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时期,以活人殉葬风靡中原大地数百年。墨子就曾对殉葬制度进行过严厉的批判,他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然而自秦汉始,殉葬逐渐式微。李世民后宫佳丽数千人,死后也无一人殉葬。可在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人入主中原,殉葬之风就死灰复燃,历经辽、金、元三朝,殉葬逐渐走向鼎盛,元朝统治者甚至鼓励民间殉葬。

大明开国后,受到蒙元思想影响的朱元璋就是一个铁杆殉葬制度的支持者。在他生前,有一个著名的殉葬受害者,就是观音奴。

1395年4月9日,秦王朱樉在府中被三位妇人下药毒杀。朱樉死后,被他软禁二十余年,从未得到过丝毫爱意的秦王妃观音奴却主动选择殉葬。即使让一个陌生人来看,都会觉着观音奴的决定有些荒诞不经。

听闻消息后,朱元璋数次落泪,极为伤感。为表彰观音,朱元璋特赐谥“愍烈”,称赞她为“贞洁烈女”。那么观音奴是何许人也?她为何会被朱樉囚禁?她又为何要主动选择殉葬呢?

谁葬在了朱元璋旁边(观音奴为夫殉葬)(1)

少时流浪

观音奴,河南固始人。蒙古大军侵宋时,观音奴的祖先随军远征,定居在固始。在元末乱世,韩山童、刘福通起兵于颍州,狼烟烽火遍及整个河南。观音奴的父亲赛因赤答忽与当地地主武装组织“义兵”,抵抗红巾军。

不久后,观音奴的舅舅察罕帖木儿也组建了一支反对红巾军的“义兵”。在元顺帝的支持下,察罕帖木儿的势力迅速扩张,多次击败刘福通,并将红巾军赶出河南界。因此,赛因赤答忽就投奔了自己的妻弟,成为他的手下一员。

当时,观音奴的哥哥王保保因幼时多病寄养于察罕帖木儿家中,成为察罕帖木儿的义子。赛因赤答忽到来后,就将观音奴交给王保保抚养,兄妹二人在乱世之中,培养了深厚的情谊。

谁葬在了朱元璋旁边(观音奴为夫殉葬)(2)

1359年,察罕帖木儿利用韩林儿北伐之际,切断了红巾军大将毛贵、李喜喜的后援,逐个击破,并将复起的韩林儿赶出了汴梁,彻底击溃北方红巾军。在此期间,他还招降了韩林儿麾下的大将田丰、王士城。

然而,田丰、王士城不过是假意投降,在察罕帖木儿不察之时,二人趁机发动兵乱,诛杀了察罕帖木儿。察罕帖木儿的死导致元军分裂,南方义军更是陷入一片狂欢中。昔日,察罕帖木儿活着的时候,朱元璋、张士诚等皆畏首畏尾,不愿与他硬碰硬。朱元璋甚至多次流露出招安的意愿,可在他死后,朱元璋竟直呼:“天下无人矣。”

然而,朱元璋的感慨未免早了些。察罕帖木儿死后,王保保继承了他的大位。在元军内部的争权夺利中,王保保轻松击败李思齐,获取统军大权。而在追剿红巾军残余势力的战斗中,王保保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更是远在察罕帖木儿之上。

朱元璋对王保保的才能赞不绝口,他一心想要收服王保保为己所用。然而,无论他采用何种方式,王保保都不为所动,连信都未曾给他回过。

谁葬在了朱元璋旁边(观音奴为夫殉葬)(3)

招降哥哥的砝码

徐达北伐时,在河北保安州突袭前来救援的王保保,虽未实现活捉王保保的计划,却抓住了他的妹妹观音奴。观音奴的被俘令朱元璋大喜过望,他深知王保保与观音奴的感情深厚,多年来已成为王保保唯一的亲人。因此,朱元璋将观音奴接回南京,好吃好喝的供着,希望她能够劝说自己的哥哥投奔大明。

然而,观音奴虽是一位女子,却有一副“忠君报国”的胸怀。她对朱元璋开出的诱惑条件丝毫不在意,总是摆出一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架势。一向没有耐心的朱元璋却没有为难她,反而将她养在南京,待遇如同郡主。

当时,朱元璋手中能够降伏王保保的棋子并不多,只有观音奴一个。而王保保在河北击败汤和,又在西北击溃李文忠,接连破坏大明北伐计划,已然成为朱元璋最头疼的对手。而更让他不爽的是,元顺帝的驾崩,将继任者元昭宗和曾经的敌人王保保又推到了一起。一旦二人联手,朱元璋想要推进蒙古腹地,彻底铲除蒙元势力,就成了虚妄之谈。

