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景中国年#扯绳和现代的拔河相似,但稍有不同,一般的拔河是用一条绳子进行,而扯绳所用的麻绳在两端又分为至少两股,方便多人参与。扯绳在中国有将近2600年的历史。由魏征主编的《隋书》地理志卷中记载道:“二郡(南郡、襄阳)又有牵钩之戏,云从讲武所出,楚将伐吴,以为教战,流迁不改,习以相传。”这里所说的“牵钩”就是现在的扯绳。公元前536年左右,楚国积极备战准备大举伐吴,为了锻炼将士的体力,军中常在每月十五日举行牵钩游戏,按照参加人数,将麻绳的两端分为若干股,以一面大旗为界,发令后双方成员紧握麻绳,奋力拉绳,如果一方被拉过大旗,则视为输掉比赛。场上成员牵钩的同时,旁边还有擂鼓助威的成员。从此扯绳成为军队中锻炼体力的主要活动,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扯绳在吴楚大地民间也流传开来。

千人千担挑万盘闹元宵民俗活动(万人扯绳闹元宵)(1)

临潭县万人扯绳闹元宵

到了明代,扯绳仍然是军中的重要体育活动。明初刚刚平定的西北还不稳定,时有叛乱发生,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西平侯沐英、岐阳王李文忠等人奉旨平叛,率领江淮的子弟兵来到甘肃省的临潭一带,在北魏洪和城(公元481年吐谷浑修建)的基础上修建了洮州卫城(即现在临潭新城),屯兵驻守。由于后勤运输补给困难,明太祖朱元璋下旨:“从征者,诸将所部兵,即重其地。”让这些将士们屯田戍边,后来又将将士们的家眷迁到洮州一起屯垦。车粼粼,马潇潇,旌旗在青藏高原的寒风中烈烈生威,十多万江淮人抛家舍业背井离乡来到这苦寒之地,将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洮州,百年间与藏、回、羌等民族融合发展,共同创造了洮州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千人千担挑万盘闹元宵民俗活动(万人扯绳闹元宵)(2)

洮州妇女做的带有江淮遗风的虎头鞋和玩具

由于对家乡无限眷恋,洮州人一直保留着有关江南的一切记忆,这其中就包括吴地流行的扯绳。自明初开始,驻守在洮州各城堡中的士兵们会在农闲时节举行扯绳游戏,其中以旧城(相对新建的洮州卫城来说,现在的临潭县城就被称为“旧城”)的扯绳规模最盛,那时扯绳所用绳是粗大的麻绳,有四五十丈(约150米)长,两头系有数十条较细的麻绳,方便参与的士兵抓握。同时在民间扯绳游戏也非常流行,只不过规模没有军营中盛大而已。西北人豪爽,女人们也被允许参与扯绳,她们开始的时候由全村妇女独自举行扯绳游戏,当遇到两个村一决胜负时,会和男人们一起参加扯绳,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也是洮州人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千人千担挑万盘闹元宵民俗活动(万人扯绳闹元宵)(3)

甘南的姑娘们也参与万人扯绳民俗活动

明中期随着西北地区的稳定,洮州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中断多年的唐蕃古道与"茶马互市"再度兴盛,洮州成为中原与藏地物质、文化交流的中心。汉、藏、回等各族群众充分参与洮州的建设和发展,原来汉族群众的扯绳游戏成为洮州人人可以参与的共同游戏。此时的扯绳已经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游戏,而且被赋予了“以占年岁之丰歉”的作用,扯绳时连接绳索的桦木楔子被做成一棵饱满的青稞形象,寓意着洮州以青稞为主的农业一定会五谷丰登。到了清代,扯绳已经成为洮州闹元宵的固定习俗。

