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舍的生平资料(老舍与邮票的渊源)(1)

老舍为《集邮》杂志题词

关于老舍的生平资料(老舍与邮票的渊源)(2)

《老舍诞生120周年》明信片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人,现代小说家、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剧本《茶馆》等。然而,老舍与邮票的诸多话题则鲜为人知,而且趣味盎然。

为《集邮》杂志题词

1959年1月号的《集邮》杂志首页上,发表了老舍先生特为《集邮》杂志题词的集邮诗:“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关于这首集邮诗的解释是:集邮是能使人增长知识的,这种“嗜好”非常高尚。但是,千万不要怀着囤积居奇和炒邮赚钱的心态,应该代之以欣赏的目的而陶冶心灵。作为一名人民艺术家,老舍的这个集邮题词,非常接地气,极具正能量。白话入诗,通俗易懂,情真意切,褒贬分明。

为《集邮》杂志撰文

《集邮》杂志(1958年11期)发表了老舍《我们的邮票》一文,此文虽然只有短短200余字,然而却将老舍心中对邮票的颂歌尽情地唱响。他“唱”道:应该把新中国的邮票“看做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史的辅助说明与插图”,并指出“我们的邮票美丽,而且有内容,有教育性”。除此之外,老舍的一句关于集邮的名言,也已经成为了集邮爱好者的座右铭,这句楹联体的集邮名言是:“玩物非丧志,集邮亦成家”。

间接参与邮票设计

这套被誉作“老舍先生曾经间接参与过设计”的邮票,便是(特44)《菊花》特种邮票。1960年,当时,老舍的夫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齐白石的入室弟子、我国当代著名工笔花卉国画家胡絜青,以邮票设计“国画原作者”的名义,与洪怡、屈贞、刘硕仁、汪慎生、徐聪佑等著名画家或邮票设计家一块,应邀参与了邮电部由著名邮票设计家刘硕仁出任总设计的(特44)《菊花》特种邮票的设计工作。作为国画家的丈夫,妇唱夫随,老舍理所当然地在家中,对于妻子采用工笔重彩国画技法精心绘制的《菊花》邮票图稿,参与了集思广益与献计献策等工作。在1980年举办的“新中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菊花》邮票被评为“最佳特种邮票”。胡絜青后来在自己的荣誉介绍中,有“《菊花》(18幅)获最佳特种邮票奖”的殊荣记载,这当中也应该有老舍的一份功劳。

在克莹撰写的《患难情缘:老舍与胡絜青》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俩一位是丹青妙手,以她流韵而浓重的泼墨,描绘了人间万种风情,曾使齐白石老人欣然不已;一位是文章大家,以他洒脱而深邃的笔触,透视出社会诸般世态,他的《四世同堂》《茶馆》等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20世纪经典文本,令人们爱不释手。离乱岁月,他们毁家纾难,忠贞不渝地守望着心灵的家园;和平年代,他们惜花爱花,珠联璧合,营造出常有而温馨的真挚情爱。”老舍伉俪“惜花爱花,珠联璧合”的“真挚情爱”,便融入在《菊花》邮票设计的直接参与与间接参与当中,留下了一段邮坛佳话。

《老舍与新中国》纪念邮票

据《文化月刊》杂志(2009年第11期)介绍,2009年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适逢新中国60周年大庆,由北京市邮政总局根据著名铜版画家田夫的《老舍故居》系列铜版画印制的《老舍与新中国》纪念邮票,在国庆期间限量发行,得到了广泛好评。

这套纪念邮票,根据铜版画家田夫的创作设计而成,整套邮票共12枚,其中包括:老舍先生头像、老舍故居绘画、老舍先生生活及创作的图片等。

据田夫介绍:与老舍之子舒乙的对话,让他开始了《老舍故居》铜版画组画的创作过程。在整套《老舍故居》铜版画组图的创作过程中,田夫一直在听自己最喜欢的关学曾的北京琴书,以寻求创作的京味灵感。尤其是其中的《老舍忆北平》和《庭院中的老舍》这两幅画作,让田夫费足了脑筋,始终觉得无法精确地将老舍的神韵传达出来。

经过几易其稿、多次制版,最终才顺利完成了这项工作。当田夫创作的铜版画组画《老舍故居》呈现在老舍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现场并被设计成《老舍与新中国》纪念邮票的时候,田夫为自己能够在“老舍与邮票”的话题中添一分力而感到十分自豪。(江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