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江干区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坚决扛起“窗口”责任、树牢“窗口”标准、展现“窗口”风采,牢记使命勇担当、争先创优立潮头,为高水平打造“重要窗口”的一流示范样本而努力奋斗。8月起,江干区融媒体中心围绕“勇立潮头奔小康·重要窗口看江干”主题,从七个方面推出系列深度报道,展现江干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今日推出第五篇,打造一流“城市化诗意栖居”。

杭州旅游发展趋势图最新(从金江干到)(1)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照在钱塘江面上,勇立潮头的江干人从不畏惧踏出变革的第一步脚步。

从1949年杭州将第五区改称为江干区以来,这里经历了从农业重区到市场大区、到民营经济强区、再到国际化城区的“三次转型”,实现了从菜地走向CBD、从金球走向全球、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的“三大跨越”。

杭州旅游发展趋势图最新(从金江干到)(2)

毛惠清 摄

“有美好环境,才有美好未来。”上世纪70年代,江干人围垦江涂改造良田、向钱塘江讨生存空间的情景,至今还在老一辈江干人记忆里鲜活留存着。近年来,跟随着“两山理论”的指导方针,江干区在拥抱GDP的发展过程中,转变思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刀阔斧地展开了一场场“青山绿水美丽江干”的建设。

依托于国家级AAAA级景区——皋亭山的自然资源,江干区在五水共治、城中村环境提升改造、城市面貌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打造“城市化诗意栖居”之路。曾经的滩涂荒凉地,如今已是“江干回首处,云树两依依”。

生态环境从治水开始,以“幸福”结局

杭州旅游发展趋势图最新(从金江干到)(3)

江干,光听名字,就知道是个倚水为居的地方。一江春水穿城过,在江干,人们除了“坐拥”钱塘江,还与许多城中河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围绕着城中村、小区而流的河道,因为污水直排、河边环境脏乱、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等原因,河水常年发黑发臭,居住在河边的人们苦不堪言。

杭州旅游发展趋势图最新(从金江干到)(4)

新塘河

2014年,是江干开始着力治水的第一年。当时,工作人员在区内的64条(段)河道上,共布设了96个水质监测点,实现了辖区内所有河道水质监测全覆盖,同时,在主要闸站安装4个高清摄像头,时时掌握闸站运行情况。另一边,建立起河道数据库和涉河企业数据库,掌握企业污水的排放量,实现对沿河企业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治水先治岸”、“治污水、排涝水”、“科学治水”……江干区提出了种种治水思路,并且都一一落到了实处。最显著的成效出现在丁桥新城二号港。

杭州旅游发展趋势图最新(从金江干到)(5)

丁桥新城二号港

这条河道位于丁兰街道,南起五会港,北至大农港,全长975米,原本是城乡结合部的一条农灌河道,河岸沿线遍布农居房和农田,长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直排河道,导致河水被污染。2015年,结合城中村改造及城市地块开发,江干区开始实施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等措施,全面改善丁桥新城二号港环境面貌。如今的丁桥新城二号港,在杭州也算得上是一条“网红河”:河水清可见底,岸边花树繁茂,已经成为居民们茶余饭后散步、游玩的新去处。丁桥新城二号港也因此成为2017年杭州市首条通过验收的生态示范河道。

整治好了这城中一条条的“毛细血管”,江干区又提出了新的治理思路——2020年春天,江干区治水办主任例会上提出:江干即将即将以城东新城为重点,打造一个美丽的“城东水系”,其中就包括之前被治理的二号港、赵家港、白石港、笕桥港、五号港(笕桥段)、六号港(笕桥段)等。

“城东水系”全长13.5公里,曾经是杭州的“菜篮子”,“走马塘外弥望皆菜圃”,经过综合的整治,目前沿河绿道全线贯通,还设有90多个垂钓点位,不仅完成了水体治理、生态保护,且真正做到“还河于民”。8月20日,“城东水系”顺利通过省级“美丽河湖”创建的市级验收,江干的一流生态空间蓝图正一步步从理想照进现实。

城市管理既要摩天大楼,也要白墙黛瓦

“姑娘儿都不愿意嫁过来,”皋城村支部书记林云彪至今还记得,这个曾经一眼望去尽是黄泥路的村庄,尽管距离城区只有半个钟头的路程,背靠皋亭山,依偎上塘河,却总是被当作又脏又乱的“乡下地方”,“村里年轻人都巴不得早点把户口迁出去”。

杭州旅游发展趋势图最新(从金江干到)(6)

