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辉

前文说了咱虽然没什么成绩,但职场经历不少,所以在不同的公司也就参加过不同的团建活动。团建活动名义是团队建设,其实还是老板、领导的一种邀买人心、洗脑的工具。希望通过一些活动,让员工对公司更有向心力,希望彼此之间更和睦,希望团队更有凝聚力。但这事其实效果不大,而且很容易弄巧成拙,让员工对公司有意见,看低公司、领导,让彼此矛盾显化、激化。

其实什么活动都是形式,公司想让员工有认同感、有向心力,背后是员工对于公司、领导有满足感,所谓忠诚源于满足嘛。公司、领导把员工当人看、真心对待,那员工也自然会对公司有感情。如果还能三观相同,那就真是情如一家,可以一个战壕杠枪子,成为可共患难的“同志”了。同心同德谓之“同志”。反过来,公司、领导不把员工当人看,不是真心相待,那大家自然就是买卖、交易关系,待价而沽,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甚至给多少钱,也不办事,只干私活。

道理简单但能看明白的老板、领导其实不多,尤其是很多企业经营者精神上还在的农民企业家、作坊主的境界。之所以一些人对于团建迷信、迷恋,也是被传销、成功学那些毒草害了脑子。另有些人则是知道没意义,但形式大于意义,玩仪式感也要去做的,这就是成绩、政绩。

不过团建是要花钱的,想收买人心就要舍得花钱,如果抠抠索索,最后花钱还会买不是。切忌、切忌。还有一个就是团建的时间,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上班时间举办,老板不乐意,下班时间举办员工不乐意。最烦那种周末举办乱七八糟活动的,累一周了还要参加无聊活动,谁乐意?其实上品的团建是公私时间一起占用,比如周四晚上出去旅游,周五占一天工作日,周六日占用休息日,周日晚上或者周一回来。这样虽然累点,但大家也乐意。但只是说旅游,不是开乱七八糟会那种活动,那种严格按照朝九晚五就是。

经历过不少公司,也参加过不少团建活动,就把自己经历的做些总结、分享。当然都是个人体会,一家之言。不同的公司,团建水平不一样。自己处于职场的不同阶段,对团建的感觉不一样。年龄不同,对于事物的热情与参与度不一样。咱也没在500强企业待过,待的都是中小公司,所以接触的团建水平也属于一般甚至不入流。总之,团建这事不能一概而论,我就是说说自己的感受。也算忠告吧,中小公司慎重团建,宁可没有,也比不好的强,不要画虎不成反类犬。

团建这事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团建:

一天以上(住外面),中程及(省外、市外)以上的旅游,这是上品团建活动。没钱的去周边省市玩几天,有钱的去国外玩一两周,这种的团建应该没几个人会不乐意参加。白天旅游,晚上聚餐。吃完饭大家一起打牌、K歌、各种游艺,就算不爱热闹回宾馆看看电视,一起聊天,那感觉也和在公司不一样的。但切忌,出去就是花钱享福的,抠抠索索,一定会好事变坏事。

还有就是企业的互助会,这其实也可以算得上是团建,并且是很好的团建。比如谁生个大病,捐钱、帮忙。谁家里有个灾祸,捐钱、帮忙。有的是有专门的基金,有的则是遇到事,单独指派人处理。能做到真心相待,真的是温暖人心。以后企业有难,也容易让人生死相伴。但这事吧,很多企业弄得很糊弄很形式化(比如国企、大企业的,那什么会),这作用就大大降低了,甚至还让人得了所谓的帮助,也无好感。这就是中品、下品的团建了。

中品团建:

聚餐、年会这类事情算中品团建。聚餐,大家一起吃个饭、喝个酒,放松下来,扯扯淡,熟的一起乐呵,不熟的也能多说几句话熟悉点。但切忌,舍不得花钱吃不好,会有反作用的。而且吃饭不能没酒,也不能喝多了,要不都是麻烦事。年会这事重点在抽奖,奖品是老板、领导的诚意,没诚意的事情就不要做了。只要诚意足够,大家对企业、领导的忠心也不会差。

下品团建:

开会这类团建活动属于在中下品与下品之间徘徊的事。一天以内的会议,大家只需要听不需要发言的会议算中品。一天以上的会议,尤其是需要住外面的算下品(都有家有孩子的,我不在家陪孩子,听您扯淡去)。还需要大家挨个发言表态的算下下品(听都不想听,只是配合表演下,您还认真了要发言?)。

还有一种团建就是做游戏、搞比赛、做竞技。这类吧,主题的可以,比如大公司人多,弄个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之类的比赛,那也算个乐子,但问题也多(见过球场上打架的、见过运动受伤的)。最反感的就是所谓拓展之类那些傻不拉几的活动。那真的不是让员工放松,而是把大家都当猴耍。彼此之间都见过丢人的一面然后就熟悉了?心里没隔阂了?是这意思嘛?这类活动还经常弄出重伤的事故,您做公司和老板是钱多要赔人是嘛?

