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梦,梦六朝”。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累计建都时间450多年,六朝占了330多年,所以“六朝”成为南京的象征之一。以六朝时期的建康宫城墙遗址和六朝时期文物为主要展陈品的南京六朝博物馆,是反映六朝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新亚文化制作的《中国通史大师课》落地活动第二站前不久来到南京,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接受澎湃新闻对话时表示,相比“六朝古都”这样一个“名”,南京文物相对缺乏“实”,南京历史上劫难较多,实际上南京六朝城里地面上的六朝的东西已经没有了,“六朝是一个非常风雅的时代,是一个贵族精神的时代,所以当然需要一个展示六朝辉煌的博物馆,让六朝时代作为一种城市的记忆与民众的向往。”

六朝博物馆的历史要追溯到2007年,当时南京市考古人员对原汉府街长途车站工地的地下古代遗存进行了考古挖掘,发现了一段南北向夯土城墙以及外侧城壕,与2004年在利济巷西侧同类遗迹在同一延长线上,后确定是六朝建康宫城外卖重城墙的东墙。后经过多方努力,2014年在遗址的基础上盖成南京六朝博物馆,并于当年8月11日开放,至此,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终于有了以六朝为主题的专门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讲解(馆长对话六朝博物馆)(1)

魂瓶

新亚文化制作的《中国通史大师课》落地活动第二站前不久来到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在接受采访前进行了导览。据他介绍,博物馆展陈的核心主题围绕六朝,通过对六朝时期的城址、文物的展示了曾一度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与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的建康城的风貌。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即“六朝帝都”、“回望六朝”、“六朝风采”、“六朝人杰”,展厅面积5259平方米、展线长度1721.8米、文物展品1325件。展品包括反映六朝人衣食住行的文物、六朝时期的瓷器、陶俑、墓志、建筑构件、石刻等 ,以及六朝建康城城墙和大型排水设施遗迹。

在大城市中常有迭压在现代城市地底下的古代城市遗址,遗址博物馆因为还原了遗址的真实位置与样貌或者是再现了考古现场的探方、文物出土位置、出土时状态等,让观众得到了更为宝贵的亲临现场的经验,如兵马俑博物馆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位于六朝博物馆地下一层的“六朝帝都遗址展厅”中也呈现了2007年考古发掘的一段距离现在的地表约为2米的、宽27米,方向为北偏东25度的一段六朝时期的夯土墙遗址,墙基宽约25米,夯土外侧包砖,经考证,此遗迹为建康宫城的东墙。

六朝博物馆讲解(馆长对话六朝博物馆)(2)

六朝博物馆展陈的 夯土包砖的六朝时建康城的城墙

六朝博物馆讲解(馆长对话六朝博物馆)(3)

各个时代的地层叠加

“六朝帝都遗址展厅”也展出了能够展示六朝人生活方式的文物如诗中提及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木屐、六朝时人的坐具、出行工具、食物、佩戴的首饰、以及比较大型的六朝木桩遗迹。

六朝博物馆讲解(馆长对话六朝博物馆)(4)

南京图书馆新馆工地北部挖掘到的六朝木桩遗迹,推测为桥梁桩柱或用以加固和承重的基桩

六朝博物馆讲解(馆长对话六朝博物馆)(5)

东晋时期的陶牛车及陶俑群

位于二层的六朝风采展厅是博物馆展陈的重点,展厅以修修绿竹和书写着《兰亭集序》的帷幕做隔断,营建出指引着观众观赏文物的曲折小径,昏暗的展厅灯光和影影幢幢的竹子掩映着文物,极具意境。展览也由审美视角和文物类别为限,从色彩(瓷器)、造型(陶俑、魂瓶)、线条(墓志书法、砖刻壁画)的美学来诠释六朝艺术。展陈上也运用了“枯山水”的营造手法,以“春水留生”、“夏露停云”、“秋风过耳”、“冬谷枯荣”四个小品错落有致的分布在瓷器、陶俑、石刻、书画等单元中,移步换景。

“造型美”部分中的一件被称为是“镇馆之宝”的青瓷莲花尊和六朝青瓷中的典型器型之一的的魂瓶颇为独特。

出土于南京灵山南朝大墓的青瓷莲花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存世莲花尊中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的器物,被誉为“青瓷之王”。该器物出土时为一对,六朝博物馆展陈其中之一,这件青瓷莲花尊通高85厘米,口径21厘米,胎色灰白,釉色青绿,上有莲瓣形盖。

以下为澎湃新闻对话胡阿祥部分:

六朝博物馆讲解(馆长对话六朝博物馆)(6)

青瓷莲花尊

对话六朝博物馆长胡阿祥

澎湃新闻:现在六朝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数量和文物来源主要来自哪里?

胡阿祥:南京市博物总馆下辖“七馆”,包括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渡江胜利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在六朝博物馆展览的文物都是属于南京市博物总馆,它作为国家一级馆,所收藏的六朝相关的文物大概是两万多件(套),六朝博物馆展出的是1300多件(套)。

澎湃新闻:我们注意到竹林七贤的砖印壁画在南京六朝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都有收藏。这一题材的砖印壁画最早于1960年发现于南京市西善桥宫山大墓,后先后七次在不同地方发现,但是现在最早、且完整明晰的宫山大墓的出土的竹林七贤砖印模画收藏在南京博物院,石子岗出土的“乱码”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龙、虎、狮子、天人等图案的转印模画收藏在六朝博物馆。我们以这个来看,在南京地区的文物的发掘与归属大概是怎样的情况?

