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柏艺莹(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员),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新型智库建设,提高社科院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能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哲学社会科学新型智库建设,提高社科院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能力

哲学社会科学新型智库建设,提高社科院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能力

作者:柏艺莹(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员)

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新型智库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之一。社科院所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任务,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科院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成果的集中“发散地”,拥有更加深入和专业性的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在服务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该类型的图书馆能够运用自身的科研成果优势,在社科院的研究工作中发挥专业的科辅职能,是为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服务的重要资源载体。

一、新型智库建设视域下社科院图书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社科院图书馆加大了服务力度,使得社科院新型智库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社科院图书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存在科研要求与服务水平不匹配的矛盾

社科院图书馆的服务群体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内部职工。在社科院浓厚的科研氛围引领下,图书馆馆员也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新型智库建设对人员的学历、科研能力要求较高,但是有的图书馆缺乏高素质人才,服务质量明显跟不上科研发展的速度。

(二)没有对馆藏文献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

与公共图书馆相比,社科院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都相对较少,但是在文献结构和类型上往往有着自己的特色。这些馆藏特色文献的开发,有助于新型智库的建设。但是有的社科院图书馆仅仅将这些文献资料作为摆设,图书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科学使用与整理,以至于科研人员不知晓馆内的特色文献,不仅获取资料不够便利,而且造成了文献资料的浪费。

(三)信息技术应用的手段不够丰富

部分社科院图书馆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还不够成熟,仅仅在借阅图书等个别服务内容上进行了应用与创新,应用技术的手段相对单一。科研人员因自身研究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社科院图书馆的承载能力还不足以对一些先进技术成果加以大面积应用,以至于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之间没有科学融合。

(四)与新型智库建设存在脱节

社科院承担着建设新型智库的重要任务,智库的有效运行和智库成果的可靠性离不开全面而准确的信息资源的基础支撑,以及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在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一些社科院图书馆的发展与新型智库建设存在脱节,缺乏针对新型智库建设的工作衔接机制,仅仅着眼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没有对如何科学建设新型智库进行系统研究。

二、新型智库建设视阈下社科院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新型智库建设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社科院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社科院要按照新型智库建设的有关要求,不仅要在科研方面提升自身的实力,而且要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充分利用图书馆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成果,配齐配强服务管理人员,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将图书馆真正建成服务于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外脑”。

社科院图书馆要聚焦于新型智库建设的科研需求。特别是要根据社科院新型智库的总体情况,详细了解其建设的精准定位、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等等。社科院图书馆要不断提升服务人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服务于新型智库建设的“科研 服务”人才队伍。比如可以通过成立新型智库服务研究小组,图书管理人员配合科研人员做好课题资料的搜集、课题论证等相关环节,助力服务效能提升。

社科院图书馆要做好有利于新型智库建设的经验交流工作。社科院图书馆要区别于普通的图书馆,将学术研究与交流放在服务的核心位置,引入社区的活动形式,建设基于新型智库建设的社科学术交流服务社区。图书馆要扎根于新型智库研究,充分吸收各家之所长,建立经验交流工作机制,推动新型智库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在图书情报服务方面,可以就如何搜集信息、如何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等建立服务交流机制,定期交换学术意见,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建立服务模式。

社科院图书馆要推出有针对性的新型服务模式。社科院图书馆要鼓励工作人员认真履行服务管理职责,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创新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实行“一对一”“点对点”服务,让科研人员在图书馆能够享受到多样化的服务。图书馆人员要针对科研人员的需求,提供大数据信息服务,对科研人员阶段性的研究情况进行“数据检测”。建立多功能服务工作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将社科院研究人员在进行学科研究时常用到的各方面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同时本着“服务最后一公里”“全覆盖”的原则,在平台上建立多个不同的页面与版块,致力于让广大读者在该平台上能够享受到“一站式”服务。该工作平台登录的形式可以采用互联网进行登录,也可以采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形式进行登录。让科研人员除了借阅图书、查询信息资料的图书馆传统服务项目之外,直观体验图书馆的“有形服务”,提升服务的质量与附加值。

社科院图书馆要改进馆藏资源配置。新型智库与图书馆之间最大的关联点在文献资料。社科院图书馆除了确保文献资源种类繁多的同时,更要加强特色馆藏的建设,努力打造依托于新型智库建设的特色资源服务类型。在实践中,社科院图书馆可以对馆藏资源进行“重组”,优化配置馆藏资源,特别是要着眼于新型智库建设不断优化更新馆藏资源,对馆藏资源进行多样性开发,尤其是馆内的特色资源,让更多闲置的资源“活起来”,做到“物尽其用”彰显社科院的研究水平。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