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大全借乌纱(民间故事阮囊羞涩)(1)

晋朝时,会稽郡阮社有个叫阮孚的,在元帝司马睿的手下担任黄门常侍。由于他在皇帝身边干事,还常常陪着皇帝外出打猎、垂钓什么的,成为官场上重视的焦点,许多官吏都想方设法地想凑趣他。所以三天两头有人来约请他赴宴喝酒。虽然他极力推托,但官场上的事有时真是无法言说,有许多时分你想推托都推托不掉的,假如你不给人家体面,就伤了爱情,断了路子,人家会把你列入“另册”。

所以,阮孚只好天天赴宴,餐餐喝酒。觥筹交错间,奉承拍马,吹嘘骂街,谈天说地,说荤段子,挥拳斗酒……每次宴席总要醉倒几个人,让咱们取乐,这是为了营造气氛,喝酒就是喝个气氛。

阮孚自认为酒量是不错的。由于他的家园会稽就是个产美酒的当地。不管人家如何热心劝酒,阮孚都不曾醉倒过。但他觉得酒喝进嘴里去一点没有滋味,舌苔皮好像也增厚了,酒席上的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多得使他目不暇接,但同样品不出滋味来。这是怎样回事?他回想家园的黄酒,是多么的浓郁甘醇,回味無穷啊!

可眼下这酒席上的酒,品不出滋味来倒也罢了,周围的陪酒女郎还不停地劝,不停地斟。他说:“好了好了,别斟了,我真实喝不下了。”

女郎声音甜甜的,柔柔的,说道:“您喝不下,还有我呢,小妹会帮你喝,您剩余的,小妹我全包了。这叫舍命陪君子。”

可阮孚面对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子,心里有些不忍,他只好自己努力地喝,但越喝越没有味,直至喝得吐逆停止。

阮孚总算再也忍不下去了。他只好装病,闭门谢绝任何人的约请。一天,他心中愁闷,便到街上去转转,发现街口新开张了一家小酒店,老板娘在店门口向他招手,操的是会稽方言,亲热的乡音当即将他吸引了曩昔。小酒店卖的是地道的越地黄酒,加上越地特色菜,阮孚品着家园的酒菜,觉得滋味真实是太好了。再想想官场宴会上的酒菜为什么一点品不出滋味,喝起家园的黄酒来就更加甘醇无比,越菜也鲜嫩可口,便不觉多喝了几杯,到结账时,所带银子竟不行付账,只好脱下皮衣,暂时作抵。

后来,官场酗酒之风越来越盛,元帝只好下了一道“诰令”,倡导“雅饮”,禁止酗酒。

所以有人向元帝告发,说阮孚不但在宴席上酒喝到酩酊大醉吐逆停止,并且还在街头小酒店里喝酒喝到付不清酒钱,被店家剥了衣服。

元帝听了告发,怒不可遏,为了刹一刹官场的酗酒之风,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免了阮孚的官职,将他削职为民。

阮孚想,自己正要向您老人家递送辞呈哩,您倒先给我革职了,还少花了我一道程序哩!好啊!好啊!他便拎起一只装银子的皮郛乐颠颠地回家园会稽郡阮社了。

二、囊中羞涩

见老公罢官归家,妻子说:“哎呀,在皇帝手下当官多风景啊!怎样说不妥就不妥了呢?别人想当还轮不上哩!”

阮孚说:“家里又不愁吃,不愁穿,还当什么鸟官啊!”

妻子说:“哎呀呀!家里银子总是越多越好,天哪!这天底下竟还有怕银子太多的人呢!你在皇帝手下当一年官,俸禄少说也有几万两银子,你这官不妥了,家里每年要少收入几万两银子哩!”

阮孚说:“你知道这官是好当的吗?三天两头赴宴喝酒,奉承拍马,强颜欢笑,献媚演戏……酒喝得是虎头蛇尾,神魂颠倒,目不暇接,舌苔麻木,食欲不振……”

妻子说:“你不是最欢喜喝酒吗?恨不能在酒缸里翻筋斗哩!这官场上的酒是不喝白不喝,喝了也白喝,这样的官不要当,你一定会后悔煞的。”

阮孚见自己压服不了妻子,便灵机一动,说道:“你真是妇道人家,不知道这酒有多难喝!那些官宦人家,家里都养着美若天仙的歌姬,官宦人家请我喝酒,就叫这些美姬陪我喝,喝醉了,还要陪我睡呢!叫我怎样受得了啊!”

“哦,原来是这样!”妻子吁了口气说,“好了好了,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阮孚就这样把妻子压服了。

这时,父亲闻讯赶了出来,一把扭住阮孚的耳朵就往厢房里拉,边拉边骂:“逆子呀逆子!你真是不懂事!你在皇帝手下做官,家里的屋檐也要高三尺哩!现在这官不妥了,家里的屋檐也低了三尺,今后做人怎样在人前抬得起头来啊?”

阮孚说:“官场上离心离德,明争暗斗,有什么好?我家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人家能把咱们怎样样?”

“畜生!”父亲骂道,“你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是哪里来的?记住,从今今后,不要来向我要银子!”

阮孚的囊中有的是银子。从此,他更加随意听任,浪游山水名胜,每次外出都随身带着那个囊,路过酒家便喝个尽兴。

后来他囊中的银子渐渐少起来,怎样办?阮孚想来想去,总算眼前一亮。哦对了!自己不是常常伴随元帝去山中打猎,湖边垂钓吗?时间长了,摸出了门路,练就了一身绝活。所以他就到山中去打猎,到湖边去垂钓,那山中的野味,湖中的鱼鲜,都可以换银子,有了银子,又可以上酒家喝酒,多么的逍遥自在。

有一天,阮孚刚刚从酒店里喝完酒,手提着囊摇摇晃晃地走在路上,便遇上了一个熟人。那人问他:“阮少爷,看你总是囊不离手的,难道这囊中有稀世珍宝不成?”

“没有,没有!”阮孚摇摇头,然后不无幽默地说,“只要一枚大钱在看守,只怕囊中一无所有而感到羞涩呢!”

从此,“囊中羞涩”便成了一个成语。

阮孚的父亲感到儿子这样长期在外面放浪下去也不是个工作,便把阮孚叫到跟前道:“看你嗜酒如命,爽性开个酒垆吧,请个酿酒手艺高的师傅来,横竖家里收来的租谷堆积如山哩!”

阮孚倒也乐意,便安排着把酒垆办起来了。由于料足酒醇,许多爱酒之人都慕名而来,生意兴隆,小酒垆开得红红火火。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憋在阮孚的心头不得而解,他问酿酒师傅道:“同样是米酒,家园的酒喝起来馥香甘醇,津津有味,而官场宴席上的酒喝起来总觉得涩涩的,木木的,品不出滋味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酿酒师傅说:“这与酿酒用的水不无关系。会稽的酒好,全赖鉴湖的水质特别适宜于酿酒。”

“哦!”阮孚觉得这才找到了答案,又觉得不完满是这么回事,好像还有其他原因……

然而,由于阮孚的酒垆开得兴隆,再加上阮社这当地地处鉴湖源头,从此,酿酒之风越来越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