大体这么分类吧,但这个上中下三品都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很多公司会把上品的事做成下下品。当然也有公司能把下品的事做成中上品。这个在公司的底蕴和领导、办公室的位格了。下面说说自己亲身参加过的一些,有玩得开心的,有参加完骂街的,各有千秋。玩的开心的其实就是舍得花钱,大家玩高兴了,这个不用多说,主要说说比较奇葩的经历,大家自己品味。总体还是不满意居多,真不是我事多、矫情,实在是活动太土了。我要是刚从山里出来的也行了,但咱好歹是在一线城市对不,咱不能把团建办成村里的红白事呀,吃饭不能办成流水席吧。

廉价旅游。在某公司,秋天去南戴河、山海关旅游(在北京,这地方性价比较高,是穷公司去得较多的线路)。公司二十来人去,也没自己租车,跟了个廉价旅游团。当然吃是自己来,要不太差。旅游点、住宿、还有交通是旅行团安排。一共两天两夜的中短程旅游,每个景点待得时间不长,中间还被拉去几个购物点。不过也算有点良心的团,其中一个购物点有卖厨房刀具、器具的。我买了个刮皮器,是真好用,后来用了很多年。还有同事买了菜刀的,据说也不错。不过我买了些零食,出来去商场比较了下,就稍微贵一些了,还是杂牌。这旅游凑凑合合,算中品。虽然觉得公司扣,但也没到不满的程度。

一日游。团体的一日游,小学、中学时候每年春秋季学校会组织各一次。小学是市内,中学了就能去郊区了,但公司组织一日游就是很尬的活动了。去了京郊某山(我媳妇他们家附近,我想来不是周末就过来溜达了嘛),当天还赶上大风天。来回路上三四个小时,在公园顶风遛了两三个小时,中午吃了顿农家饭就算活动结束了。形式大于意义,公司和我们都是以演员的心态来组织和参加的,不知道意义何在,大家都很尴尬。中午吃饭,农家饭,春饼,味道还不错,就是不上酒。您领导不说话,又是公司出钱,我们怎么好自己要酒。关键在外面吃饭,不喝酒,一桌十几个人闷头吃,这要多尴呀。最后只能自己刷手机下饭了。

赚自己人的钱,割自家员工的韭菜。前文说过的在某集团下的出版公司干,集团下还有书店、饭馆的买卖。然后年会抽奖,我抽中的奖品是购书券,记得是两三百的,最后特意去了趟集团下属的书店买了些书算用了。您有点诚意行不?虽然也不是没用,但这玩意含金量打折呀,我在出版公司,我不知道您书店进货的折扣?而且这购书券,我哪就正好凑整用了。少点的不是又打了折上折?多了您不是又宰了我一刀嘛?

还是这家,聚餐是在集团下属的饭馆。聚餐的时候每桌上了一小坛自酿的黄酒,应该一两斤装的,那是真叫好喝(员工桌上的应该是三年的,也可能一年。领导桌应该上的是五年的,也可能三年)。跟着领导喝酒蹭到好的。当然一年或三年的也不难喝。这之前我不喝黄酒,这之后就时不时的买点,但绝大部分口感没有年会上的好。年会后,集团公司见这黄酒很受欢迎,就开始向大家推销套装礼盒。礼盒里有酒壶,还有三年的黄酒,好像还有腊肉腊肠吧,反正不便宜,折扣也是没诚意的折扣。公司是真会赚钱呀,公司和我们只谈钱,那您说我们和公司还能单相思嘛?

老板您别这么苦自己了,我们不忍心。年终聚餐,吃的虽然是家常菜,但吃的挺好,很开心。就是最后个小事,让我对老板有了深刻的认识。餐厅也是不会上菜,好像是松鼠鳜鱼吧,最后才上。这时候大家都吃饱了,喝足了,实在吃不下了。和老板一桌,老板觉得没人吃浪费了可惜,夹了两筷子,其中还有一筷子掉桌子上了。然后在我们劝阻无果的情况下老板死活要夹掉在桌子上的鱼吃(绝对没喝多),然后剩下几乎整条鱼扔在了那里没人动。这公司聚餐谁好意思打包?再说,也是很多人动过筷子也没法带。结果您说是节俭还是浪费。

老板平时也扣,不过对大家还算正常,主要是虐待自己。当时公司是租了大学房子的办公,中午我们都去学校食堂吃饭。老板、老板娘都是吃最便宜的饭菜,经常是为了节省吃素。平常吃穿用也都是那种尽量便宜的,衣服地摊货,车是旧车,各种抠抠索索。但公司内部管理很乱,两个业务部门主任都有小金库,财政大权抓不住,老板娘管财务也没辙。老板倒像个打工的,反而两个主任更像有钱人。老板钱舍不得分,那下属就自己拿。结果大钱抓住不,小钱各种扣,是真亏了自己。您这样,员工自然也觉得跟着没奔头。最后大部分人跟着两个主任起义另立山头,把老板被请出门。两个主任各得其利,站队的也自然分杯羹。从细节看大事,这老板不坏,但真不是做生意的料。钱没少用,但真不会用,替别人做了嫁衣。

