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典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1)

话语是被创造出来的,可以为特定的目的服务。在中国,《韩非子》和《战国策》都提及“三人成虎”的故事,中国人还有“众口铄金”和“积毁销骨”的说法。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附和的人多,真正有主见而又明辨是非的人少。语言的背后是思想,没有思想就不要胡言乱语,轻易附和。

这是两种绝然相反的处事的态度,两种情况发生的事例,我们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遇到过不少,不需要我举例详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明辩是非的标准,掌握分析事理的方法,很可能就会偏听一方,而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所以,凡事要谨言慎行,说话之前先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典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2)

一个人,无论他说的怎么好,还要听其言而观其行。都说时间可以沉淀一切。人们的言行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历史,从来不是颠倒黑白的人书写的;过往,也不是搬弄是非,巧舌如簧的人就可以描定的。当所有的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留下的事实胜于雄辩。

所以,凡事,不要轻易下判断。从老祖宗的古语“水落石出”,可以深悟其中智慧的奥妙,只有水退了,才知道事情的真面目,不然又何来我们现在人的一句“不知深浅”四字呢?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也是古人留给我们今人的智慧,领悟古人的智慧,你可以避免被人拿来当枪使哦。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典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