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坎坷的感情经历 张爱玲倾城之恋(1)

文丨卿心君悦

《倾城之恋》,张爱玲代表作之一。起初,看到这个作品名,或许会认为这是篇较为缠绵的情感故事,然而看完这篇作品后,会发现并非如此。

张爱玲坎坷的感情经历 张爱玲倾城之恋(2)

西汉李延年曾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那在张爱玲作品名中的“倾城”说的也是美人吗?

并不是,或许作品中的主人公白流苏在张爱玲的笔下却为一美人,但是与“倾城”的关系未必多大,所谓的“倾城”指的更像是代价之沉重。

什么代价,自然是关于“恋”字的代价,但是这个“恋”字,是不是我们印象中理解的“爱情”,可能在作品中就有待商榷了,不过读完下面的内容或许会得到一定的答案。

张爱玲坎坷的感情经历 张爱玲倾城之恋(3)

“你这会子堂堂正正的回去替他(白流苏的前夫)带孝主丧,谁敢笑你?你虽然没生下一男半女,他的侄子多着呢,随你挑一个,过继过来。家私虽然不剩什么了,他家是个大族,就是拨你看守祠堂,也饿不死你母子。”

这是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三哥得知她前夫去世后说的话。

白流苏对此的回复:

“三哥替我想的真周到,就可惜晚了一步,婚已经离了这么七八年了。”

三哥对白流苏真的是关心吗?不是,三哥是准备以此为由撵她离家,无奈下她向四哥及母亲求助时,他们对三哥的看法竟也没有反对。

那么白流苏在家中是否会是一个累赘般的存在呢?也不是,从作品中可以发现她在离婚时曾得到过一笔钱,以此维持生活本不太难,但这些钱却被家中哥哥们以投资为名花净。

本来家人们应该对此心生愧疚,就像徐太太说的:“你哥哥们把你的钱盘来盘去盘光了!就养活你一辈子也是应该的”,然而实际上她家人对此不仅没有愧疚,反而埋怨她为“天生的扫帚星”,将所有的错全部推在她的身上,这一切的源头——一个离婚的女人。

在家人的排挤下,白流苏在家中的处境是举步维艰的,没有了钱、没有文化的她想要离开家的方式唯有再次结婚,可是出身于子女儿孙众多的封建大家庭,有谁能顾上她呢?

恰好前来传信并张罗宝络(白流苏七妹)婚事的徐太太得知她的处境后,为她物色了一个姓姜的对象(新故了太太),但此时的家人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宝络的婚事上。

许太太为宝络物色的对象——范柳原,条件非常好,父亲是华侨拥有不少的产业,用现在的话说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他刚回国时曾一度成为众多父母眼中自家女儿“最佳”的夫婿。然而在这次相亲时,范柳原却看上了陪同宝络去相亲的白流苏。

相亲当天,在范柳原的邀请下,白流苏和他跳了好几支舞,回到家中,家人对流苏的看法更深,被埋怨抢掉了宝络的风头,在家人看来,以此举获取范柳原的关注只会“偷鸡不成蚀把米”,范柳原不会真看上“残花败柳”的白流苏,横出风头破坏了徐太太原本对宝络的撮合,徐太太对此也会有意见,怎会再帮白流苏介绍对象?

不久,徐太太再次前来白家告知了两件事,一是宝络的婚事因范柳原离开上海而暂缓,二是流苏的婚事因姓姜的已有人也告终,并告知自己一家人将要去香港住一段时间。

似乎徐太太的言语正印和着家中某些人的推测,接下来又看似随意的向白流苏发出邀请,请她一同去香港并在那继续为她做媒,白家人听到这话后,更加坚定原本的推测,认为这无非是一种“场面话”,流苏的母亲白老太太半认真又半叹息地想要以无钱前往为由拒绝,可是随后徐太太的话又打破了这种推测:

“刘小姐愿意去,我请她,我答应帮她忙,就得帮到底。”

听到这段话,不仅家人大吃一惊,连流苏也怔住了,徐太太真有这么仗义吗?白流苏认为这件事的背后很可能会有范柳原的影子,毕竟徐太太曾说过,她的丈夫与范柳原在经营上是有往来的。在作品中白流苏对此做出了选择:去香港——赌余生的“幸福”

为何用“赌”字,是因为白流苏知道范柳原对她的心思,也许只是对女人的“一种习惯”而已,几分真几分假,心中有一定的答案,所以此去香港,结局是未知的。

张爱玲坎坷的感情经历 张爱玲倾城之恋(4)

△《倾城之恋》剧照

其次对在家中倍受挤对的白流苏来说,问题的源头除了“人性”外,关键还是因为离婚的这件事,想要离开家就需要新的婚姻,想要找回面子也需要新的婚姻,想要幸福或许也需要新的婚姻,而对她来说被众人“虎视眈眈”关注的范柳原可能就是最好的一个选择,毕竟白流苏曾说过:“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但是由此得来的“幸福”真的会幸福吗?或许会很难!

