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经典小品你看过多少(基本是赵本山小品里最后一个还具备赵本山效果的了)(1)

从08年赵本山演完火炬手后台流泪开始,就证明春晚小品开始向规范化,正能量化迈进。有讽刺性质的牛大叔提干,涉及特殊人群的卖拐都不可能给你上了。

你见过赵本山的小品什么时候需要才艺来润色了吗?赵本山的小品不和宋丹丹合作,什么时候开始需要捧徒弟了?

小品中赵本山经常咳嗽,是真的在咳嗽。他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了。

春晚慢慢的不再是用来欢乐的舞台,被赋予了很多教化,宣传上的意义。你不能说是错的,毕竟春晚面向的是十几亿人。

赵本山经典小品你看过多少(基本是赵本山小品里最后一个还具备赵本山效果的了)(2)

大家发现没,赵本山小品的特点是,主旨从来不需要去揭露。牛大叔提干最后赵本山的手握拳,卖拐最后一笑泯恩仇,昨天今天明天体现的社会进步与思想变化等等。你笑完了,也能大致了解点中心思想。

赵本山经典小品你看过多少(基本是赵本山小品里最后一个还具备赵本山效果的了)(3)

而一年后《不差钱》更是赵氏小品的绝唱。从此以后赵本山淡出春晚舞台,他的门人弟子再无法重现当年经典。

小沈阳当时火的程度大家应该都有目共睹!

当年这个小品是真的炸,小沈阳当时也是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相比较赵本山大叔先前的作品,不差钱这一作品立意貌似没有那么高,但是小品的讽刺目的是表现的足够。另一方面现场的表演也是完美。有人说赵从那时起开始做绿叶,但是那个小品他还是绝对的主角,绝对的掌控全场。

从《落叶归根》到《一代宗师》,是赵认真表演绝不搞笑的两个作品,演技无可挑剔。

赵本山经典小品你看过多少(基本是赵本山小品里最后一个还具备赵本山效果的了)(4)

小品毕竟是一门让人发笑的艺术。但是如何令人发笑,从80年代初到至今。各路艺术家们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

赵本山经典小品你看过多少(基本是赵本山小品里最后一个还具备赵本山效果的了)(5)

第一个风格是依靠演员表演功底作出夸张的举止引发笑点,对语言方面的笑料要求不高,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位老师早期的《吃面条》、《拍电影》,严顺开的《张三奇人》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个风格一是门槛较高,二是毕竟是早期探索,有里程碑意义,但流传不广。

赵本山经典小品你看过多少(基本是赵本山小品里最后一个还具备赵本山效果的了)(6)

第二个风格是依靠剧情的离奇性引发笑点,虽然语言上有一定笑料,但主要还是依靠整体情节上的夸张与离奇,比如《主角与配角》,《超生游击队》、包括早期郭达、宋丹丹、郭冬临等老师走的都是这条路子。

赵本山经典小品你看过多少(基本是赵本山小品里最后一个还具备赵本山效果的了)(7)

第三个风格是依靠语言的幽默性引发笑点,有点借鉴相声包袱的意思,对故事情节、表演动作要求不高,主要依靠语言上的笑料。比如黄宏与侯耀文老师的《打扑克》,改编成相声没有任何问题。再比如《我想有个家》,情节很俗,剧中的笑点完全是靠赵本山老师的一个个笑料支撑。这一种风格虽非赵本山老师开的先河,却被他在本世纪初期发扬光大。现在似乎是蔡明老师接过了班。

而现在小品主流的风格基本是第二种与第三种,或者两种的结合体。

赵本山经典小品你看过多少(基本是赵本山小品里最后一个还具备赵本山效果的了)(8)

赵本山经典小品你看过多少(基本是赵本山小品里最后一个还具备赵本山效果的了)(9)

第四个风格就是引入跨艺术门类才艺表演。但这种风格很难成功,因为要才艺表演如何融入小品情节是个难题。即使是赵丽蓉老师,后期两个作品素质明显与《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差了相当距离。赵老太太去世后,潘长江老师一度搞过《过河》,但这种为了唱歌而唱歌的作品更像音乐小品剧,反而不如郭冬临老师披着相声的外衣用天津快板说焦点访谈痛快。但是赵本山老师依然要挑战一下,于是就有了《不差钱》,还有《就差钱》。但最根本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问题——才艺表演与小品情节融入得太生硬,赵本山老师对此驾驭得并不好,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到后期感觉就是为了让新人飙高音而飙高音,固然对宣传特定的人有好处,但是对小品的意义不大。

赵本山经典小品你看过多少(基本是赵本山小品里最后一个还具备赵本山效果的了)(10)

关键是赵本山老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复活了另一种不值得存在的风格——用非正常的人物引发笑点。早先最有名的是李建华老师,凭借卖鸡蛋被称为“傻子专业户”,但那个小品起码还披着宣传禁止近亲结婚的积极意义外衣。这一点在《不差钱》里已经露了苗头,但赵老师依然继续跑偏,到了辽宁台的《相亲》时,完全是靠塑造一个不符合常理的“怪人”插科打诨,这就显得有些下下等了。

不差钱这个小品,基本是赵本山小品里最后一个还具备赵本山效果的了。后面的小品,笑料离不开男女事,不免让人有些尴尬,也不具备什么现实讽刺意味。而春晚小品史上,唯一可以超过《不差钱》的,只剩下陈小二的《主角配角》了。和《不差钱》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还有赵丽蓉的《如此包装》,赵大爷的《卖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