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猫慢动作一步步教正面(一分钟学堂三脚猫)(1)

“三脚猫”,常用来比喻略知皮毛、学艺不精的人,也可以比喻虚有其表、不尽善、不中用的人。

关于这个词语的来历,历来说法很多。最早见于宋代《白宝总珍集合》:“物不中谓之三脚猫。”意思是不中用的东西叫“三脚猫”,引申为学艺不精、粗通皮毛的人。

民间传说这个词语来自浙江一带的方言。清代光绪年间,有位老艄公,身强力壮,每次船泊于码头后,就在码头空地上习武卖艺。他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居然还能双手举起船上两只各重30公斤的三脚铁锚,舞弄如飞。老艄公一时名噪,不少练武爱好者前来拜他为师,老艄公皆乐而收下。

后来老艄公离去,但他的许多门徒仍在码头空地舞弄三脚铁锚,然而他们无法达到老艄公那般炉火纯青的水平。

于是,人们便戏称某种技艺懂而不精的人为“三脚铁锚" ,后简称为“三脚锚”。”锚” 、”猫”谐音,日久,“三脚锚”居然讹传为“三脚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