千人千担挑万盘闹元宵民俗活动(万人扯绳闹元宵)(4)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临潭万人扯绳活动,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成书的《洮州厅志》记载:“其俗在西门外,以大麻绳挽作两股,长数百十丈,另将小绳连挂于大绳之中,分上下两股,两钩齐挽。少壮咸牵绳首,极为扯之,老弱旁观,鼓噪声可撼岳,为上古牵钩之遗俗。”临潭县城附近的各族群众会在元宵节午后齐聚旧城西门外河滩参与扯绳。所用的麻绳都是大家捐献的麻拧成的粗大麻绳,大绳尾部分为两股,两股大绳末端连挂数十条小绳。比赛人员按居住地分为上下两队,以西城门为界,举行扯绳。年轻人上场比赛,老人孩子在旁加油鼓劲,鼓励的号子声可以震动山岳。扯绳比赛在正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三天举行,每天三局,最终以胜局数多者为胜。这一民俗活动从明初一直传承延续到现代,由于参与的群众非常多,到清代每年至少有一万人参与扯绳,所以被称为“万人扯绳”。

千人千担挑万盘闹元宵民俗活动(万人扯绳闹元宵)(5)

九十年代,挥着手指挥扯绳的两个中年人,激动的跳起来指挥

1959年至1978年受文革影响扯绳停办了20年,1978年开始恢复扯绳民俗。此后参加的群众已经不只是甘南人,临夏、定西的各族群众也慕名而来参加扯绳。由于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绳子也越来越长、越来越粗,即使是这样,每年扯绳时仍然会发生绳索断裂的情况,于是人们将麻绳的内芯换成直径五六厘米的钢丝绳。这样虽然减少了绳索断裂的情况,但是一整条钢丝绳又长又重,搬运起来非常不方便,于是将长长的钢丝绳分作了几段,每段绳头有绳环可以通过青稞型桦木楔子相互连接。比赛的双方各保管四段绳,分别称为“龙头”(即比赛双方最前面的碗口粗细的绳头)、“头连”、“二连”、“三连”、“连尾”(大绳末端两股分叉的钢丝绳,俗称双飞燕)。这样的扯绳一般总长超过1100米,可以容纳七八万人参与扯绳。

千人千担挑万盘闹元宵民俗活动(万人扯绳闹元宵)(6)

2007年万人扯绳活动中巨大的扯绳龙头

临潭的扯绳还有一套程序,正月十四日早上,参加扯绳的队伍主要成员在青苗会会长的带领下各自拿着桦木楔子、扯绳龙头、榔头等扯绳用具到城隍庙祭祀,给扯绳龙头挂红,祈求扯绳活动顺利进行,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回来后将准备好的扯绳用具用车拉到南北走向的比赛主街道,并且扎好头连、二连、三连,将连尾上的两股钢丝绳也连接好,检查绳索不会断裂后,静等晚上开赛。比赛的主街道禁止车辆通行,心急的孩子们早早吃过晚饭就来到摆放扯绳的街道上放鞭炮、追逐嬉闹。

千人千担挑万盘闹元宵民俗活动(万人扯绳闹元宵)(7)

灯火辉煌的临潭县城

傍晚华灯初上时,人们匆匆赶往临潭县城,他们冒着严寒、踏着积雪只为参加那场令人期盼已久的扯绳大赛。一群群龙腾虎跃的各族雄壮小伙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一簇簇打扮的花枝招展、婀娜多姿的各族姑娘从四路八乡结伴而来。这些小伙和姑娘们虽然穿戴各异、语言各异,但他们的激动心情和火一样的热情却是相同的。皓月当空,各种灯光亮起来,一齐将县城照的亮如白昼,随处可见的大红灯笼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主街道上人山人海,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两条巨绳横铺在街中央,犹如游龙似地头碰头,等待着千钧一发的时刻。

千人千担挑万盘闹元宵民俗活动(万人扯绳闹元宵)(8)

