一昼夜奔袭三百余里。眼瞅刘备就要被追上(实际刘备两个女儿已被曹纯捕获,儿子刘禅靠赵云保护捡了条命),命丧刀下。

(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魏书九》

千钧一发,关羽领江夏水军驰援;赶在曹纯屠刀落下之前,救出刘备。

孙权刘备潜龙阵(火焰大君刘备)(3)

羽报效曹公,亡归先主,有国士之风

关羽是河东解人(东汉属司隶校尉部,今山西郓城解州),早年随先主在河朔平原驱驰奔走,并无带领水军的记载。刘镇南的江汉水军天下闻名,关羽能迅速掌握要领,最终成为水军名将;足见关羽对风向、湖泊、水文有奇高天赋,故能迅速统御水军,如臂使指。

同时,刘备得以逃离曹公虎口,与关羽的行军速度(风神技能)依然分不开。

  • 甘宁和关羽濑

建安二十年(215),第一次孙刘会战爆发。刘备领兵五万入公安,关羽领兵三万下益阳,自领先锋五千,与甘宁隔水对峙。

甘宁欲趁关羽半渡偷袭,关羽迅速察觉到地形水文不利,驻军不渡,甘宁遂无所获。战场溪流地,因此得名“关羽濑”,地名在西晋仍存。

(羽)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云欲夜涉渡。(鲁)肃与诸将议。……肃便选千兵益(甘)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吴书十》

关羽对水文环境、战场形势的判断异常敏锐。行军快,驻军快,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 水淹七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襄樊之战,关羽决堤灌水,冲垮于禁所督七路援军。

于禁被擒,庞德被杀,关羽威震华夏。曹公震恐,欲迁都避羽锋芒,若非司马懿和蒋济劝阻,许昌不保。

  • 转斗千里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在襄樊恶斗徐晃、曹仁;孙权遣吕蒙偷袭南郡、公安。关羽三面环敌,败入麦城。

关羽欲取小道赴上庸。但上庸、房陵的通道,已被吴将【陆逊】提前截断。

(陆)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断绝险要,即破晏等,生降得凤。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吴书十三》

刘封、孟达过不来(这哥儿俩也从来没想过来),关羽堵在荆州也出不去。孙权精锐尽出,搜山捡海捉关羽。

从秭归入川的水路,被陆逊堵死(陆逊亲自攻破秭归豪强文布、邓凯);去上庸的陆路,又被陆逊遣偏军(李异、谢旌)截断。周围是吕蒙、蒋钦、朱然、潘璋这些东吴宿将的大兵团在日夜搜捕,可说是必死之局。

孙权刘备潜龙阵(火焰大君刘备)(4)

秭归水路被陆逊拦截,上庸陆路被吴军偏师切断

在四面环敌、极度不利的情况下,关羽居然能从秋季(看水淹七军时间可知)一直撑到年底,在荆州转战数月。当年(219)冬季,因缺少食物、暴露目标才被吴军擒获。

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蜀书六》

关羽此时年近六旬(生年失考)。他与刘备年龄类似,刘备当时五十八岁。关羽少与先主相交(涿郡合徒众时,关张就追随先主),此时也满鬓繁霜。关羽这个兵马尽失的垂暮老人,在东吴精兵尽数涌入荆州、截断入川道路的绝境下,竟能在荆州转战整整一季(将近三个月)才被擒(传首洛阳是翌年年初),不得不说是一种神迹。

转斗千里,精通水文,关羽无愧风、水神将之名。

山丘之王张飞

张飞善于利用地形和地势,攻守兼备。山神当之无愧。

  • 镇守下邳

兴平元年(194)刘备入主徐州,袁术引兵来犯。刘备在仅有下邳和广陵两郡的情况下,将守卫下邳的任务交给张飞。

注:关于徐州归属始末,我之前单写过一篇文章详细分析论述。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自行阅读,传送门如下:

三让徐州始末考:刘备的野望,袁术的愤怒,公孙瓒联盟的破裂

下邳是徐州的刺史治,也是前任刺史陶谦的老巢,相当于刘备大本营。徐州地处平原,利战骑驰骋,守御甚难。吕蒙曾劝谏孙权:徐州易攻难守,不宜兴兵。

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吴书九》

刘备素知人善任(参见马谡)。不留关羽,而留张飞镇守,足见张飞对地形判断有非常见解。

下邳失守,并非张飞酒醉误事,而是因张飞与曹豹不睦,曹豹勾结吕布,张飞腹背受敌之缘故。飞暴而无恩,是陈寿亲笔批注。张飞性格虽有缺陷,但擅用地形作战,却无可否认。

  • 据水断桥

刘备四处流浪。张飞随之转战幽州、徐州、豫州、冀州、荆州、益州。这辈子可说各种地形全都见过。张飞随刘备流浪混战多年而未战死,日积月累,兵势险要、山川河谷了然于胸,成了作战地形专家。

