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将至,不由得想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在哪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

这首诗的相关背景

原诗有注:时年十七。说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才十七岁,真是天才少年啊!彼时是717年,王维已来长安两年,因为写得一手好诗,又画得一手好画,且还精通音律,妥妥的多才多艺,所以在达官贵人的圈子里很吃香,也算是一时风头无两。

但京城再好,终不是故乡;王维再有才,也只是个孩子,所以时不时想家,逢年过节更想。这首诗就是重阳节的时候写的,重阳节在古时候是很隆重的节日,那时候是祭天地,而不是现在的敬老节。

那时候的“山东”也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因为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之东,故称“山东”。九月九重阳节这天,王维在遥远的京城,又想起了家人,知道他们会头上插着茱萸,登山远望,却单单少了自己一个人。

古时过重阳节,要登高祈福,喝菊花酒,吃重阳糕;还要在胳膊上佩戴茱萸或衣服上挂装着茱萸碎叶和果实的香袋,也有的在头上插茱萸,认为茱萸可以辟邪,延年益寿。因为茱萸是中药,有驱虫祛湿、醒脑、逐风邪之功效,被人们叫作“辟邪翁”。

《风土记》里记载: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御初寒。《西京杂记》里也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所以,这“遍插茱萸”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在哪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年少的王维在九月九这天思念着故乡的兄弟们,那他到底有几个兄弟呢?

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还有《唐才子传》的记载,王维共有四个弟弟,大弟王縉、二弟王繟、三弟王綋、四弟王紞,其中二弟官至江陵少尹,四弟官至太常少卿,三弟则没有什么记载,估计是没走仕途。

王维的老爸有意思,给孩子们起的名字都跟衣物装饰有关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搞服装的呢!你看,維,原意是系物的大绳,引申为联结、保持;縉,红色的丝织品,也指做官的人;繟,是宽松的丝带,也指舒缓、坦然;紘,是指古时冠冕上的丝绳;而紞,则是冠冕上系瑱的带子。

其实他叫王处廉,做过汾州司马,可惜死得早,王维作为长兄,才早早就入京师,以期弄个一官半职,帮母亲养家,照顾弟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在哪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

王维的兄弟中最出名也最有故事的是王维的大弟王縉,字夏卿,比王维小一岁,小时候和王维一样聪明好学,史书里甚至说他“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说他当时的才华和王维差不多。更不了得的是他两度出任宰相,在官场上混得不错的。

他不只有文才,而且还具武略。协助李光弼守太原很有功绩;后来自己做了太原尹时,整顿军纪也非常有一套,不惜处死两个捣蛋的家伙杀鸡骇猴。

而且他非常会来事,不像王维那么直性,为唐玄宗写悼文的时候,皇帝逃跑是个绕不过去的梗,可又不能照实了写,那是自己找死。人家老兄是这么写的“巡省顺动,西南奥区”,仓皇出逃硬是说成了视察军情,玄宗的子孙一看觉得这个借口好,贴布丁贴得好,有面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在哪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

兄弟情深的故事

但就是这么个人,和王维真是兄友弟恭,尤其是两个人之间的相互舍官救助对方,很是为时人称道。

先是弟弟救哥哥:安史之乱时,没来得及逃跑的又名气大的王维被安禄山给抓住了,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让他依旧当给事中。王维吃药闹痢疾,又装有病说不出来话,可是都没管用,没躲过去。同样被抓的还有杜甫,但那时的杜甫还不是诗圣,只是无名小足,又无官无职,所以抽个机会逃跑了。

王维没跑成;还没有以身殉国的勇气,就憋里憋屈地在安禄山手下干了一阵。后来唐军收复了洛阳,王维又成了俘虏,而且作为曾经的叛徒。

按着法律,王维被捕入狱,等待被处死。但他在被安禄山囚禁在普施寺的时候,写过一首《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表达了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要么说“知识改变命运”呢,这一首诗救了王维一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在哪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

当然,这是其一,其二就是他的弟弟,当时是刑部侍郎的王縉,平叛有功,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却不惜以“削籍”为代价救王维。削藉,就是从官员的名册中除名,永不录用。这个决心不可为不大,一般人还真做不到。“患难见真情”,也不枉王维当年对他们的那番想念。

王维死里逃生,后来又一路升迁,做官做到了尚书右丞,所以世人才称呼他为“王右丞”。但是两次入狱和一次伪职的经历成了他一生抹不去的污点,心里落下的阴影面积估计也不小;他后来的半仕半隐以及潜心向佛和这个不无关系。

这期间王縉有一次不大不小的被贬,作蜀州刺史,具体原因不得而知。这回王维老调新弹,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换弟弟调回京城。特意写了《责躬荐弟表》,列举弟弟的好处。要说这方式不太恰当,你们兄弟间用官职换处罚,那朝廷是你们家啊?官说当就当,说不当就不当?

但是古人还真挺吃那一套,反正不久后王縉奉诏回京——却还是回来晚了,在走到凤翔镇,离家三百来里地的时候,王维去世了!卒年62岁。

而且临终前还特意给他留了书信作别!这不能不说是王縉终生的憾事。但是他比哥哥活得久多了,他活到了79岁,这在古代,实在算是高寿了。

可惜他晚年的名声不好,收了同事左丞韦济的未亡人为妾,还打着信佛的名号纵容家人和弟子们收受财物,“贪猥之迹如市贾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在哪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6)

九月九日,又到重阳。读着王维的诗,想着他们兄弟间的情意,很让人感动。犹如一缕菊花酒的香,萦绕心头。

朋友,你是和兄弟一起,喝着菊花酒,陪爸妈过节;还是漂流在外,登高望远,独自吟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在哪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

#重阳#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