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刘邦与吕雉的婚姻,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早在吕雉下嫁之初,她的父亲吕公就曾断言,这个只知道游手好闲、骗吃骗喝的浪荡女婿天生贵相,日后必能飞黄腾达、光耀门楣。而仿佛是为了验证吕公的预言一般,蹉跎半生的刘邦竟然突然发力,一路扶摇,青云直上,成了大汉王朝的开国之君,而当年的糟糠之妻吕雉也摇身一变,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于是乎,名不见经传的吕公也因此而名声大噪、流传古今!

可事实呢?当年嫁女心切的吕公真的相信自己的预言吗?倘若果真神机妙算如此,那吕氏一族的悲惨境地他又可曾料到呢?话说,在我看来,在这出“慧眼识英雄”的爱情童话背后,有的不是“预知未来”的神机妙算,也不是爱女心切的喁喁温情,而是冷酷无情、残忍霸道的权力置换。换言之,青春正好、风华绝代的吕雉,不过是吕公手中一颗为了置换利益而随时可以牺牲的棋子罢了。

历史上的吕雉怎么和刘邦在一起的(风华绝代的吕雉)(1)

一:避仇逃难,举家搬迁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这是被记录在《史记.高祖本纪》中的一段话,也是一段有关吕氏家族渊源来历的一段话。再结合秦朝“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历史背景,关于吕氏搬家一事,我们大致可以做如下推断:

历史上的吕雉怎么和刘邦在一起的(风华绝代的吕雉)(2)

1、从吕公与沛县县令是旧交而言,吕氏一家在单父当地应该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因为在秦朝,如果只是编户闾里之民的话,根本就没有接触县级行政长官的机会,所以说,吕氏在举家来沛之前,纵非官宦之家,也应是豪门大户之属。这一点,从他宴请的宾客“贺钱不满千,不能入堂”的情况可见一斑。

2、自古以来,国人都有“安土重迁”的乡土情怀,事非不得已必然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流落他方。可如今家世尚好,势力不弱的吕公却不得不举家来沛,由此也就可以想见他们所得罪的势力必然来头不小,至少,吕氏在单父所经营起来的关系已不足以摆平。

3、从他假借县令贵客的身份大宴沛县豪杰和官吏的行为来看,吕公是个极富经营头脑和借势而为精神的人。这样的人往往疑心颇重,且对于形势的剖析和判断更为清醒和冷静。在他的举动的背后,隐藏着他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交际圈和社交关系的目的。

历史上的吕雉怎么和刘邦在一起的(风华绝代的吕雉)(3)

综合以上几点,一个老谋深算、机变狡猾的吕公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当然,这对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希望能够尽早落地、站稳脚跟的家庭来说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正常举动。而我之所以要最大限度还原当时环境的目的,无非是要为年方弱质的吕雉嫁于已过不惑之年的刘邦的婚姻找到更具说服力的客观证据而已。

历史上的吕雉怎么和刘邦在一起的(风华绝代的吕雉)(4)

二:掩盖在“善相人”背后的真相——吕公与沛令的较量

话说,在刘邦以虚无缥缈的“贺钱万”的理由进入大堂占据上座之后,同样老谋深算的吕公不仅没有伸张,反而对其青睐有加。至于原因,《史记》解释是“刘季相貌非常,贵极。”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流于表面的敷衍罢了。真正令吕公低三下气、折节相交的吕氏一家目前的尴尬处境。

在前面,我们刚刚说过,吕氏是避仇搬迁来此,而他之所以搬来沛县的原因,不过是因为和沛县县令关系较好。可我们都知道,“交情”这个东西,有时候是靠不住的,而吕公则恰好遇到了这样的时候。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历史上的吕雉怎么和刘邦在一起的(风华绝代的吕雉)(5)

由此可知,在吕公迁居沛县之后,身为保护伞的沛令也不愿再为吕氏提供无偿的帮助。作为交易,或者说是巩固关系的需要,他提出了希望能够娶吕雉为妾室的诉求。对此,吕公虽然坚决反对,但“寄人篱下”的生活却又迫使他不仅不能正面回绝,只能虚与委蛇,以免撕破沛令的脸面。

话说,以堂堂县令之尊,却愿意为了吕雉委曲求全,由此亦可见此时正当芳华的吕雉是何等的美艳动人、楚楚可怜了。至于吕公为何不同意,在我看来,所谓“此女奇异,当与贵人”的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毕竟,在“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秦国,能顺利考上公务员,进入帝国编制就已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那么目前已是贵为一县之长的沛令,其个人能力和势力之强大也就可想而知了,不然又怎敢接纳得罪当地豪强,避难而来的吕氏一家呢?所以说,如此人物,难道还称不上“贵人”吗?

