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袁靖的第8篇读书文章

真正能让你走远的是自律(你也许可以这么做)(1)

你是否计划每天跑五公里,最后无疾而终?

你是否下决心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没坚持几天又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你是否决定陪孩子一起成长,没几天自己就先放弃?

那天和闺蜜讨论这个话题,她应该算是比较自律的一个人,每天跑步,周末还要来个半马爽爽。

她问:自律的人有技巧吗?

真正能让你走远的是自律(你也许可以这么做)(2)

有吧,我们遇到的棘手问题,大多已经被一些牛人解决过了,我们只需要模仿照做,成功孕育成功,大概率会开同样的花结同样的果。

就像今天我要分享的这本书《成为可怕的自律人》,他是被作者验证成功过的,我们如何用它的成功孕育我们的成功呢?先看看他说什么,觉着认同,可行,就听话照做去实践,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捷径了”。

关于自律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事实:

有意义的改变都是很难做到的。

除非我们自己想要改变,否则没有人能改变我们。

难做到并不是做不到,想要自律的人生,我们得知道那些让我们中断自律,阻止改变的误区。

真正能让你走远的是自律(你也许可以这么做)(3)

一些阻止改变的误区

×知道就能做到,什么都诱惑不了我!

我们常常对自己过于自信了,就像投资一样,大家都知道“别人贪婪我恐慌,别人恐慌我贪婪”,这是能在投资上赚到钱的基本法则,实际上是怎么做的呢?看看最近的股市就知道,别人恐慌我更恐慌,这就是人性的弱点,觉着自己可以做到,其实很难克服人性的弱点,很难坚定的做到自己知道的。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可以放纵一次!

这个魔咒对我来说几乎是百发百中,我常常因为特殊日子中断坚持,周末啊,生日啊,大年初一等等。

那天我看到小学课本上的一句话“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我想为什么会十日空呢?一日不读不应该是一日空吗?

后来我看到了长期主义者的复利成长曲线,我突然想明白:复利的杀手是中断,中断一天哪里仅仅是那一天的损失,而是破坏了整个复利系统的损失啊!这个给我的提醒非常大,之后的周末啊,生日啊,统统不能再成为我中断的原因。

×不用做计划我也能做好,总觉着时间还有很多,可以再往后拖拖再做。

还记得我们有一篇文章“为什么写下来有包治百病的魔力”里面有讲到过,只要让大脑做选择,它就会选择做最简单最舒服的娱乐的无意义的事,我们要坚持的事大多是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改变本身就是难做到的,这些重要的事就会一拖再拖,拖到最后无力完成,就躺平不去管了。

所以,做好计划清单,不给大脑机会做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也会减少大脑的内耗。

×努力就会有回报吗,没有人关注我!

努力可以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如果所有的努力都是向“钱”看,或者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只是想得到外界的回报,那么大概率会收获失望和悔恨。

常常会抱怨:“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上帝是公平的只要努力就能得到都是骗人的”。

这里我觉着查理芒格的思路非常好:如果你想获得想要的东西,那么就让自己配得上它。我们努力只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配得上更好的生活,这样的思路也许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收获更多惊喜。

(查理芒格——巴菲特的搭档,是全球最富有和最有智慧的人之一)

×改变是永久性的,解决完问题就不会有新的问题!

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改变是永久性的,我们常常会把目标看成静态的,认为目标达成就会更幸福,事实上往往目标达成还会出现新的问题。

比如减肥,即便在某个时间减肥成功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如果不努力保持,还是会回到原来一样,类似的还有阅读,健身,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行动起来的问题,以后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就是保持下去的问题。

生命不息就会问题不断,改变不可能是永久性的,自律应该是个动态目标,当然这也有积极的一面,通过自律不断改变,不断的在解决问题中走上新的台阶,正是如此,自律的人生是进无止境的。

走出了这些导致不自律的误区,如何开启自律的人生呢?

真正能让你走远的是自律(你也许可以这么做)(4)

改变的原动力在自己身上

首先,通过积极的提问找到目标。

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散乱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做什么都找不到力量。

有目标的人生,方向是清晰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做,目标感就是很强的动力,有动力就可以行动。

你尽最大努力为自己设定目标吗?每个人都可以这么问问自己。

有了方向才能知道自己一步步做下去有没有进步,能感知进步又会进一步增加行动的动力。

特瑞莎.阿玛贝尔博士在他的研究和《进步原理》中表示:有不断进步感觉的人比没有这种感觉的人更加投入。

这和我们之前提到过的用“进步本”或者“成功日记”记录自己的进步是不谋而合的。

还有就是尽量保持快乐,我们在积极情绪中就更容易做成一切想做的事。

丹尼尔.吉尔伯特在《撞上快乐》一书中说:我们认为快乐的源泉在“外界”,比如更好的工作,更多的钱,更好的环境,但最后往往发现它在“内心”,当我们不再期待其他人或事物给我们带来快乐,而是自己承担起让自己快乐的责任,就会发现快乐就在我们中间。

改变的原动力:有一个明确目标,让自己清楚感知到自己的进步,不再从“外界”找快乐,承担起让自己快乐的责任,在快乐中做成一切想做的事。

其次,通过积极的每日问答尝试改变。

我今天是否实现我的目标了?VS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实现我的目标了?

