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飞雨花石(雨花台上石亦奇)(1)

在我家的窗台上摆着一只瓷碗,碗中盛满清水,水中排列着十余枚色彩斑驳、花纹各异的小石。凡到我家来的客人,见到那些美丽的小石,无不脱口而出“雨花石!”是的,那的确是雨花石,是我到南京时专程到雨花台得到的。

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外,高约百米,是一座盛产五彩石头的山岗。这里在三国孙吴时代,叫石子岗。到东晋初年,一个叫梅颐的人带兵抵抗外敌,曾屯兵在此,又称梅岗。后来,到梁朝时佛教盛行,传说有一高僧云光法师在山巅讲经,感动了天神,顿时落花如雨,后人便改称梅岗为雨花台。

云在飞雨花石(雨花台上石亦奇)(2)

传说不足为凭,但雨花台盛产雨花石由来已久,而且是有史可证的。据史书载:南唐后主李煜娶小姨嘉敏为继室,彩礼中即有两枚雨花石;唐懿宗也曾把雨花石作为女儿陪嫁之物;宋徽宗得到过一枚白色的雨花石贡品,内有黄龙图腾,将其视为皇室珍玩……

雨花石当然不是落花变的,而是由石英石、石英沙岩、硅质灰岩以及石英、蛋白石、玉髓等矿物质组成。它的成因,学者们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大约在200万年前,滔滔长江水带着各种碎石流到南京,长期沉积江底,形成厚厚的砾石层。也有不少人认为它是几十万年前火山爆发后形成的。总之,是大自然的神工造化,产生了雨花石。作为旅游者,人们很少有兴致去探求雨花石的由来,而是希望能在这里捡拾一些雨花石带回去珍藏。特别是在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上,雨花石被评为“幸运石”,更刺激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世事沧桑,待我来到雨花台时,任我满山搜寻,竟未找到一块像样的雨花石。也难怪,雨花台的雨花石不是取之不尽的,但游人却长年累月地你去他来,怎能还有余下的雨花石存留到今天呢?

云在飞雨花石(雨花台上石亦奇)(3)

幸好,雨花台一带还有专售雨花石的摊群,供游人购买。物以稀为贵,近年来雨花石身价猛增。据说有的珍品每枚竟高达万元!我自知阮囊羞涩,只好选那廉价的买了十几枚。尽管身价不高,但也足以讨人喜欢:有的半透明如玉,有的黄、绿、白交织,有的如日如月,放入水中,各呈异彩,情趣盎然。

怀揣这十几枚雨花石,心中怡然自得。那些珍奇的瑰宝毕竟是只可观赏不可把玩,世间的珍品不能全为己有,珍视自己所拥有的,不亦乐哉!

云在飞雨花石(雨花台上石亦奇)(4)

雨花台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民国初年,政府将雨花台之役阵亡的200多位将士遗体及其战马合葬于此,垒筑成两座土冢,树碑纪念。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陆续殉难的烈士数以万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此兴建雨花台烈士陵园。这是新中国后建成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我在陵园内购买了一本《雨花台革命烈士诗抄》,内收15位著名烈士的27首诗词。这些诗词是先烈们用鲜血与生命写成的。这本书我一直珍藏至今,并不时翻阅,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