历史上的吕雉怎么和刘邦在一起的(风华绝代的吕雉)(6)

就我浅见而言,吕公之所以不愿意嫁女于吕雉,除了对女人的痛惜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沛令的身份。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身为地方长官的沛令,一旦任期圆满,如果政绩斐然的话,势必会被调离当地,高升而去。如此一来,刚刚居家而来的吕家也就再次失去了靠山,毕竟,总不能再搬一次家吧。可如果沛令政绩欠佳的话,那也势必会因此而受到责罚,或贬或迁。那么吕家的情况也只会比之前更糟糕。所以,相对于决定定居于此,长久居住的吕公而言,于情于理,将吕雉嫁于沛令都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可话虽如此,若要避免沛令的再三骚扰,他势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好的应对方式,来达到既能维系彼此的脸面,又能得偿所愿的站稳脚跟的目的。

历史上的吕雉怎么和刘邦在一起的(风华绝代的吕雉)(7)

三: 刘季的出现,成了吕公破局的希望

就在吕府大办乔迁之喜,萧何主礼,贵客临门,风风火火,好不热闹的时候。生性恢廓,不拘礼法的刘邦硬是凭着无中生有的“贺钱万”震住了颇见过一些世面的吕公。堂而皇之的昂然入座,不顾旁人冷眼,迤迤然的坐论风声,大快朵颐。话说,就刘邦此刻的仪态气度而言,知道之人固然是以流氓地痞、无赖子看待,可不知道的却极容易被他的气势所折服。可不管大家怎么看,单就他身处如此场合却无任何不适,悠然自在、浑然忘我的表现而言。他值得被任何一个有眼光、有思想、有见识的人重视。

毕竟,在那样一个极重礼法的时代里,在刘邦这种公然上门砸场子举动,却不仅无人敢批判、阻拦,反而还引得颇有清名的萧何主动为其解释开脱的现实背后,不正彰显着刘邦在当地非比寻常的影响力吗?这种简单的就像一加一等于一样的算术,老奸巨猾的吕公又岂能不知?

历史上的吕雉怎么和刘邦在一起的(风华绝代的吕雉)(8)

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所以,正为女人的婚嫁之事,家庭的托庇之事,惶惶不可终日的吕公随即打定主意——要与刘邦结姻。就这样,在历史上备受传诵的“吕太公慧眼识英雄于潦倒之中”的大戏开演了。

历史上的吕雉怎么和刘邦在一起的(风华绝代的吕雉)(9)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而就吕公积极主动、急不可耐的表现来看,出生豪富,自幼过惯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日子的吕雉几乎是被其父强塞给刘邦的。而正苦于无人知己,且有自负甚高,以至于至今婚姻无着、孑然一身的刘邦自然是来者不拒的笑纳了。

历史上的吕雉怎么和刘邦在一起的(风华绝代的吕雉)(10)

三:弱质女流,迫于父命而下嫁刘邦的吕雉

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吕雉在突然听说父亲要将自己嫁于年过四旬、家贫如洗的刘邦时,自然是百般不从,千般反抗。但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就在吕媪气势汹汹的责问吕公时,一句“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就彻底的将吕雉的终身大事定了调,男子汉当家做主的风范一览无余。

是啊,隐藏在这场貌似吃了大亏的嫁女背后的计算和较量,又岂是区区“儿女子”所能理解的呢?即便是现在,人们在谈论吕太公嫁女之时,也往往只是感叹他的慧眼如炬和高瞻远瞩,却丝毫不曾怀疑。也许,就连吕公自己也不曾料到这个在他看来足可以保他家宅平安的女婿能够做成恁大事业。毕竟,他当年看上刘邦的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

历史上的吕雉怎么和刘邦在一起的(风华绝代的吕雉)(11)

1、刘邦是泗水亭长(相当于乡里的派出所所长),是有官身的低级公务员,再加上为人慷慨大度,善于结交“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有着强大的地方势力,是当地地头蛇式的存在,十里八乡的人无不要给他些面子。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唯有这样的角色,才是能够保他吕氏一门周全的人。所以,对于向来重男轻女的古人而言,这种牺牲一人,幸福全家的买卖,自然是再划算不过的了。

2、刘邦家境不俗(不然其父刘太公也没有续娶的实力,而刘邦也不可能有读书、不是产业,到处浪荡,回乡后为官的机会,私放刑徒而家中却不受任何影响),与吕氏结姻,可谓门当户对。再加上刘邦此人又确实仪表堂堂、相貌非常,很有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可能。

历史上的吕雉怎么和刘邦在一起的(风华绝代的吕雉)(12)

3、将女儿嫁于刘邦这样名声不佳的地头蛇,所以,即便尊贵如沛令也决不会因为一个女人而去得罪刘邦,毕竟,在“黄泉不下县治”的时代里,沛令想要治理好地方,还是需要仰仗刘邦这类横行乡里却又颇有威望的地方势力的。故而,相比于仕途而言,一个女人也就显得微不足道的。

而正是出于这种利害关系的考量,吕太公才会不顾夫人的坚决反对而一意孤行的将其下嫁给刘邦。毕竟,与其将女儿嫁于沛县县令做小,孰若将其嫁于地头蛇刘邦为妻?嫁给县令,县令未必会感戴珍惜,但嫁给刘邦这个光棍,刘邦却必然会疼爱有加、心念此恩。换言之,年轻貌美的吕雉不过是他父亲手中的一粒棋子,在棋局摆定之际,她是人生际遇也就随之被注定了。而吕雉的下嫁,归根结底,不过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易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