白流苏在这件事情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把婚姻当成了赌注,二是把幸福寄托于婚姻,而她的这两个问题,恰好也是当今社会上,部分离婚女人最常见追求幸福的误区。

婚姻事关一辈子的幸福,无论是头婚还是二婚,都是应该慎重的事,如同卡明斯说的:“对待爱情应该比对其他任何事情都更谨慎”,若将其作为赌注,确是对自己与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

叶圣陶曾说自己的婚姻是“打式的结婚”,这也类似于“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时那个时代他是没有选择的,所以最终“包办婚姻”逐渐会在历史舞台上谢幕,何况对于叶圣陶来说,选择胡墨林也不是真的“赌”,他知道她是“新时代”的女性有文化,符合自己的要求,同时对于媒人王伯祥也是极度信任,而这种情况下他对自己的婚姻还有如此玩笑的评价,那么现如今真去赌婚姻的人,确实该深思一二。

良好的婚姻,确实可以带来幸福,但是这并不是女人获取幸福的唯一方式。相对来说,离婚以后的女人追求幸福值得称赞与学习的应该是与徐志摩离婚的张幼仪,被抛弃的女子转变为当时上海知名的“女强人”,凭借自己努力收获了事业,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最终获取更好的爱情,可能才是更高级的追求幸福之道。

而在白流苏身上流露出的这两个问题,逐渐的成为了对“倾城之恋”最好的铺垫。

张爱玲坎坷的感情经历 张爱玲倾城之恋(5)

“流苏见是范柳原,虽然早就料到这一着,一颗心依旧不免跳得厉害。”

这是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随徐太太一家来到香港后发生的一幕,验证了白流苏对徐太太邀请用意的猜测。

当晚入住旅店后,徐先生的朋友要为他们接风,徐先生邀请范柳原及白流苏一同参加,范柳原对接风地点“香港饭店”(老式舞场)不感兴趣委婉的予以拒绝,而白流苏对于徐先生的“好意”虽有些疑惑(不爱去舞场的人这次兴致很高,可能是范柳原与徐先生联合对她的一个考验,也可能是徐先生单纯想为范柳原与白流苏制造机会),但不好拒绝便应了下来。

原本拒绝参加“接风聚会”的范柳原,在晚上还是出现了并把白流苏从一个正与她跳舞的男人手中接了过来,她发现他今晚有些沉默,感觉到他可能不太愿意她与别人跳舞,在《倾城之恋》中二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她问他:

“为什么不愿意我上跳舞场去?”

他回答说: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女人教坏了,又喜欢去感化坏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我可不像那么没事找事做。我认为好女人还是老实些的好。”

白流苏听到范柳原的答复,内心有些不屑,她认为若自己真是一个“彻底的好女人”,或许未必会引起他的注意,要知道二人初识就是从跳舞开始的,随后她说他是个自私的人,并把这句话理解成他想要她成为“冰清玉洁又富于挑逗性”(冰清玉洁对外,挑逗性独对他)的女人,毕竟这是多数男人“最高明的理想”,既能满足虚荣,又可满足欲望。

那么实际上范柳原真是这个意思吗?

或许,并不是。

张爱玲坎坷的感情经历 张爱玲倾城之恋(6)

△《倾城之恋》剧照

起初虽然是流苏对他的“挑逗性(恰逢其会的跳舞)”引起了他的注意,但这在他看来也可以理解为彼此“突如其来”的好感,并不是她本身具有的“常态”,在他看来真正的爱没有那么复杂,要知道所谓的“教坏与感化”都是对感情的一种玩弄,虽能得到快感与满足,但这也是短暂的:

“你好也罢,坏也罢,我不要你改变。难得碰见像你这样的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

同时张爱玲借范柳原之口,接下来又道出了这句话想表明更深的含义:“真正的中国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永远不会过了时。”在范柳原心中,白流苏就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善良、忠贞的。

那为何二人如此“不同寻常”的交往,他还会这样认为呢?