建安十三年(208)长坂之战,张飞率20余骑,拒水断桥。

孙权刘备潜龙阵(火焰大君刘备)(5)

身是张益德,可来共决死

当时曹纯正率五千虎豹骑追杀而来,刘备已抛妻弃子而走。张飞临危不乱,提前判断战场整体地形,迅速占据险要位置(浮桥),通过人为干预改变了地势延误曹军行军速度。这也是这个张飞善于利用地形的强力佐证。

  • 江州先登

建安十七年(212)刘备、刘璋反目。刘备自葭萌南下;命张飞,诸葛亮等由荆州西进入川,溯江而上。

诸葛亮天下奇才(司马懿评语),赵云一身是胆(刘备评语),刘封气力过人(陈寿原文),皆国之爪牙。而诸路兵马中,张飞的行军速度居然是最快的。

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蜀书六》

张飞为军锋,迅速攻克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张飞率先打通荆、益道路要冲,赵云等人才得以与刘备会师成都。

至江州,分遣(赵)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蜀书六》

足见,张飞不仅熟悉北方幽州、冀州的平原地形,对荆州、益州的山地丘陵,湖泊河谷也洞察于胸。

  • 瓦口大捷

建安二十年(215),曹公遣张郃攻阆中。张飞绕道,由小路伏击,在瓦口关大破张郃,打得魏军全军覆没。张郃弃马步行,缘山而逃。

张郃,曹魏五子之一。张辽擅攻,于禁擅守,乐进先登陷阵,徐晃千里奔袭;而张郃,则以“善用地形”著称(街亭大破马谡即佐证)。

张郃善用地形的威名,连诸葛亮都畏惧三分。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魏书十七》

瓦口关一战,张飞比张郃这个“军旅地形专家”更擅利用地形,揍得张郃满地找牙。足以证明,张飞才是真正的地形大师,山丘之王。

  • 伐吴先锋

章武二年(222),刘备伐吴。张飞以巴西太守,阆中都督,作为军锋率部先行,出巫峡向秭归。沿途崇山峻岭,河谷交错。张飞能在地形如此复杂的情况下、作伐吴先锋,证明他对战场地形,有超人的把握和敏锐的嗅觉。

张飞因鞭挝士卒,临行前遭叛将范强、张达枭首。出师未捷身先死,正应了陈寿那句“以短取败”的评语。

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火焰大君的末日

失去“风水神将”关羽,和“山丘之王 ”张飞的刘备,最终惨败夷陵,踏上英雄末路。

孙权刘备潜龙阵(火焰大君刘备)(6)

“义虽君臣,恩犹父子。”--刘晔

昔日,【周瑜】曾言:

刘备以枭雄之姿,兼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备为枭雄,需仰赖关张二熊虎。熊虎一失,枭雄便作土鸡瓦犬;刘备擅用火,关张并为羽翼;火需风势,风助火威;若无神风襄助,燎原烈焰,也不过是星星野火。

章武二年(222),刘备伐吴,却舍舟楫、而乘鞍马(与赤壁的曹操刚好相反),出人意料。

陆逊】有言:若刘备水陆并进,江东必危。今舍舟楫而仰步甲,不足为虑。

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备)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孙权)高枕,不以为念也。--《吴书十三》

刘备走陆路而弃水路,其实正因失去关羽(水战大师)和张飞(地形大师)。关羽善斗,千里奔袭,还善治水军;张飞熟知地势,果敢有胆,皆是不可多得的先锋悍将。

火神刘备,失去风神、水神和山神的帮助,便龙困于野,终无所为了。

刘备东征,【曹丕】曾询问众臣吴蜀战果如何。众人皆表示:刘备必不敢出川。

(文帝)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

曹魏众臣意见惊人的一致:关羽一死,刘备无所仰仗。背后含义,恰恰是指刘备失去最重要的水军将领(关羽),因此伐吴无法水陆并进。

刘备先失关羽,断了水军臂膀;再失张飞,少了地形大师。

季汉阵营,除了张飞,还曾有过两位山丘之王:【黄忠】、【法正】。二人皆在汉中之战后死去。天意难违。

张飞、法正、黄忠若在,刘备必不至连营百里,最终被陆逊一把大火烧为白地。

猇亭大败,诸葛亮抚膺长叹: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其实,我认为孔明还少了半句:

云长不死,大业可期;益德若在,伐吴可克。

刘备以(汉廷)火德之苗裔,火烧博望,火烧赤壁,火烧华容,最终被火烧夷陵,卒死于急火攻心(下痢不治)。这大概是一种循环罢。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鲲鹏乘风,扶摇万里。有了风神襄助,火神才能逞威;少了关张羽翼,刘备这条蛟龙,终究困厄浅滩,中道崩殂。

刘关张三人,同生共死。时也,命也。


我是胖咪,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加关注,我会定期更新原创三国类文章。

Thanks for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