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去一次玩个够(一到这里就醉了)(1)

西凤酒厂的工人正在运输酒曲。

未到宝鸡凤翔柳林镇,先闻酒曲香。

越往前走,酒香越浓。坐落在这种香气最中心的、有着三千年无断代工艺传承的西凤酒厂,是中国凤香型白酒的创立者和典型代表。

12月6日,乘坐游览车进入西凤酒厂,吹过发间的冬日暖风,沁在鼻前的阵阵酒香,让人未饮先醉。追寻着香味前行,一个充满匠人之魂和奋斗精神的西凤酒厂,在眼前徐徐展开。

这种香起源于独特的酒曲之香。

曲乃酒之魂。酒曲不仅是白酒生产的主要糖化剂,还是为白酒提供决定酒体风格的呈香呈味的物质或香味物质的前提。

最近几天都是晴天,高悬的太阳带来了温度的变化。西凤酒厂制曲班班长李宗信来到一间制曲房。这批酒曲已到了培育的关键期,酒曲块整整齐齐地摞在仓里等待“检阅”。“曲坯的上下温差太大,必须马上翻曲!”李宗信只是用手摸了摸曲砖堆的最上层和最下层,感受出温度之差后立即下达命令。这时候,4名翻曲工人立刻分工协作,将下层的曲砖与上层的曲砖有序调换。

制曲这活儿,李宗信已经干了30多年。30多年来,他一直在这里探索酒曲的奥秘,陪伴他的“宝贝酒曲”。“酒匠人”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微生物的培育过程就跟照顾婴儿一样,热不得,冷不得,干不得,湿不得。”他说,“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复工到今天,我吃住都在制曲房,人就没有离开过酒厂大门。”

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西凤酒区别于市场上所有白酒的独特凤香,便来源于此。

这种香最终变成最香醇的陈酒香味。

新酿出的白酒就像刚成年的小伙,横冲直撞,莽撞冒失,谁看了都要摇头叹一句“愣头青”。只有经过岁月沉淀和发酵,才能变得更加内敛沉稳。因此凡是有些名气的酒厂,都有自己储存白酒的绝招。在西凤酒厂,就是大酒海。

大酒海为直径2米至2.5米、高3米的柱形容器,一般可存储5吨至6吨酒。其原料选择、制作工艺于当今技术来讲仍繁复异常。它是采用生长在秦岭北麓海拔800米以上的多年野生荆条,在水分尚未消失殆尽前将其编制成大篓,然后用豆腐填充缝隙,再用上好的构树皮纸、白棉布敷上用蛋清等调制的生物胶进行百层裱糊,最后以蜂蜡、菜籽油涂封而成。在酒海的制作过程中,所有工序必须按部就班完成,并要求所有裱糊和涂封必须做到密实无隙,由此才能保证酒海的储酒功能。因此,每一个酒海的制作完成,都要历经半年繁复的精工细琢,而容量稍大或者更大的酒海则需要1年至2年的时间。

身在酒海库,能充分体会到时间的力量。很多酒海已被酒菌所覆盖,记录存酒批次的纸签也已发黄,被风化成碎片状。这一片会“呼吸”的酒海,是西凤酒传承一代又一代的“守护神”。

井然有序、按部就班……这些都是一个工厂的标配。但行走在酒香扑鼻的西凤酒厂房车间,能看到的,是一种其他地方少见的激情和“工匠气儿”。这充满希望的干劲,不仅能在传统酿酒工人、制曲人身上找到,在各种现代化的流水车间里,也比比皆是。而这股“工匠气儿”,也不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而是将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退能传承手艺,进能研发科技,既能大笔一挥做酒仙,又能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现代工匠魂。

“名酒之名,名在品质、名在匠心。酿造美酒,期待的是经济发展的‘花好月更圆’。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为了做大做强白酒主业,打造一个陕酒特色产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正说。

五千年华夏文明,三千年酒香流传。越陈越醇的西凤酒香,穿过厚厚的厂房,带着高质量发展的希望,迎来新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