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西汉时期夏阳人,因为直言评价汉武帝而遭受宫 刑,后来忍辱负重,写成了流芳百世的史家巨著——《史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史记讲解100集 司马迁与史记?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史记讲解100集 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讲解100集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夏阳人,因为直言评价汉武帝而遭受宫 刑,后来忍辱负重,写成了流芳百世的史家巨著——《史记》。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 人。他十岁开始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读书,学习十分认真, 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经常提一些大人们也回答不了 的问题。他二十岁那年,司马迁为了更多地了解老百姓的生 活,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回到长安后,他做了郎中。郎 中的主要职责是守卫宫 殿的门户,管理宫中的 车马,经常随从皇帝出 行。他多次同汉武帝出 外巡游,三十五岁那年, 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 四川、贵州等地,使得 他深入了解了那里少数 民族的风土人情。

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 阮封三年),司马迁接替 父亲做了太史令,太史令是掌管国家历史记载的官吏。公元前104 年次初元年),他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同制定了在当时比较先进和科学的“太 初历”。他从小 就有编写历史的 志向,就在“太 初历”制定完毕 的那一年,开始 动手编写《史 记》。公元前99 年(天汉二年),司马迁祠 李陵带兵出征匈奴,他是李广的孙子,武艺高强,继承了爷爷骑射的本领,他爱 兵如子,深受汉武帝的器重,被封为都尉。

李陵率领五千精兵良将策应主帅抗击匈奴。李陵挥师南还时, 不幸与三万多匈奴骑兵相遇,一路围堵,李陵率部浴血奋战,最 终因寡不敌众,兵败匈奴。匈奴见他是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就劝 他投降,他觉得兵败,没有脸面再见皇帝,无奈之中投降。后来 在朝议中,司马迁为李陵开脱,触怒了汉武帝,被直接打入了监 牢。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受了 “腐刑”。公元前96年 汰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机要文书。

他忍受着最为难以忍受的心理煎熬,为了完成自己和父亲的 夙愿,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侬记》,大约在五十五岁那年最终完 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当《史记》写完之后,汉武帝怕他在里面说自己坏话,命人把 《史记》搬到自己的寝宫查阅。由于里面真实地写了很多关于汉武 帝的事情,并且客观地评价了他的功过是非,让他勃然大怒。汉 武帝把司马迁招到宫中,一顿训斥,令他重写里面有关评价自己的事,但司马迁拒绝了。他对于自己如实记录历史的做法没有一点更改之意,并且说:“自己写校记》不是为了给统治者看,而是为 了给后人看!” 一气之下,汉武帝说如果你不修改,我就让你的书 永远见不到天日,一把火把它烧了。但司马迁的态度很冷静,说: “书我已经写完了,陛下怎么处理,是陛下的事,我的愿望已经完 成,至于后人能不能看到,全看陛下怎么处理。”对于他这种死也 不肯低头的人,汉武帝没有办法。据说,汉武帝年老之后下诏自 谴,和这次谈话有重要的关系。

司马迁作为史官,在当时的封建统治下,坚持真理,客观记 述史实的精神,至今令我们佩服。司马迁没有虚伪地为统治者歌 功颂德,而是如实地记录并且评价了统治者的功过是非。对汉武 帝的缺点,他也是毫不客气地加以指出。除《史记》外,司马迁还 作赋八篇,均已散失,惟《艺文类聚》卷三十引征《悲士不遇赋》的 片段留传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