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讲述紫禁城的冷宫(永乐天火崇祯祭火)(1)

见证明清两朝兴衰荣辱的紫禁城,曾多次燃起漫天大火,那些早已熄灭在历史长河中的熊熊火焰,有的来自天灾,有的来自人祸,盛世下的废墟是雄主励精图治的鞭策,乱世里的瓦砾是弱主无可奈何的叹息,同样是帝王,紫禁城曾经的大火却照映出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溥仪讲述紫禁城的冷宫(永乐天火崇祯祭火)(2)

拷问永乐大帝的原罪天火

有些帝王一生注定要背负原罪的拷问,尤其是那些雄才大略的一代圣君,远有唐时的唐太宗李世民,近有明时的明成祖朱棣。自靖难之役从侄子手中夺得皇位后,永乐大帝一直背负着弑君篡逆的原罪,而迁都北京,远离大明旧朝的梦魇更是让他背负的原罪雪上加霜,天子守国门的圣君铁骨在纲常伦理面前注定是苍白的,虽然永乐帝的雄才大略配得上大明王朝的君王宝座,但朝堂上众臣的质疑他却没法在短时间内彻底荡平。营建宏大的紫禁城本是永乐大帝彰显王朝盛世气象的壮举,可他未曾料到舍我其谁的壮举却因为一场大火演变成了对自己最致命的拷问。

烧向崇祯帝身后的亡国祭火

一六六四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灭亡。李自成烧向紫禁城的那场大火就像是让崇祯帝死不瞑目的亡国祭火。面对亡国的败景,崇祯帝一定发出过永乐帝同样的疑问,到底做错了什么?让人悲哀的是,永乐帝看到的是废墟之后的励精图治帝国盛世,崇祯帝看到的却只能是高台之上的倒塌社稷亡国死象。

当崇祯帝在煤山之上手持自缢白绫回望大明殿堂的时候,那场由李自成烧出的大火或许他已经想象到了,当整座紫禁城被烧得只剩下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的时候,对于崇祯来说,君王死社稷或许真的是他最好的解脱。

溥仪讲述紫禁城的冷宫(永乐天火崇祯祭火)(3)

光绪帝大婚前的贞度门怨火

清朝,紫禁城的大火远没有明朝的多。除了康熙年的大火,留在历史中的大概就要数光绪年的贞度门大火了。虽然这场雪天大火无关社稷安慰政局稳定,但它无形中却折射出了一个傀儡儿皇帝对慈禧老佛爷的满腔怨火。这场大火来的有些离奇也有些尴尬,深冬一月,漫天大雪下,老天像知晓光绪帝满腔怨火似地突然将紫禁城的朝门点燃了,更关键是它偏偏烧毁了皇帝大婚的礼仪之门——太和门。光绪本就对慈禧指定的隆裕皇后毫无爱恋之心,有这一场大火,光绪本以为并不期待的大婚能够就此后延,怎奈慈禧老佛爷一言九鼎,光绪大婚之日,太和门的废墟之上竟由扎彩工匠搭出了一座临时假门,光绪皇帝正是在这座尴尬假门的见证下完成了他的帝王大婚。假门见证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的,更加不幸的是光绪皇帝的帝王生涯,他正襟危坐的帝王宝座何尝又不是假的!

溥仪讲述紫禁城的冷宫(永乐天火崇祯祭火)(4)

让灰烬贵如黄金的溥仪怒火

一九二三年,只剩下一座紫禁城的清王朝迎来了一场暴殄天物的盗火,大火烧毁了乾隆皇帝曾经的挚爱建福宫。那时的紫禁城早已不是至高权利的象征,在大众眼里它或许是清廷最后的颜面,但在紫禁城太监眼里,它早已成了一座可以肆意盗掘的金矿。大火是紫禁城的太监监守自盗引燃的,盗物太监在销毁罪证的同时也让大清王朝封藏多年的奇珍异宝毁于一旦。当末代皇帝看到已成废墟的建福宫时,他的愤怒可想而知,而此时,他能做的只剩下将紫禁城里的太监全部驱走,除此之外,他再也没有能力去做什么。

建福宫的这场大火将中国历史上存在千年的太监彻底烧进了历史的尘埃中,紫禁城就此成了一座没有奴才的空城,然而更加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是大火之后留下的灰烬,那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王朝灰烬,从那片灰烬里,后来人足足提取出了一万七千多两的黄金,黄金如灰,一个朝代的悲哀应该莫过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