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仗律诗的首句或末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颌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有违律诗之规绝句可全对仗,也可全不对词的对仗位置可根据词谱的规定对仗最本质的作用,是给律诗增加了听觉上的音乐美和视觉上的形式美音韵、平仄都有书可查,唯对仗须用心揣摩由此可知,写好对仗句,是写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律诗的对仗要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律诗的对仗要求(诗词格律入门四)

律诗的对仗要求

三、对仗

律诗的首句或末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颌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有违律诗之规。绝句可全对仗,也可全不对。词的对仗位置可根据词谱的规定。对仗最本质的作用,是给律诗增加了听觉上的音乐美和视觉上的形式美。音韵、平仄都有书可查,唯对仗须用心揣摩。由此可知,写好对仗句,是写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

那对仗的要点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一句话:词,词性相同;词组,结构相同。

这个对仗工稳吗?

铜墙铁壁金瓯固,众志成城社稷兴。

对仗的形式

1、工对

所谓工对,是指词性、词类、语法、句式结构都很工整,而两联的句式结构又不雷同。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间两联就属工对。不仅词性词类,语法句式工整,两联的句式结构又不雷同:

颌联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即2-2-2-1结构;

颈联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即2-2-1-2结构。

严格说来,工整对仗的颌联、颈联的最后三个字结构是不应该一样的。

又如唐温庭筠的“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此联“数丛沙草”和“万顷江田”都是偏正词组,“群鸥散”和“一鹭飞”都是主谓结构。不但如此,“数”对“万”,“群”对“一”都是数类对数类,“鸥”对“鹭”是鸟类对鸟类。可谓工整极了。律诗对颈联的工整对仗要求比颌联要高。

写诗在对仗上能做到工整固然好,但也不必过于追求,以致影响内容的表达。初学者能够做到词性相对就可以了,要逐步提高,循序渐进,不必想着一蹴而就。

2、宽对

一联之中,只是词组或词性相对,不讲究类别的、或句中的主要成分能对仗的,称为宽对。初学者宜为之。

例如:“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 “还” 动词对“久”形容词。

3、流水对

所谓流水对,就是出句和对句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上下两句是一整体,缺一不可,同时也不可颠倒。从语法结构上看,有时出句只是一个分句,但两句字面完全相对。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句是一个目的状语,显然不能独立成句,只有和对句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完整的意义。又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也属流水对

初学者不宜驾驭流水对。

4、借对

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例如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

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如李商隐 《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本指海之广阔浩渺,不可跟颜色词“蓝”相对,但沧有同音字“苍”,表颜色,故可以和蓝相对。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以"清"对"白",又《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沧"对"白",就是这种情况。

对仗还有“交错对”、“省略对”、“倒装对”、“句中自对”等,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对仗就其句意来说分“正对”、“反对”和“串对”。

“正对”是上下联互相补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反对”的意思一正一反,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里“有幸”和“无辜”、“忠骨”和“佞臣”都是反义的。

“串对”是一句话分成两半说,上下联的意思一般不会重复。流水对一般都是串对。

《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就是说对仗以词意相反为上,词意相近为次,词意相同为劣。

教师礼赞

和风细语化寥愁,顽劣孩童变紫骝。黑发积霜添岁月,白笺无色写春秋。

蚕丝吐尽情依旧,烛泪成灰爱更稠。今种三千桃李树,明朝硕果满神州。

我的这首诗在押韵和对仗方面有什么毛病?大家挑一挑。

修改版

和风细语化寥愁,顽劣孩童变紫骝。黑发积霜添岁月,白笺无色写春秋。

蚕丝吐尽情犹在,烛泪流干爱未休。今育三千桃李树,明朝硕果满神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