在《倾城之恋》中,虽没有对此直接的描写,但是想来徐太太对白流苏的处境是了解的,若她是另一种人,也不会有如此的现状,而范柳原从徐太太口中得到这些信息并不困难,也因此他才会对她这般上心,否则就像随后二人遇见的萨黑荑妮公主那般“招摇、放纵”的女子,或许会有男人想要“靠近”,但又怎会有人真的“上心”。

只不过,虽然范柳原对她很“上心”,她对他也似乎有意,但二者间好像又存在一定的差异。那晚“接风聚会”,范柳原以白流苏身体不适为由带她先行离开,在回旅店的途中二人看见了一堵极高“冷而粗糙、死的颜色”的墙,他靠在墙上对她说了一段隐含深意的话: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其实,范柳原是理解白流苏的,他明白她的用心,更多是为了生活而结婚,在其中无关乎爱情,但是他希望从她身上获取的却是爱情——真正永恒的东西,而这可能只有一切都毁掉了(生活的压力、其他因素干扰),不会有其他的牵绊时,她才有可能完全因为爱想要和他在一起,但现在并不是,而他也同样,用他的话说:“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就拿你当什么样的人看待”,这或许是一种情感的较量,或许也是一种无奈。

她听懂他话中的含义了吗?当时可能并没有,刚离家来到香港的她正努力要赢取这份关乎“幸福”的婚姻,而关于爱情因为上一次失败婚姻的影响是抵触的。

实际上,对于范柳原而言,和她也是类似的,他随后解释了自己为何会像如今这般“放纵、爱玩”,他回国后遇到太多的女人都是为了钱财想要和他结婚,说是因爱,实则无爱,在这方面反而不如传统女人流苏的目的纯粹,同时他母亲与父亲的婚姻又是“非正式”的,婚姻很不幸福,父亲回国后,他与母亲生活在英国,直到这次父亲去世后回来继承家业才得以回国,在他心中他对婚姻有抵触,迫切需要的是真正能给予“幸福”的爱情。

白流苏需要婚姻抵触爱情,范柳原需要爱情抵触婚姻,二者看似不同,实际上问题的源头又是相同的:活在“过去”的阴影下,而这种情况,恰好也是当今社会部分人在婚姻爱情问题上常遇到的误区。

在《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对白流苏说:“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乍一看很有道理的话,却忽略了一个问题,现在在一起的人为什么要承担之前他人留下的错误?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最常见的就是部分人因上一段感情受到欺骗或伤害,不再相信或过多的投入感情,看似是吸取了错误的教训,最终结果很可能会像让•罗斯唐说过的:“最可怕的是看见你过去憎恶的一切披着未来的外衣又回到你的面前”,纵使不会在同一错误上跌倒,但却仍旧可能重蹈覆辙。

我们不可能因为买了假货后,就再也不购物,同样我们也不能在婚姻爱情中受过伤,就再也不相信婚姻爱情。有些该期待的仍旧要去期待,放弃了追逐的心很有可能就会丧失拥有的机会,坚持最好的心,终究会遇上最好的人。

白流苏与范柳原若继续以这种状态发展,最终谁又能收获真正的“幸福”呢?

张爱玲坎坷的感情经历 张爱玲倾城之恋(7)

“他(范柳原)使她(白流苏)吃醋,无非是用的激将法,逼着她自动的投到他的怀里去。她早不同他好,晚不同他好,偏拣到这个当口和他好了,白牺牲了她自己,他一定不承情,只道她中了他的计。她做梦也休想他娶她。”

这是在《倾城之恋》中,对白流苏与范柳原接触不久产生“矛盾”后的描写,在白流苏看来这是范柳原刻意而为的一次情感“较量”,意在让她放弃结婚的念头,主动投怀送抱。

矛盾的起因源于二人在香港交往不久后,范柳原的“靠近”(亲昵性的互动)得罪了白流苏,随后她生气转身离开,对此他没有低头道歉,反而与萨黑荑妮公主交往密切了起来,以此逼迫让她“吃醋”,让她“低头”,当然这是白流苏的看法。

其实仔细想来,或许范柳原这个行为还有其他的意味,可能也是对白流苏一次无声无息的告知:我是为了爱才和你在一起的,否则若为其他,大可以选择他人,只是那时的她未必理解。

在当晚,他告诉她:“我爱你”,又问:“你爱我么?”

白流苏停顿了一下回复:“你早该知道了,我为什么上香港来?”

范柳原当然知道她因何而来,她确实是为他而来,只是其中却没有他最想要的答案,随后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他这段话,其实是在表示生命中有很多事情是未知的,两个人在一起长久,并非是承诺与婚姻能够决定的,两个人在一起的关键,或者说能“做主”的是爱情——彼此之间的爱,他想让她知道在婚姻中爱情才是重要的。

张爱玲坎坷的感情经历 张爱玲倾城之恋(8)

△《倾城之恋》剧照

一心想获取婚姻的白流苏听完后却认为这段话是他不爱她又不想结婚的一种说辞,她觉得若真的爱她就会娶她不该考虑这些,听完她的话,范柳原气急的回复道:

“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这段话表达了范柳原对这段感情最真实的心声,同时张爱玲借范柳原说出的这段话,也是给二婚选择时的一个警示:在婚姻中爱情才是最关键的要素。对此,在冰心的《论婚姻与家庭》以及梁实秋的《槐园梦忆》中都曾提出过相类似的观点。

但是此时迫切想要凭借婚姻获取幸福的白流苏很难理解这点,也因此才会有后来的看似幸福的“悲剧”。

第二天,白流苏与范柳原都选择性把这段不愉快的事情遗忘,但随后她又因他人对她称呼的一声“范太太”而选择想离开香港回家,原因在于她认为这又是范柳原的“手段”,想让外人误认为她与范柳原已经“发生关系”,迫使她最终只能妥协,为了反抗他,她进行了最后一次与他的“较量”——以退为进:

“既然他没有得到她,或许他有一天还会回到她这里来,带了较优的议和条件。”

所谓“较优的议和条件”,自然是希望他妥协,上门提亲,但是不幸的是这个期望还是破灭了,她败给了他,也败给了自己的家庭,这次回家后因为流传她与他在一起的缘故,白流苏在家中的遭遇更加艰难,最后迫于“家庭的压力”收到范柳原的简短来信(乞来港。船票已由通济隆办妥)后离家再次回到香港。

在作品中,姑且暂不评论白流苏最后一次“较量”手段用心是否正确,但若没有家庭的压力坚持下去,结果未必不会向她期待的方向发展。

在现实中,其实类似这种情况也常出现在部分离婚女人的身上,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因素干扰自己对幸福的追求,这是不应该的,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就是对自己人生负责,而这时就需要坚持并坚定“本心”。

这次失败而归,白流苏的心态无形中发生了改变,当晚二人在一起发生了关系,但这份旖旎氛围还未完全弥漫,第二天就得知范柳原将要离开香港去往英国一段时间且拒绝她陪伴前往的要求,只留给她两个选择,一是留在香港给她租房子住下,二是返回上海等他,白流苏怎能再选择回到“厌恶”的家中,所以无奈下选择留在了香港。

不用再为生存担忧,远离家庭去生活,虽未能与范柳原结婚,但实际上也达到了白流苏最初追求的婚姻所能达到的结果,毕竟她在婚姻选择中对爱情是没有需求的,张爱玲对白流苏这阶段情况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出了这种选择可能出现的结局:

“她怎样消磨这以后的岁月……她管得住她自己不发疯么?”

这种生活,并不幸福,即便获取了婚姻,可能也未必会比现在强多少,或许若没有后来发生的事,白流苏这次选择输的就是一生。

张爱玲坎坷的感情经历 张爱玲倾城之恋(9)

△《倾城之恋》剧照

好在为了改变这个结局,张爱玲用笔下的城市为她付出了“倾城”的代价,在《倾城之恋》中,香港接受了战火的洗礼,同样接受洗礼的还有居住在香港的人——白流苏以及前脚刚离开香港的范柳原。

战火虽猛烈,但是没有伤害到白流苏,战火也柔情,阻止了将要离开的范柳原,二人很快在战火中相聚,她向他坦露了心声:

“炸死了你(范柳原),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白流苏),你的故事还长着呢!”

虽然白流苏这段话仍旧不含爱,但从中还是让范柳原感受到他在她心中的重要性,这或许也算是一种类似于爱的情意吧。在战火中二人彼此更能懂得对方的心思,在战火中二人更能理解对方的重要性,同时在战火中白流苏懂得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最终,战火停止了,他决定让她做他真正的“范太太”,她在结尾反败为胜,这场赌她好像赢了,但是又好像有些缺陷:

“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惆怅。”

所谓的庆幸是她终于获取了曾期待的一切,但是那一丝“惆怅”又源于什么呢?或许是在她看来在婚姻中不重要的爱情吧,毕竟在结婚前范柳原再次提起“死生契阔”时,她仍旧以为他还是不能为自己的婚姻做主,也因此,范柳原在最终也未能得到白流苏的爱情,而爱情又是相互的,披头士乐队曾说:“最终,我们得到的爱会等于我们付出的爱”,没有付出爱的白流苏,没有收获爱的回馈,想来也算正常。

可即便如此,这样的结果也是来之不易的,白流苏仍旧是作品中的一个传奇——“倾城”的传奇。可是,其他人即便是传奇,但是又会有幸运到以“倾城”为代价来“圆满”的吗?

要知道,张爱玲可以逆转白流苏的悲剧,而现实中人的幸福,只能靠自己来争取。是悲是喜,没有彩排,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张爱玲坎坷的感情经历 张爱玲倾城之恋(10)

卿心君悦,头条原创作者,高级心理健康指导师,知名情感博主。用文字温暖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