谁葬在了朱元璋旁边(观音奴为夫殉葬)(4)

因此,朱元璋使了一个“一石三鸟”之计。他将观音奴许配给了自己的次子,秦王朱樉。作为王保保的亲妹妹,观音奴摇身一变成为秦王妃,显然会刺激元昭宗,纵然他与王保保已经化干戈为玉帛,也会心生防备。而将观音奴晋升为王妃,也足以显示朱元璋对王保保的“恩情”,有利于李思齐招抚他。更重要的是,朱樉的封地在西安,靠近塞外,常年与王保保针锋相对,有观音奴这个人质,可以减少王保保的骚扰。

然而,这桩婚事却遭到了观音奴的拒绝。当时,观音奴的外公阿鲁温刚刚病逝,作为孙女,她本应尽孝,且她的哥哥王保保不在身边,私自成婚,违背了“三纲五常”。故而,观音奴以此为借口,坚决不嫁。

可是,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若是换成一个“仁义”的君主,观音奴的借口或许能让她躲过一劫。可朱元璋秉性固执,说一不二,他的圣旨既下,又怎么可能改变呢。

其实,身在异国他乡,作为“俘虏”,嫁给一位皇子,成为王妃,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待遇了。可是,观音奴的悲剧,却是在于嫁给了一个最荒唐、残忍的皇子。

朱元璋的儿子众多,长子朱标沉稳仁慈,三子朱棡性情豁达,四子朱棣、五子朱橚都是人中龙凤,精明干练。唯独他的次子朱樉,不仅能力不行,人品也非常差。

谁葬在了朱元璋旁边(观音奴为夫殉葬)(5)

朱元璋规定,皇子15岁时就要外出就藩,可朱樉却在京城拖到了22岁。在朱元璋的驱赶下,他才一脸不情愿地离开南京。然而,抵达西安后,朱樉又像是换了一个人,他欺男霸女,为祸乡里,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让西安百姓对他深恶痛绝。

朱元璋曾多次下诏斥责朱樉,却都无济于事。作为王妃,观音奴虽与朱樉不和,却也不愿他欺负百姓,故而屡次劝谏。这让本就怒火中烧的朱樉更为不满,他将观音奴软禁在一个肮脏的房间里,将用过的破盆烂碗充当她的食具,每日供给的食物都是残汁剩饭。

而对于侧妃邓氏,朱樉却将她“宠上天”。邓氏要吃南方的水果,朱樉就会命人昼夜不停地加急送来。邓氏喜欢鞭打下人为乐,朱樉就将府中的丫鬟、老妇殴打致死。

邓氏还不满足于侧妃的身份,她多次羞辱观音奴,想要取而代之,而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的锦衣卫看在眼里。朱元璋听说后,对此极为不满,纵然邓氏的父亲是开国六公之一的邓愈,纵然观音奴的哥哥王保保早已病逝,他仍下旨勒令邓氏自尽,逼迫朱樉以王妃之礼对待观音奴。

谁葬在了朱元璋旁边(观音奴为夫殉葬)(6)

殉葬身亡

朱元璋的举动并没有拯救观音奴,反而将她推向了火坑。邓氏的死,让朱樉将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在了观音奴的身上。作为王妃,观音奴的待遇连个普通下人都不如,还要经常遭受朱樉的拳打脚踢,恶语相向。

而朱樉的残暴属性也越来越重,在府中他虐待家属、下人。在战场上,他将俘虏的西番少女掳至府中,供他淫乐。对于那些不听话的男人,要么阉割,要么以各种法式残杀了事。整个西安城,闻朱樉之名,人人颤抖。

1395年,朱樉府中的三个老妇人在他所吃的樱桃煎中下毒,毒杀了这位恶贯满盈的藩王。朱樉的死没有带给朱元璋一丝悲伤,他甚至公开辱骂朱樉“死有余辜”。

谁葬在了朱元璋旁边(观音奴为夫殉葬)(7)

然而,朱樉死后,王妃观音奴却选择埋入地宫,为朱樉殉葬。朱元璋早年恢复殉葬制度,虽然是为了压制后宫干政,采取的一种残忍手段。可贵为皇后、皇贵妃和王妃这种级别的,除非品德有问题,否则是不用殉葬的。

可是,朱樉死后,继承秦王爵位的是邓飞的长子朱尚炳。朱樉生前,就将邓氏的死因归咎于她的身上,对她百般折磨。而在朱樉死后,她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若是活着,只会遭受更大的折磨和侮辱。

清朝顺治皇帝病逝时,一生从未受宠的贞妃也选择主动殉葬,就是为了躲开孝庄太后的报复。毕竟,有些时候,人是生不如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