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满楼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英国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算得上耳熟能详了。不过,笛福其实还写过一本《鲁滨孙漂流续记》(1719),这个知道的人恐怕不多。

当然,不知道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因为这本书就是一颗“大毒草”,其中对中国的各种丑化乃至谩骂,几乎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

据说,当年林纾在翻译这部作品时,都气得把原书连带已经写好的译稿要一起撕毁,扔进垃圾桶。

那么,笛福在《鲁滨孙漂流续记》中究竟说了什么,令林纾为之暴跳如雷呢?这事说来,笛福还真是有些过分了。

鲁滨逊漂流记笛福几岁完成(鲁滨逊漂流记大获成功后)(1)

笛福

书中,笛福设定的鲁滨逊在东方旅行,其中最后一站就是中国。

在其笔下,尽管中国的“财富之巨、贸易之盛,政府力量之强、军队之众”及中国的“排场、富裕、浮华、典礼、政府、手工业、商业以及行为”令他们感到吃惊,但笛福笔锋一转,又说中国几乎毫无可称道之处:

“这些国家的可怜人民同我们国家相比,他们的衣着、生活方式、政府、宗教、财产和有些人所说的荣耀,几乎不值得提起。

他们的建筑拿什么同欧洲宫殿和皇家建筑相比?他们拿什么同英国、荷兰、法国和西班牙进行普遍贸易?他们的城市有什么可与我们的城市相比?

他们是不值一提的一群人或无知群氓、卑贱的奴隶,臣服于一个只配统治这种人的政府。他们是个异教徒的野蛮邦国,只比野人略强些!”

这些充满情绪的描述,很容易让人以为笛福是对中国毫无所知才如此表达。

鲁滨逊漂流记笛福几岁完成(鲁滨逊漂流记大获成功后)(2)

但实际上,笛福对中国并非全无了解,譬如其之前发表的《团结:或月球世界活动记录》中即大加称颂地说:

“中国人是一个古老、智慧、彬彬有礼并且最心灵手巧的民族,拥有多种西方世界从未听闻的知识,他们早在西方有人定居之前很久就开始使用火药、印刷术、磁石和指南针,技术也比欧洲人完美得多。”

当然,笛福对中国的称颂是有些阴阳怪气的,其更为荒谬的认为:

中国拥有这一切是因为它们来自月球的传授,他们拥有能飞往月球的飞行器,由此才在世界各民族中脱颖而出,否则也跟其他民族一样平庸。

借着鲁滨逊的口,笛福把当时中国(康乾时期)的繁荣、富足、强大、文明的形象统统打个粉碎。

而且,笛福还在书中肆意贬低黑化中国人的形象,说鲁滨逊在离南京不远处遇到一个中国士绅:

“他胖得像猪一样,身穿油腻腻的布袍,上面挂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装饰,骑着瘦马,带着十几个仆从前往乡下别墅消闲,吃饭时一个丫鬟专门拿着勺子给他喂肉,另一个丫鬟则专门帮他揩去滴在胡子上和衣襟上的汤水。而其所吃,不过是米饭、大蒜、青椒、芥末和一点羊肉而已!”

鲁滨逊漂流记笛福几岁完成(鲁滨逊漂流记大获成功后)(3)

对于中国的长城,笛福也没有放过,其表示,长城不过是道大而无用的墙,抵挡不住英国的军队和带着矿工的工程师:

“你想它能抵挡得了我国的一队炮兵吗?或者带两连工兵的工程师?我们是不是十天之内就能把它轰倒炸平,把它铲除得什么痕迹都不留呢?”

至于当时的清军,笛福不无嘲讽地说:

“他们那停泊了几艘帆船和小艇的港口如何同我们巨大而有力的海军相比?一艘配备80架枪炮的英国、荷兰或法国军舰就能摧毁所有中国船只。

他们的100万步兵在我们一个步兵团面前就会溃败,如果我说3万德国或英国步兵和1万骑兵在很好地组织下可以打败整个中国的武装力量,这并非言过其实。”

当然,笛福并没有到过东方,他的胡言乱语主要通过耶稣会士信札游记再加上他的情绪与想象力写的。

但必须指明的是,出身清教徒家庭的笛福对那些天主教派的耶稣会教士极其反感,尤其后者对中国的大加称颂,更是如此。

当然,当时辱骂黑化中国的外国文人及作品并不止笛福一个,比如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弗朗西斯.培根的《新亚特兰蒂斯》、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等等,这些作品也都有大量黑化辱骂中国的内容,并且在当时十分畅销。

由此可知,近代中西方的文化冲突与矛盾,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而那些笛福们,是否对自己的作为有所反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