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在热闹的地方执行的传统,远的不说,就说周朝的《礼记》就立下了“刑人于市,与众弃之”的规矩,意思就是在闹市中执行,被世人所抛弃。

清朝菜市口有什么讲究 清代菜市口问斩有什么讲究(1)

闹市中行刑

清朝时的宣武门顾名思义,充满了肃杀之气。临刑之人被从此门押出,早年间门的旁边还有一个石碑,上刻“后悔迟”,真是令犯人触景生情啊。

想一想秋风萧瑟,犯人被押送菜市口处斩,中间看到这个石碑,之前即使什么也不想,到了此处也会潸然泪下,至少黯然神伤。

清朝菜市口有什么讲究 清代菜市口问斩有什么讲究(2)

宣武门老城墙

上刑场又叫出红差,照理说,一顿水酒是免不了的。那时宣武门外大街有一店家,就是专供上路的犯人吃酒的地方。

到了刑场,旁边的西鹤年堂承包了死刑犯和差人的饭菜,分别供应。这死刑犯的饭菜可不简单,有好酒,酱肘子,大饼还有一块生肉。

清朝菜市口有什么讲究 清代菜市口问斩有什么讲究(3)

西鹤年堂门脸

此时,车辚辚马萧萧,高头大马开道,后有一辆囚车亮相刑场,木头栅栏中站着刑犯,脸上上面满是烂菜叶和臭鸡蛋。

待到犯人下车,一般第一眼看到的是临时搭建的刑棚,第二眼就看到了鹤年堂,进了店中,早有水酒伺候,待差人吆喝着类似“这顿吃饱喝足吧你呢!”,刑犯便开吃了。

到了午时三刻,监斩官就位,这时死刑犯亲属要么呼儿唤女,要么觅子寻妻,嚎啕痛哭,惨不忍睹。然而一众观众则在刑场周围观看,类似的情景还出现在天桥看耍把式的人群。

清朝菜市口有什么讲究 清代菜市口问斩有什么讲究(4)

犯人押到

待到时辰将近,刑犯押到,监斩官手握毛笔,蘸着血红的墨汁,勾勾画画。执行者手拿大刀,上下挥舞进行热身。刀也要进入状态,只见执行者口含酒水,用尽内力,喷向刀刃,酒水沿着刀尖滴落,在阳光的照耀下,煞是好看。

清朝菜市口有什么讲究 清代菜市口问斩有什么讲究(5)

执行者

待到时辰正好,执行者手起刀落,履职尽责,受赏二两红钱。这钱,普通人巴不得早点花掉,而执行者却不以为意。因为职业生涯短暂,九九归一,执行者终生不过200两花红,他们一般量入为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