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个世界上鲜有永恒的东西,但唯有文字和她承载的思想能够不朽。近期“榴乡政研”开辟“正言微语”栏目,讲述榴乡政研人和文字工作者在坛山脚下、承水河畔的小城故事,分享他们与文字结缘的感悟。

赠刘景文赏析50字(正言微语刘廷幸而数载笔耕苦)(1)

赠刘景文赏析50字(正言微语刘廷幸而数载笔耕苦)(2)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刘廷

/与文字结缘13年

赠刘景文赏析50字(正言微语刘廷幸而数载笔耕苦)(3)

赠刘景文赏析50字(正言微语刘廷幸而数载笔耕苦)(4)

赠刘景文赏析50字(正言微语刘廷幸而数载笔耕苦)(5)

离开校园、走进机关已一纪有余,一直在办公室工作,与文字打交道,靠“爬格子”吃饭。办公室主要有三个“工种”:办文、办会、办事,很多从事专职秘书的同志是“一肩挑”的。这“三办”都重要,但数以材料起草、公文处理为主的办文最难,最枯燥,也最熬心血,是机关公认的苦差事、累差事,若没有加班加点、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家人的理解支持,是很难长久坚持的。特别是接到重要材料起草任务时,吃不香,睡不好,翻箱倒柜,绞尽脑汁,满脑子都是材料的事情,白天办公室人来人往无法下笔,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开始,困了累了休息一下定个闹钟再来,有时甚至因为一个架构、一个标题、一个词语要琢磨推敲好半天,这种苦我想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更深有体会。

赠刘景文赏析50字(正言微语刘廷幸而数载笔耕苦)(6)

赠刘景文赏析50字(正言微语刘廷幸而数载笔耕苦)(7)

赠刘景文赏析50字(正言微语刘廷幸而数载笔耕苦)(8)

不可否认当前机关存在着一种怪现象,那就是越不会写材料的人越没有材料写,越会写材料的人越有写不完的材料,每每思及于此,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写材料确实苦,既辛苦,又清苦,还孤苦,但如果干一行爱一行,真正把材料当成一种兴趣,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踏踏实实投入其中,认真钻研,抢挑重担,做出成绩,尤其是想想起草的文稿被领导认可或者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服务,发挥了以文辅政的作用,那溢于言表的满满成就感,不就苦中有甜了吗?至少在我身上是这个样子。参加工作以来,无论在政府办公室还是在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一直有笔墨相随,以文字为伴,追求极致和完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深深地刻在我的骨子里。加之,这些年一直在领导身边工作,既学到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学到了领导们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使得自己得到极大锻炼、迅速成长,这些都将使我终生难忘、终身受益。

赠刘景文赏析50字(正言微语刘廷幸而数载笔耕苦)(9)

赠刘景文赏析50字(正言微语刘廷幸而数载笔耕苦)(10)

赠刘景文赏析50字(正言微语刘廷幸而数载笔耕苦)(11)

爬过格子的人,像格子一样,中规中矩不出格;格子里爬出来的人,像格子一样,方方正正不变形。感谢那些点灯熬油的清苦选择,感受那份默默耕耘的艰辛付出,感恩领导的信任和组织的培养,这是文字工作者的职业形象,也是文字工作者的成长阶梯。只要端正思想、摆正心态,恒久地埋头苦干,在这方舞台上,在未来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一定能够追梦出彩,不负芳华,成就一番事业……

主办/中共峄城区委办公室

总编/李义

主编/许强

编辑/武晓 张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