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

勤读力耕修德明志(以礼立人根深叶茂)(1)

“礼”,敬人、敬事、敬物也。“乐”乃和谐。“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近年来,崇文街小学秉承“礼乐教育”的办学理念,在积极探索“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将“礼”“乐”浸润到校园环境、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校园活动、家校共育等全程育人环境中,着力提升教育发展内涵,全面提高学生、教师、家长文明素养,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崇文街小学始建于1969年,至今有52年的历史。原名“新城小学”“府东街小学”,2009年整体搬迁至孝义市崇文街后,更名为“崇文街小学”。52年来办学之路一路芬芳,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家庭教育实践基地”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2017年11月,崇文街小学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让“礼”充满校园 打造文明育人环境

崇文街小学将礼仪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环境中,走进学校门口,抬头望去,校门顶部16个不同字体、不同书写形式的“礼”字映入眼帘,这是“抬头见礼格”。意在告诉人们“抬头见礼,心中有礼。”进入校门,尚艺楼的墙上设计了“礼赢天下文化壁”,以世界地图为背景,孔子画像为主要元素,辅以《孔融让梨》和《精忠报国》的故事图绘,告诉孩子们要以礼赢得世界,以礼赢得未来。校园里还有礼仪风格的读书角、小公园等,每个角落既是学生读书、小憩、赏景、玩耍的好去处,也承载着孕育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功能。

教学楼的门厅、走廊、教室等学生活动场所设置了“文明礼仪窗、知书达礼廊、博文约礼室、温馨师礼家”等文化宣传阵地,更是立体式地渲染了浓浓的礼仪氛围,礼乐味、学科味、艺术味、成长味十足。

学校的校史馆占地370平方米,内设校史馆,少先队活动室、印象孝义室、档案陈列室“一馆三室”。校史馆呈现学校发展历程;“印象孝义”室以家乡孝义文化符号为主题,将孝义名人、建筑、资源、文化、美食、特产、景观等孝义标志用学生作品的形式呈现其中;少先队活动室,为学生举办各类的活动场所。

校长褚灵兰说,“礼”文化充满校园每一处,犹如一颗种子,在校园里萌芽,在文化里生长,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扎根。意在告诉孩子们,只有从小学礼,内外兼修,长大才能够礼赢天下,礼赢未来。

让“礼”融入课堂 构建特色品牌课程

孝义崇文小学构建了“六力”课程体系,搭建四个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体验中汲取生命力量。

学校提出“因材施教,旁征博引”八字课堂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五育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制定了《礼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教师层面提出儒雅、尊重、善导,从学生层面提出文雅、乐学、思辨的具体要求,制定了《课堂礼仪公约》,从师生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评价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处处规范师生课堂言行,促进师生教学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合作,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校开发了校本教材《礼仪教育读本丛书》,共分为低、中、高段三大序列,每个序列分四个板块,共十二册。分别是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丛书图文并茂地通过国学经典、故事链接讲述了学生生活的各个场景、多个方面的礼仪知识,由思想品德老师施教,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践行中,明礼自律,知行合一。

依托学校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学校开设器乐类、歌舞类、语言类、运动类、益智类、科技类、农技类七大类37种130个社团课程,学生人人进社团,个个有特长。

开学仪式、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五个仪式活动和妙想数学节、阳光体育节、开心读书节、快乐劳动节,七彩艺术节、安全自护节、青青环保节、红色建队节、创意科技节、Happy英语节等“十大节日”,将爱国主义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礼乐教育”特色紧密结合。

学校为孩子们开辟了孝义旺顺驾校、消防大队、抗日模范村、敬老院、孤儿院、曹村豆腐厂、高阳农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国防教育基地九个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公益行动、环保行动、国防行动、科学行动”四方面内容活动,学生的足迹遍布孝义内外,每次活动都成了孩子们期盼的精神大餐。

让“礼”修身润心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制定了以“热爱学校、关爱学生、知识广博、方法科学、文明自律、人际和谐”为内容的《礼乐教师六标准》,促进教师形成良好师德,提高专业素养,为培养文明学生提供保障。

通过深入开展师德培训、“四有”教师评选、教师颂歌选登等活动,构建“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组织评”的“四位一体”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形成良好师德规范。

采取每学期一次读书交流会、每周一次评课必用课标语、每学期一次业务能力考查、案例评析测试,激发教师读书兴趣,提高教师读书质量,《给学生无限可能》《学生可以这样教育》《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都是教师的爱读书目。在这里,书是教师奖励最优质的奖品,读书是教师最美的工作姿态。

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每位教师人人都有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如《怎样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养成的文明习惯》等。研究过程中,做好“三个一”工程:每周一次研究盘点、每月一节公开课、每学期一份交流报告。老师们在研究中放大了价值,交流中互通有无,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学校实行多元评价考核机制,让每位教师发展有方向、成长有目标。每学期以“3(扬长项目) 2(补短项目)”形式、进行自我申报评估项目,阐述达成目标、完成措施;学校审核申报情况,并进行跟踪观察,指导评价;学期考核后,引导教师进行再认识与反思。

让“礼”融合传播 实现家校和谐共育

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确立了“成长自己,成就孩子”的办学理念,遵循“明德修行,言传身教”的校训,提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遵循规律、科学家教、尊重老师、友好沟通、支持学校、合理诉求”的“礼乐家长六标准”。家长学校开辟了五大阵地:校长工作坊、轻松议事阁、好父母学堂、快乐读书吧、亲密谈心间。

家长学校设置系统的家教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家庭教育100问》,汇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凡是来校小班化培训的家长一书在手,家教无忧。

家长学校外聘家庭教育讲师和学校优秀家庭教育骨干组成讲师团队,根据家长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菜单。每次培训,由班级推荐家长参加。内容有:通识类培训,如《好孩子是规划出来的》《尊重,家校和谐发展的关键》等;专题类培训,如《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小升初专题培训》等;需求类培训,如《怎样和孩子有效沟通》《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等。

创办家长教育报。学校自编《约礼报》(家庭教育版),面向全体家长征集稿件、编印出版。包含家校动态、家教案例、家风家训等版块,及时报道家校动态、传播优秀家风,引导家长关注家长学校,学习家教知识,成为家校连心的优秀刊物。

学校特聘当地著名的心理专家,每周二上午相约“快乐读书吧”共读一本书,共话一个家教故事,共享育儿经验。所读书目如《教练父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在互动交流中提升家长的家教水平。经过多次培训,20多位家长升级为导师,每天分批次带领不同的家长读书,以点带面,薪火相传。

在微信平台开辟“阳光妈妈微信讲堂”,由家庭教育讲师张孝华老师主讲,一周一个主题,每周日晚8点,至少500名家长线上学习,参与互动交流。

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家长每学期至少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班级家委会策划组织开展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生命教育、常识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家长走进课堂,关注孩子表现,了解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增强家长责任感,优化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

家长学校极大提高了家长的思想水平,积极参与学校治理,自愿组成家长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在校门口轮流值岗、分点布控,有效保证了校门口的秩序和环境卫生;去年冬天,几十余名家长多次自发组织清扫校园内外积雪,温暖了整个冬天。

本文来自【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