胡阿祥:这个方面我们国家的文物法规定的蛮复杂的,然后也一直在变。1978年成立了南京市博物馆以后,基本上在南京市属的范围之内考古发掘都是由它主持,所获文物从它的归属收藏单位来说,就属于南京市。原来很多地方没有考古资质,南京市博物馆就参加了很多地方的考古发掘,后来各个地方逐渐建了博物馆,文物意识越来越强了,再进行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的归属就很复杂了,要通过政府和相关的部门,乃至国家文物局几番协商。

南京还有一个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原来叫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南京市考古研究所是属于南京市博物馆,因为现在考古的任务越来越重,国家对这一块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它就独立出来了。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现在也是南京市博物总馆下面的一个部分,它现在承担了主要的南京市域范围之内的考古发掘。至于竹林七贤砖印壁画的收藏就是因为承担挖掘任务的部门不同,南京博物院是发掘单位的话出土的文物就归他们,主要就是考古挖掘的时间不一样,考古文物的归属不一样这个情况造成的。

六朝博物馆讲解(馆长对话六朝博物馆)(7)

宫山大墓的出土的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六朝博物馆讲解(馆长对话六朝博物馆)(8)

六朝博物馆收藏的石子岗“乱码”竹林七贤砖印模画局部

澎湃新闻:可否介绍一下现在六朝博物馆中比较重要的展陈品?

胡阿祥:从级别上面来看,六朝博物馆展陈的文物中一极品有二十多件。比较出彩如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青瓷莲花尊,此外还有南京北郊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出土的陶牛车和陶俑,那个是当时城市贵族生活的一个很鲜明的反映,还比如谢鲲墓志。学术界都认为六朝时代不是厚葬而是薄葬,六朝博物馆里面出土的六朝时候的金器、玉器则是反面的例证。我们也以仿制品形式做出来的三国孙吴的青瓷羊。三国孙吴的青瓷羊曾经被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的一册作为封面。

六朝博物馆讲解(馆长对话六朝博物馆)(9)

谢鲲墓志

澎湃新闻:建立这样一所专门以六朝遗址、六朝文物为中心的博物馆的意义何在?

胡阿祥:当然非常必要。南京虽然是四朝都会,但是社会上仍习惯叫它为六朝古都,但是相比“六朝古都”这样一个“名”,南京文物相对缺乏“实”。像南宋的时候,南京也被烧过,太平天国和湘军的时候,南京又被毁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不仅杀人,其实对文物对建筑的破坏也很严重,所以南京历遭劫难,实际上南京六朝城里地面上的六朝的东西已经没有了。

你看南京城的logo,这个标志就是个六朝的辟邪。所以当然需要一个展示六朝辉煌、让六朝时代作为一种城市的记忆与民众的向往。

澎湃新闻:谈到考古的遗址,现在有很多博物馆都是在遗址基础上建的博物馆,比如金沙,六朝博物馆也保留了建康城城墙,你怎样看待这一类博物馆的建立?

胡阿祥:遗址类博物馆当然最原真的一种博物馆,它的依据也是最强的,我们讲文物有两种保存的方法,一种是可移动,一种是不可移动,像遗址类的就属于不可移动的文物,讲究它的原真性,讲究它的空间感,你换了地方味道就不一样了,所以国家现在在做大遗址公园,那就让人直接进入情境、语境空间里去,那种感觉当然是不一样的,遗址类博物馆具有它无可替代的价值。

澎湃新闻:六朝博物馆被大家关注比较多的地方是它的展陈环境的营建,如仿园林的曲廊、并且用竹子和荷叶等做隔断,当时的展陈环境设计是怎样的考虑吧,你觉得这样的展陈对于更好地突出文物的重要性是怎样的?

胡阿祥:我们知道六朝是一个非常风雅的时代,六朝是一个贵族精神的时代,在我们的展陈设计当中二楼总体是用竹子来布置的,竹在中国是一种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植物,然后在竹子前面放上白色的幕布,那不就是中国的一种中国画的风格,这就跟苏州园林的这种设计相仿:苏州园林的墙都是白墙,然后树影到了月夜打在白墙上面,风一吹它就是一个流动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间参观,你就是一开始你进入的可能是一种画境,然后你就会如果慢慢体会,你就会变成变成一种是意境,有了意境以后你就会生发你的感情,那就变成情境,再往下面发展一步,那就是一种心境。

六朝博物馆讲解(馆长对话六朝博物馆)(10)

青瓷狮形插器

六朝博物馆讲解(馆长对话六朝博物馆)(11)

现场展陈

澎湃新闻:六朝博物馆很重注文创开发,如青瓷羊、瓦当纹冰箱贴、陶女俑挂坠U盘、竹林七贤紫光檀纸扇,你如何看待文创产品在带动一个博物馆的知名度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博物馆文创近些年在中国的发展?

胡阿祥:是的,除了这些,我们文创中最成功的一个案例叫六朝魔方,六朝正好对应魔方的六面,大概就是二十块钱一个,基本上文创的东西二三十块钱的卖的最好、接受度最高。我们六朝博物馆每年要办魔方小达人比赛。 那么虽然文创是仿制品或者是新的产品,但它总归有文物的符号在上面,有历史的一些信息在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