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是白居易的《暮江吟》,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犹记得这“瑟瑟”二字作“青绿色”讲,残阳夕照,江水一半红一半绿,当时老师是这么解释的。但我还是困惑,这“瑟瑟”怎么跟“绿”扯上关系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反正就这么记下来。

在我后来的岁月中,“瑟瑟”二字也常常出现,瑟瑟发抖、寒风瑟瑟、枫叶荻花秋瑟瑟……每一次,瑟瑟都解作“轻轻抖动貌”,“半江瑟瑟半江红”成了唯一的一抹“绿”。

近日,《大众日报》同版登载了两篇文章,解答了我“瑟瑟”与“绿”的多年困惑,同时带给我更大的困惑。

这两篇文章一为周学泽的《“瑟瑟”的语义不是“青绿色”》,一为杨加深的《“瑟瑟”解释为“青绿色”是正确的》,单从题目就不难看出,这两篇文章的观点针锋相对,颇有些华山论剑的味道——现在大多讲究一团和气,像这种不假辞色的观点对冲很是难得。

周谓:白居易诗词中共出现了15次“瑟瑟”,其他14次都没有偏离《现代汉语词典》中“瑟瑟”的本义(轻微颤动)和引申义(波皱貌 shiver),如果只有一次被“很正式”地解释为“青绿”,多数诗句用“青绿”解释讲不通,这本身就很不正常。

杨谓:瑟瑟原意为出产于萨珊朝波斯的宝石,即“天青石”,这玩意儿深受唐及后人喜爱,因此“瑟瑟”也成为当时的时髦用语,白居易作为当时的一位“潮男”,将瑟瑟引申为“青绿”很是合理,诗句中使用外来词总是比陈词滥调有新鲜感。最关键的问题是,单就“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的自然常理分析,如果按照“瑟瑟”为shiver(颤动,颤抖)理解,也是讲不通的,同一江中的水,怎么会出现太阳照到的部分就红而平静,而太阳照不到的部分就出现shiver的现象呢?

好像都很有道理哎!

半江瑟瑟半江红意思(半江瑟瑟半江红)(1)

这样吧,鄙人不才,且来调和一下,假设白居易当年看到的是下面这种景象:

半江瑟瑟半江红意思(半江瑟瑟半江红)(2)

那么“瑟瑟”就做“青绿”讲。

可如果白居易当年看到的是下面这种景象:

半江瑟瑟半江红意思(半江瑟瑟半江红)(3)

那也不妨就shiver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