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与笔(作者原创授权)

华佗的名号,相信许多人并不陌生,人们知晓华佗,并非是因为其谋略过人,也非是因为其武艺非凡,而是因为其高明的医术。也因此,与其他汉末三国人物有所不同,华佗的著名似乎并没有多少是受到汉末三国大纷争时代的影响,这反倒使得华佗其人的时代感不如其他同时期的人物显著。然而,这并不影响华佗本人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虽然小说《三国演义》并未援引多少历史上华佗救治的病例,但华佗在小说中对不少情节、人物还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衬托。

在小说中,华佗共有三次正式出场。

华佗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十五回为周泰治疗金创。当时孙权和周泰奉孙策之命守卫宣城却遭遇山贼突袭,周泰为救援孙权身被十二枪,命在须臾。孙策急欲求医,经董袭、虞翻推荐,才请出华佗。后华佗投药救治周泰,一月而愈。由是华佗妙手回春之术更广为人传,东吴方面也对华佗颇为信服,第二十九回孙策为许贡门客所伤后,也一度欲请其医治,只是因为华佗已往中原去了,最终没有能医治孙策。

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讲解(替关羽刮骨疗伤或非史实)(1)

历史上,并未有记载华佗曾为东吴周泰治伤,但是小说中周泰此次负伤却于史有载,《三国志周泰传》载:“(孙)策讨六县山贼,(孙)权住宣城,使士自卫,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围落,而山贼数千人卒至。权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于左右,或斫中马鞍,众莫能自定。惟(周)泰奋激,投身卫权,胆气倍人,左右由泰并能就战。贼既解散,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这里周泰救援孙权的情节与小说中所描述的较为相似。只不过历史上虽然周泰亦伤重,但未有明确说明孙策方面有请医医治,更无华佗为周泰医治的记载。由此可见,小说中华佗为周泰治疗金创的情节大抵为虚构,而在笔者看来,华佗医治周泰在小说中大抵是一个引子,是为之后关羽刮骨疗毒的情节埋下伏笔。

华佗在小说中第二次出场是第七十五回为关羽刮骨疗毒。关羽进攻樊城不利,反中了毒箭,又不思退兵,众将只得四处寻访名医。华佗闻讯,主动上门为关羽医治(笔者按:小说中,东吴、曹魏求医,皆需延请华佗到彼,而蜀汉关羽受伤,华佗只是听闻消息,竟主动上门医治,可见小说对蜀汉一方的偏爱。),关平听闻是曾经医治过东吴周泰者,于是立刻欢喜地请华佗为关羽治伤(笔者按:此即小说前篇为何要虚构华佗医治周泰之情节,若无医治周泰情节,此处华佗贸然前来,想必关平等人心中多少会有些猜疑)。华佗查看关羽伤口后,提出要割开皮肉刮骨疗毒,同时建议关羽令人设立标柱、大环,以避免医治时因场面吓人而产生恐惧。关羽并不设标柱、大环,叫华佗尽管医治。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众将皆掩面失色,而关公却与马良饮酒下棋,神色自若。此即刮骨疗毒的著名情节。

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讲解(替关羽刮骨疗伤或非史实)(2)

历史上,有类似小说中刮骨疗毒的事迹记载,《三国志 关羽传》载:“(关)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但与小说不同的是:一、关羽的这次医治事件发生在襄樊之战前。二、此处的医者并非是华佗(历史上,华佗于公元208年逝世,而襄樊之战发生在公元219年)。故而,小说中刮骨疗毒的情节虽然有一定历史依据,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相应的行医人物都做了嫁接虚构。小说之所以做了这样的情节安排,大抵是为了突出关羽之“武”,同时也意在表现华佗之“义”,毛宗岗曾评价刮骨疗毒这段情节道:“如此医人是神医,如此病人亦是神人。”同时,毛宗岗也肯定了华佗“能救义士者,即是义士。”

华佗在小说中第三次出场(也是最后一次出场)是第七十八回为曹操医治头痛。起因是曹操欲建建始殿,伐大梨树不成,反遭梨树神索命,后惊惧染病,头疼难忍(笔者按:此处小说的情节设计颇有些怪力乱神,曹操的头风病于小说中也多次提及,小说应为了突出“奸雄数终”才设计了这一情节。)。华歆遂推荐华佗,曹操虽然也曾听过华佗曾经医好周泰之事,但却将信将疑。后华佗提出要为曹操开颅取出风涎,曹操以为华佗要杀自己,大怒不从并将华佗下狱拷问,最终华佗死于狱中。小说中,华佗之死也显示出曹操的疑心颇重,更加突显了其奸雄本色。

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讲解(替关羽刮骨疗伤或非史实)(3)

历史上,华佗确实曾为曹操治疗过头风,《三国志 方技传》载:“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华)佗针鬲,随手而差”,但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的方式并非开颅取出风涎而是采取针灸的方式。小说中设计华佗要为曹操开颅的情节大抵是借鉴了华佗历史上使用“麻沸散”并给人进行外科手术的记载。此外,历史上华佗虽然也是死于曹操之手,但原因也并非小说所述,而大抵是曹操认为华佗不堪自己驱使。据《三国志方技传》所载,由于华佗医术高超,常随曹操左右,逐渐成为曹操的私人医生。后华佗称自己长久离开家乡向曹操告假返乡,返乡后又借口称妻子得病,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肯回到曹操身边。而曹操此时因处理诸多事宜患病日重,屡次发书催促华佗返回,华佗却始终不肯返回。曹操大怒,派人查看华佗是否撒谎欺骗自己。结果华佗之妻并无病痛,华佗也因欺骗曹操被捕下狱,最终华佗为曹操拷问至死。

综上可以看出,小说中华佗的行医事迹大部分是为了情节推动或衬托他人而嫁接或虚设的。虽然小说中华佗亦有“神医”的称号且颇受不少人士的尊重,但根据历史的记载,如华佗这样医术高超者,其地位似乎并不高。《三国志方技传》载华佗本人认为“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可见对自己的职业并不认同。曹操在拷问华佗时,荀彧曾指出华佗医术高明,关系到人们的性命,请求曹操宽宥。但曹操却认为天下不缺像华佗这样的人(笔者按:曹操对华佗这样的医者如此藐视最终还是得到了报应,后来曹操的儿子曹冲得病,不治身亡,曹操十分后悔杀了华佗。)。且华佗的事迹被记录在《方技传》中,与相面、解梦、占卜这些技艺列在一起,可见当时的执政者对医术、医者也并不重视,这些大抵都是囿于时代的限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诸多疫病的考验,对医疗技术的倚重和对医务工作者的尊重才是时代的应有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