农民工聚餐。聚餐这事,必须去外面吃。有钱吃高档的,没钱吃家常菜也行。但关键吃舒服了,大家喝高兴了。这要不出去,就没意思了,还不如不聚餐。某公司因为管理要求,不能出去吃。这也没事,正常,有纪律、有规定嘛,员工都能理解。公司不能出钱,我们可以根据部门,根据平常交情自己出去聚餐嘛。自己吃自己总不违反纪律吧。但奇葩的是,公司还要求大家中午必须在公司食堂吃。然后加了几个荤菜,印象里加了凉拌猪头朵、红烧鸡翅,可能还有虾,但鸡翅还限量。酒也有,就是最普通的啤酒,没白酒。结果这顿饭吃的,我特有农民工的感觉。

大家可以脑补画面,我就差端着饭盆找个墙角蹲那吃,再拎瓶没冰镇的啤酒对瓶吹了。这饭吃的,真的让人无语。咱出版行业虽然穷,但我们也不差这口肉呀,咱家里伙食真不比你这聚餐差。这么吃是羞辱员工,把我们当山里野人嘛?我吃过的村里流水席也比这个强了。结果钱花了,找了骂。饭后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奇怪的眼神,奇葩中的极品呀,开眼了。

“培训会”。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这类会经常没啥培训效果,连鸡肋都不如,成为形式和听老板、领导吹牛的虐心会。我和朋友戏言过,这会你要让我讲,我觉得自己水平不行。你让别人给我讲,我觉得别人的人水平不行。大部分情况也是如此,当然不是都讲得不行,但那种一开几天的会,里边总有让人听不下去的。真讲具体业务,有用的事情,那肯定值得听。但里边肯定会有吹牛、自嗨的那老板、领导。会议的质量是看这种的人比例的高低。

这类会最让人厌恶的就是住外面,弄个不认识的人和你安排在一个房间里,我是真尴尬和膈应。咱有洁癖,不认识的人一个房间,我真不适应,万一彼此有点传染病、皮肤病多恶心。结果晚上就只能玩手机,关键那破地方信号还不好。我是没那爱好和不相干的人闲聊的,几天时间真是度日如年。白天开会虽然大部分讲话都没含金量,但可以低头玩手机呀,只要别睡觉打呼噜放屁就是。晚上是真难过呀。

这破会最恶心的就是住外面。那时还好,我还没结婚。岁数大点的人家有家有孩子,住外面听你扯淡,有病呀。这不挑拨人家家庭关系嘛?一个家庭,夫妻俩肯定以收入高的为主。您破出版行业,三瓜两枣钱,你让收入低的出去好几天,让收入高的请假看家看孩子,你脑子进什么脏东西了。

开始我们是尽量安排新人、年轻人去参加这类会。一个是那些自吹、自嗨,对于老员工没含金量,听那些不如干点活有意义。但对年轻人也许还会有一点点用吧。另一个就是年轻人大部分没成家,还都租房。那住哪不一样,那还有免费工作餐是吧。后来换了领导,不行,一定要让老员工、骨干去。秀逗,你给年薪开个百八十万再说。最后为这事,我也是拼了,为自己和大家和领导玩软钉子杠了。总算免了大家一次折腾,但也埋下种子,让有些人记仇了,不过值,土鳖。

运动会出工伤、打架。这事太普遍了,在好几个地方都遇到过。严重的有足球、篮球活动胳膊腿骨折的,轻的也是摔了需要修养。但您是上班时间单位组织的活动,这是工伤,您要养着员工的。员工难受,您花钱买愧疚。人家休假没法干活,您还要支付工资。意思意思弄点慰问、营养也是应该的吧,何苦呐。

还有是竞技活动,那年轻人多的地方,很容易部门之间、分公司之间干架。本来平常就有矛盾,彼此就看不上对方,那借着机会可不下狠手。结果没凝聚团队,反倒让团队矛盾公开化,结了新仇,何必呐?

举例的是经历过比较奇葩的有代表性的经历,当然也参加过很多玩得很开心的团建活动。这主要就是出去旅游,吃吃喝喝。关键老板、领导还不扣扣搜搜,大家吃好、喝好、玩好。大家开心了,自然就会为公司多卖力。

团建的目的是邀买人心,不是走形式。走形式没用,还会有反作用,让人逆反、厌恶。团建要会花钱,如果花不好,反而找骂。如果没有能力和脑子组织团建,那宁可不团建,也不能硬团建。不团建还不找骂,不会团建而硬团建,只会激化矛盾,加深裂痕。做老板和领导的慎重,少看点传销、成功学,多以心待人,尊重人,没事来点诚意,那就什么都有了。

为什么越来越讨厌团建呢(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奇葩团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