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乡土文化有哪些(胶东乡土风情散文系列之)(1)

头刀韭菜

文| 刘郁林

突然间很想吃饺子,而且想吃韭菜饺子。

一个人信步走到超市,买了 一捆根粗叶宽的韭菜,服务员说是头刀韭菜,反正想吃就很愉快地相信了。

回到家,先和好面醒着,再洗好韭菜放在漏盘上控干净水,然后再去炒鸡蛋,鸡蛋炒得要嫩,等又嫩又滑爽的鸡蛋凉透,就开始切韭菜拌馅,拌馅时要先倒油后放盐……

这些都是出嫁前母亲教我的,她唯恐自己的女儿到了婆家被人耻笑了去。犹记得母亲教我和面时讲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母亲告诉女儿和面的方法,就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结果这个女儿一直把婆家的面缸挖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和好面,然后女儿被婆家休掉。那个正在做被子的母亲听着女儿的哭诉,气得要打女儿,却发现自己把自己缝到被子里,出不去了。

每每想到这个故事,我总是忍俊不禁,和母亲一起捧腹大笑的情景就会闪现在眼前,恍然如昨。但继而就会伤感落泪,虽然我没有给母亲丢脸,可和母亲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就像今天的韭菜饺子,虽然家人都说好吃,可是我总觉得味道还不足,还不够。因为这不是母亲菜园里的头刀韭菜。

母亲的菜园就是父亲当年在自家院子里圈起来的菜畦子。我家是老房子,南北两幢房子是串起来的,前面三间住着爷爷奶奶,后面三间住着父亲母亲和我们,就类似于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前后就有两个院子,当爷爷奶奶谢世以后,哥哥姐姐还有我都成家,各自搬离了老房子,家里就空旷了许多,尤其是院子,为了不长杂草,勤劳能干的父亲就把它们分块整成了小菜园,豆角一架,菠菜一畦,黄瓜一架,苔菜一畦子……

在南屋西窗外,父亲种了两大畦子韭菜,因为院墙矮,阳光充足,父亲的韭菜开春不久就长成了,记得头一年,父亲是不让割着吃的,只是掐了一小捆叶子让我们尝尝鲜。父亲说:“当年种植的韭菜当年不收割,这是规矩,人不能贪吃,这样才能养好韭菜的根本,根贮足营养,来年就会更旺盛地生长。”

父亲是种菜的老把式,说得头头是道。我也只是点头答应,因为是家里的老幺,凭借父亲的娇惯,就偷偷地用父亲锋利的镰刀割了一小捆,被父亲发现,父亲指着我割过的韭菜根,讲起了大道理:“头刀韭菜,收割时不能过狠,否则就会影响新根新蘖的增长,导致植株早衰……”我假装认真听讲,还点头称是,可是我啥也没听进去,只想着香喷喷的饺子了。不过父亲说得真对,后来发现我割过的那地方韭菜长得始终不如其他地方的。

再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父亲骑着他心爱的三轮车带着母亲,挨家挨户地给他的儿女们送他的头刀韭菜,“头刀韭菜就好比鸡的头窝蛋,营养最好,口味也最好。韭菜根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养分积蓄,因此口味营养都是最好的。”父亲一讲起他的菜,总是眉飞色舞,两眼放光。他也乐此不疲地给他的儿女们年年送着他的头刀韭菜,因为他心疼他的儿女工作了一个周,所以就主动送菜上门,我也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一切。

其实,当父亲的头刀韭菜下来的时候,我们基本上也就吃够了韭菜,因为现在的超市里,什么季节都有新鲜的韭菜,不用父亲说话,母亲抢先说:“那也叫韭菜?哪有点韭菜味?大棚里烤的,净是一个药蛋子,化肥农药太多,虫子都不敢吃。你爸用的什么肥料?你爸单个虫子去抓。别去买,等着我们来给你送。”是呀,父亲管理的菜园子,还有父亲管理的庄稼,那是全村人都称好的,田地里没有一根杂草,父亲用的是农家肥和豆饼,所以父亲的韭菜不论是长相还是口感,都是最好的。

我这老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懂得他们的心意,懂事听话了许多,每年都等着父亲的韭菜,然后一顿美味的韭菜鸡蛋饺子或者是韭菜肉蛋饺子,让家人个个吃得肚滚腰圆,好几天韭菜的清香都芬芳着我的唇齿,满足着我味蕾的需求。

后来呀,父亲走了,老屋只剩下母亲一个人,老屋更显空旷,更觉苍凉了,菜园子也渐渐荒芜。

我们不让母亲种菜,因为当年施肥浇水,都是爸爸干,妈妈只打个下手。母亲都79岁了。我想把母亲接出来和我一起住,可她坚决不肯,我知道母亲不舍得父亲的菜园,尤其不舍得那两畦子韭菜。让我没想到的是父亲不在了,母亲啥都能干,而且干得很起劲,荒芜的菜园又渐渐恢复了生机。

记得父亲是清明节前离开了我们,那一年的头刀韭菜我们都没有错过。

又一个春天来临,母亲的韭菜长成了,可是再也见不到父亲的三轮车,再也见不到父亲在小区门口等候我下班归来的身影,没有人再给我们送韭菜了。

母亲在电话里催着我们回去拿韭菜,可是哥哥姐姐都忙着给他们的孩子照看孩子,都不想回去拿。只有我,懂母亲的心思,因为我知道母亲的韭菜里蕴含着的情感,有对父亲的怀念,有对儿女的牵挂,我想还有对母亲自己的,她想让我们感到她还有用,让我们关注她的存在。

所以我会在一个阳光很好的周末,带着闺蜜和同学一起去收割母亲的头刀韭菜,母亲看到我们很开心。因为我们不会割也怕我们割坏了韭菜的根,母亲就找来邻居的大哥帮我们割,母亲在一边忙着给我们择菜,然后一袋子一袋子,一箱子一箱子装好,这样,母亲的头刀韭菜就到了烟台、青岛、威海朋友家的餐桌上了。

母亲的韭菜就这样一直陪伴了我十个春天,或清明前后,或五一节前后,母亲的菜园里总有亲朋好友分享头刀韭菜的快乐,母亲虽然老得满脸皱纹,但很是好看,因为笑容里满是慈祥,满是幸福和满足。

又一个韭菜飘香的季节来到,虽然也吃着头刀韭菜包的饺子,可是总觉得味道不足,味道不够,我知道那是因为少了母亲的味道。

突然看到闺蜜在我发的《斯琴高娃深情朗诵母亲》的文章底下“很想大妈的头刀韭菜”的留言,我顿时泪流满面!

乡村旅游乡土文化有哪些(胶东乡土风情散文系列之)(2)

作者简介:刘郁林,烟台二中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副秘书长。2014年开始散文创作,目前已在《山东文学》《当代散文》《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年选》《赣西文学》《齐鲁晚报》《联合日报》《人民日报》数字及人民网、中华人物网等全国、省、市媒体发表散文、随笔160多篇,作品先后入选《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年选》《胶东散文年选》(2018、2019、2020),荣获国内报刊网站征文大赛奖10余次,2017年在华龄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丽人行》(与人合著)。相继在《联合日报》《齐鲁晚报》《当代散文》发表和推出《二中的冬天》《二中秋色》《二中的春天》《二中的夏天》散文系列。多次被评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作品《烟雨朦胧水帘峡》获2018年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创作大会优秀作品奖。目前,二十三万字的散文精选集《昨日的风,已经吹过》将由出版社正式出版。

欢迎投稿,胶东散文投稿邮箱:jiaodongsanwen@sina.com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