皋城村航拍

然而,如今一切都不同了。一下雨就裤腿卷黄泥的道路,摇身一变成了整洁的沥青马路;曾经乱搭乱建的农民房,变成了整齐大方的白墙黛瓦;到处堆放垃圾的小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铺了石子、草皮,种着鲜花、蔬菜的整齐庭院。皋城村的“变形记”,是江干区改造景中村、城中村过程中留下的一笔浓墨重彩。

村容的改变,始于2010年的“造景工程”。村里不仅新建了道路、公园和排污等基础设施,还通过治水拆违,对100幢农居实施改造,引导村民拆除围墙,电线上改下、燃气接进门、截污纳管改造等措施一起上,该拆的违法建筑都拆了,民居都统一刷上了色块,院墙变成了开放式的绿化景观墙,村道改成了古朴的石板路,蜘蛛网样的电线都往地下走了——农居、古树、老井、茶庄……皋城村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农居博物馆。

环境变美了,游客自然多了起来。有心思活络的村民开出了农家乐,一年忙下来,能赚个二三十万生意还不错。江干区的目标,不仅仅是除了宜居,还要宜业、宜游。作为基础配套,皋亭山下还建起了停车场,设置公共停车位700个;此外,专门开发“北游”线路,千桃园二期、20公里游步道、盘山骑行道、风情小镇等等景点相继推出,名副其实地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杭州旅游发展趋势图最新(从金江干到)(7)

皋亭山盘山骑行道

这一切,都不禁让人想起了21世纪初那场轰轰烈烈的钱江新城建设。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干区建设城市的思路,在原本“高、大、上”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不少“绣花”功夫,比如笕桥街道铁路沿线的环境整治、城市道路“平衣领”整治、改造人流密集区的公厕等。

城市开发因地制宜、城市管理细致入微,如今的江干区,既有“日月同辉”、高楼林立的国际化都市场景,也充满了青山碧水、白墙黛瓦的诗意乡愁。

美丽乡村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江干区与湖北省恩施市、贵州省三穗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收官之年。从致富到“带富”,江干区这只美丽乡村的建设之“手”,早早就伸向了1000多公里外的恩施市和三穗县。

杭州旅游发展趋势图最新(从金江干到)(8)

江干恩施产业示范基地

论物产,素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称号的恩施市并不贫瘠。然而,受到地形和交通的影响,这里的农产品面临着“走不出去”、品质标准不定、回收价格不稳等问题,恩施市部分地区仍经受贫困之苦。

2016年,江干区与恩施市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东部的智慧加西部的资源,碰撞出了新的商机。在江干、恩施两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过去生产经营恩施特产的仙芝堂和杭州益橙科技有限公司牵手,采取“政府 企业 社会组织 农户”的创新运营模式,着力打造东西部资源深度融合的万亩产业示范基地。在东西部扶贫政策的带动和支持下,基地已发展种植基地1万余亩,建成厂房1万余平方米。

杭州旅游发展趋势图最新(从金江干到)(9)

杭州旅游发展趋势图最新(从金江干到)(10)

仙芝堂工厂晾晒藤茶

同时,基地还免费为当地农户提供种苗技术、保价收购服务,现已带动屯堡等5个行政乡2000余农户发展产业,带领968户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

而在另一对口帮扶地——黔东南州的三穗县,江干将“安居乐业”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文章。近几年,为了帮助“黔东要塞”的贫困人口“搬出穷窝、拔掉穷根”,当地政府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及复垦复绿工作。

杭州旅游发展趋势图最新(从金江干到)(11)

杭州旅游发展趋势图最新(从金江干到)(12)

彩虹社区全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三穗彩虹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一座“返乡创业扶贫车间”内有规律地传出机器运作的声音,工人们都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车间里,浙商服装企业——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开设了专门的扶贫就业班组,公司共吸纳了167名贫困户就业。“一边学习如何做工,一边可以就近照看孩子,同时还有稳定的收入贴补家用,实在是太好了。”住在彩虹社区的工人杨通艳对现状很满意。

“促就业”之余,江干还积极推动“保民生”,在安置小区附近新建教育、医疗等便民配套设施,以实现最终的“稳脱贫”之目的。由江干区援助600万元建成的三穗县城关第三幼儿园,已经在9月迎来了第一批新生。这个幼儿园规划开12个班,招生360人,是江干“扶贫先扶智”的重要举措。

江干人深知,美丽乡村才能催生出“美丽经济”。一峦青山、一汪碧水或是一落村庄,是当地的资源更是财富,将保护山水、守护家园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才是江干对“美丽乡村”的最大敬意和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