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图(天网恢恢疏而不失)(1)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这一章比较明显地分为两个部分,孰知其故以前为第一部分,天之道以后为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老子对勇的结果有两个判断,一个是杀,可以理解为被杀,就是死;另一个是活,也就延续。盲目的勇,蛮干的勇,没有头脑地乱为妄动,是勇于敢,结果不好,是被杀,是死亡。顺其自然的勇,顺势而为的勇,遵循天地大道、自然之道的勇,是勇于不敢,结果是有利的,是存活延续。

在现代,勇敢是一个褒义词,而勇于敢和勇敢又比较近似,所以有的人对老子这段话似乎有不解的地方。敢字在古代的意思,是进,是取,和老子的退让、不争的思想是矛盾的,所以勇于敢的结果不好。前面我也说过,古文和现代文的文字字形一样,但是含义有变化,有的甚至变成反义了,所以有些古文理解起来就费劲一些了。

勇于敢而杀,和勇于不敢而活,这两种状态或者是有害的,或者是有利的。上天所厌恶的状态,谁又知道为什么呢?我理解这是一个反问句,因为勇于敢是违背顺势顺然的,所以它为上天所厌恶。

这一小段很多版本,此两者之前,有的版本有“常知”二字,我采用的是没有这俩字的版本。有的版本在孰知其故后有“是以圣人犹难之”一句,这句话在前文出现过,在这似乎是衍文,正文里我没有解释,这里说明一下。

什么是天之道呢?天之道,不用去争夺而能善于取得胜利,因为不争而不失,不失而不败,不败而能胜;不争的是眼前的一点一滴,从更宏大更根本的方向去战胜敌人,用句流行语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不用说话就能善于回应照顾,说话就有所指,有所指就有所不指,有不指的就有不能回应或照顾不到的;不说话不是不理不顾,而是用行动、用惠及众人的方法去照顾回应。

不用招揽呼唤人们就都会聚拢过来,如果招呼谁,只能是谁来,不被招呼者就不会来,如果不招呼,别人不知道会不会找他,就会主动围拢过来,唯恐漏掉。只有本质上有利,才会吸引人来,不是靠言语的招呼就能长久地吸引人来的。

天道虽然看上去慢悠悠,徐徐而来,不急不慌的,但是它已经谋划布局好了,并不是事到临头才安排,临上轿子才扎耳朵眼,饺子煮好了再去买醋。天地大道、自然之道虽然看上去无形,好像一个网眼很大的网子似的,但是它并不会遗漏丝毫,万事万物尽在其掌握,都在天道、自然之道其中。

很多人不能理解道,不能理解老子,因为老子解释的道,不是眼前的具体的一事一物的道理,而是最宏大最抽象的概括万事万物的哲理,是从最根本最本质上解释世界的道理。而万物之本,万事之理,万情之源,又是高度概括高度提炼高度凝缩的,和人们通常的感知和认识往往相背离。这也是人们不能看清老子,不能理解道的原因之一。但是还要和大家掰开揉碎地变着花样地与时俱进地讲啊!——乾三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