我今天是否追求快乐了?VS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追求快乐了?

我今天是否锻炼身体了?VS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锻炼身体了?

我们来看下这两个问题:

前面的问题全部是封闭性问题,答案非是即否,如果没做到就是被否定,会很沮丧。

后面问题全部是建设性问题,如果做的不太好,可以接着问的问题是:如果没做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做得更好。

还记得吗我们有回答问题的本能,潜意识会帮助我们去达成目的。

这个方法我试过了,之前我的提问像前面的提问一样,回答非常简单干脆,遇到自己没做到,就会非常悔恨,抱怨打击自己,后来连复盘日记都不想写。用后者的提问方式之后,尽管有时候还是会做的不好,至少我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今天做的不好,明天还可以再努力点,做的更好一些。

这个你可以试试。

真正能让你走远的是自律(你也许可以这么做)(5)

创造改变发生的环境

避免做出不想要的行为,我们就要回避最容易出现这些行为的环境。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镜像效应”,环境就像这面镜子,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跟着电视里的人一起哭,一起笑,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常常和一个快乐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更快乐,我们和一个悲伤的人在一起,好像自己也变得郁郁寡欢了。

环境从古至今都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还有最近这些年的很热的学区房,其实都和环境有关。

我们以为自己能够控制环境,实际上却是它在控制我们。

自律和环境有很大相关,它像一台无形的诱发机器,如果我们不去塑造环境,控制环境,环境就会塑造并控制我们,把我们变成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正确的做法是避开环境陷阱,你不想做一些事就尽量不要让自己处于诱发这种行为的环境。

比如:

你决定不吃冰淇淋就不要让自己在冰激凌车旁边逗留,

你不想吃大量甜品,就尽量不要让家里冰箱有这些东西,

你不想读书时候被手机吸引,就尽量放在另一个房间或者调静音。

……

另外,可以创造更多积极环境

比如:

想要过自律的生活就列好每日自律问答清单放在醒目的位置。

想要养成阅读习惯,就把家里放大量的书,并把书桌保持在随时可以阅读的状态。

想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在选食材时候把冰箱都装上健康食物。

……

还有一种方法是更加警觉,适时调整。

在一个环境中,一个诱因出现,接着可能是冲动行为,如果我们改变的动力足够大,就会察觉到这种冲动,从而改变选择,做出和原来不一样的行为。

真正能让你走远的是自律(你也许可以这么做)(6)

比如:一个喜欢吃甜品的人,看到一块甜品,首先可能想吃一次也无妨,直接就冲动的塞嘴里了,

如果是一个改变动力比较强的人,可能很快察觉这种冲动,出于健康考虑会重新做出选择,选择更理智的更好的决定,不吃这块蛋糕。

任何事,只要想做,办法总比困难多。

真正能让你走远的是自律(你也许可以这么做)(7)

你想做出改变吗?

为什么我们要自律?

比起精神成长更重要的是:不自律的生活可能在日复一日的伤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读书它可能让我们获得精神方面的个人成长,也可能带来心里医治,

跑步和健康饮食它可能指向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也可能指向心理健康。

所以,自律所带来的改变是复杂的,多维度的,总之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就像这本书给我最大收获是:医治了我的后悔病。

我认识到自己在精神和情绪上是一个极其不自律的人,我常常忧伤后悔,觉着自己某件事没做好,就肆无忌惮的指责自己,不饶恕自己,日复一日的做出一些消极行为,让自己产生极大的精神内耗,身体受到很大亏损精力不支。

当我认识到我用来度过“悲惨生活”的时间是我再也追不回来的时间,而这都是我自己造成的,这是我的选择,这让我吃惊:这是一件多么荒唐的事。

庆幸的是这些都可以通过自律的生活做到改变和调整,这让我如释重负。

这么看,自律不应该是我们的可选能力,应该是必备能力。

自律让我们更自由,更轻松,更幸福,更有力量。

真正能让你走远的是自律(你也许可以这么做)(8)

文:袁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