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六艺把礼列在头一位,即: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为何呢?它究竟有多重要?,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礼为上德为先才为后?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礼为上德为先才为后(礼之用和为贵)

礼为上德为先才为后

古代的六艺把礼列在头一位,即: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为何呢?它究竟有多重要?

生活中几乎处处有用礼的地方,比如:吃饭要等长辈先动筷子;接受别人的礼物要表示感谢;请教老师问题要起立等等。

古语有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看似夸大其词,实则意义深远,重如泰山。

一个懂礼的人做事才会恰如其分,因为礼就是一种标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么不管是超过标准还是有所不及,结果都不是最好的。

孔子有次和学生们大摆筵席,途中孔子借机提问学生们一个问题。曾子听到后赶紧离开席位,洗耳恭听老师的教诲。

面对这样懂事的学生,估计老师想不偏心也难吧。难怪曾子会成为孔子的得意弟子了。

现在人可能觉得古代的礼数太多,都是繁文缛节。可当你因为不懂礼而犯错时,往往还不自知,最后后悔莫及。

有位日本留学生在店里打工,规定是给客人递东西必须用双手。他觉得这只是小事,无可无不可,便没有放在心上。

有次因为客人太多,这位学生便一手递东西,一手干别的。结果不小心把顾客的手粘到了,一时也弄不下来,只得请来了店长。经过一番处理,终于风平浪静。虽然店长没有责怪这位小店员,但当看着客人已经远去,店长仍然鞠躬的身姿,小店员终于明白了,这规则虽小,用处却大得很。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人,遵守礼仪当然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真诚,懂得礼的实质。这样,既可以知书达礼,也可以懂礼而不拘礼。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规则也是会改变的。当我们处在不同的环境中,就会有不同的礼数。比如渔人禁说“翻、沉”等字样;不小心打碎了碗碟说声“碎碎平安”就能让人欢喜,气氛也能融洽……

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是无价之宝,它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反倒会像一坛老酒,历久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