等待万人扯绳开赛的各族群众

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幼,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扯绳比赛,当然参赛者还是以青年人居多。晚上八点整,鞭炮声响起,参与扯绳比赛的人们根据居住地分为上下两片,蜂拥向前迅速抓起巨绳。由比赛双方选出的两位“连手”(裁判)手拿榔头和桦木楔子来到两个龙头中间,将龙头的巨大绳环互相穿过,然后在其中一个绳环内用榔头砸入桦木楔子,使连接的地方牢靠不易脱离,随后再次鸣炮,扯绳比赛正式开始!霎时,鞭炮声、哨子声、呐喊声、观众的喝彩助威声一起爆发,果然如文献中记载的那样,“鼓噪声可撼岳”!山岳为之震动!大河为之沸腾!人心为之震撼!

千人千担挑万盘闹元宵民俗活动(万人扯绳闹元宵)(9)

被打入楔子的扯绳龙头

场上数万雄健的人们齐吼着威武雄壮的号子声,齐心协力将绳拉向自己的一方。场下没有一个人闲着,上至拄着拐棍的耄耋老人,下至蹒跚学步的婴儿,一起呐喊着,挥舞着手臂为自己的队伍加油。绳两端的各族青年们发狠了、忘情了、疯狂了,忘记了往日的辛劳、疲惫、忧愁和烦恼,踮着脚,卯着劲,一齐向身后拉扯绳索,手磨破了、鞋子被踩掉了也浑然不觉,几万人一条心,一个目标,那就是取得胜利!大西北人的粗犷、豪迈与执着此时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万众一心的精神在场上场下无不得到体现!比赛很快进入白热化状态,只见那条巨绳如出水蛟龙,气势如虹,忽上忽下,忽静忽动,相争相持,似在空中行云布雨。不一会儿场上的人们均是汗流浃背,后背渗出一大片汗渍,头上冒着热气,如同进入了蒸锅似的,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啊!

千人千担挑万盘闹元宵民俗活动(万人扯绳闹元宵)(10)

奋力扯绳的回族老大爷

六百年来这场壮阔、豪放、火热、激荡、令世人震颤的巨型舞蹈,带着江南故乡的记忆,一遍遍的在青藏高原的洮州上演着,万众一心的场面已经化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象征!洮州人常说“三石一顶锅”,“三石”指的就是生活在洮州的汉、藏、回三族兄弟姐妹;“一顶锅”指的就是洮州这个大家庭,每一个洮州人就是支撑“一顶锅”的石子。得益于民族团结,洮州人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临潭元宵节的扯绳民俗活动就是联络各族人民感情,凝聚民族向心力的最佳契机!这项六百多年兴盛不衰的民俗活动,反映的也恰恰是洮州各族人民渴望丰衣足食,国泰民安,民族团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千人千担挑万盘闹元宵民俗活动(万人扯绳闹元宵)(11)

临潭县参加庙会的各族群众

自1978年恢复扯绳民俗活动以来,参加的群众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1999年元宵节有8万多人参与了扯绳,临潭万人扯绳闹元宵的民俗活动震撼了全世界,2001年7月举办的“万人扯绳”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2006年,临潭“万人扯绳”被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临潭县举办的中国第一届“全国拔河锦标赛”中,比赛扯绳长1808米、重约10.05吨,钢丝绳龙头直径粗16.5厘米、龙尾直径6厘米。有15万多人参与了一场扯绳比赛,规模达到空前盛况,无论参赛人数,还是比赛道具,早已远超2001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2009年,临潭县获得中国拔河协会命名的“全国拔河之乡”荣誉称号。2021年,临潭“万人扯绳”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千人千担挑万盘闹元宵民俗活动(万人扯绳闹元宵)(12)

临潭“万人扯绳”闹元宵民俗活动

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临潭县停办了万人扯绳比赛,今年疫情终于有所减轻,压抑、郁闷的人们正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扯绳比赛来振奋人心,凝聚民心,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欢迎大家来我的老家临潭游玩,参与这项传说中的万人扯绳民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