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我就半口,毛发能检测出来吗;就那么一丁点;真的真的很少”。甚至“我就嘴巴里转了一圈,没有进入肺部”。嗯,这些是我时不时被问到的“难题”,一直困扰着我。倒不是说测不测得出,而是为什么会有这类行为?动机是什么?

就拿抽烟来说,我家邻居老张,每次抽烟都得把过滤嘴拔掉,顺带掉落点烟丝。有次我调侃了他,“张哥,您这太浪费了,抽烟也得弘扬节约的传统美德嘛”。

毒品毛发检测能作为定罪证据吗(吸少量几口毒品毛发能检测到吗)(1)

“小李,想当年你穿开裆裤的时候,市面上的香烟都是没过滤嘴的,拔掉过滤嘴抽起来才杀根,我这么做才是节约,充分享受每一根烟丝燃烧的烟雾。”老张瞪了我一眼。杀根是上海土话,是十分过瘾的意思。

要是让老张点上烟,只抽个半口,或者这半口的烟雾不进肺,老张会怎么样?其实我很想把这个创意告诉老张,但我怕被老张赶出门。

抽烟与吸毒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是就成瘾的本质而言,烟瘾和毒瘾几乎一样(指心瘾),以及其他成瘾行为。我能肯定的是,老张不可能做出只抽半口烟的事,更不会抽了一口不进肺。

是否可以用老张的案例,得出只吸一口毒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呢?总得过足瘾才行?这就得请网友们给出您宝贵的想法,在评论区帮助老李解决困惑。

言归正传,吸少量、吸几口毒品,做毛发检测能测出阳性吗?

无论半口还是一口,关键在于毒品的浓度是多少,即毒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比如吸入半口,但这半口中的毒品含量越高,毛发检测出阳性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是要判断含量高还是低,这相当有难度。你可能会说,去问问那个卖的坏家伙不就知道了?老李负责的告诉你,没用。

坏家伙可不是化学家,有点“职业道德”的,你要1克,那么在给你之前在电子秤上放一下。没有“道德”的,就用双眼测量,看着差不多有1克,那就是1克了。这1克只是物质的总质量,不代表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要精确含量,就得用设备。你放心,卖给你的人是不可能有这类设备的,因为很贵,一般的设备就要7位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老李以前发布的毛发检测设备视频。

还有一个意外的情况,这得从卖家的目的说起——赚钱。怎么赚更多呢?买家买得多,卖家就赚得多。怎么让买家买得多呢?买家成瘾了,自然就买得多。怎么让买家成瘾呢?给买家加大剂量,即增加物质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时候卖家的第六感告诉他这一批货物的含量不高,有办法,再加点其他的料,总得让买家尽快成瘾。

这么做的后果,买家的头发中很可能会被测出至少两种阳性的成分。意外不意外?

毒品毛发检测能作为定罪证据吗(吸少量几口毒品毛发能检测到吗)(2)

图中的ng就是纳克的意思。

毛发验毒的含量可以精确到纳克,1克=1000毫克,1毫克=1000微克,1微克=1000纳克。比如小张就吸入了半口,这半口烟雾有0.01克质量,0.01克换算成纳克是多少呢?

当然了,0.01克中有多少主要化学成分?无解。可按照极低比例纯度算,这0.01克中只有5%的主要化学物质,0.01克乘以0.05的结果换算成纳克是6位数,那么进入到头发里的会有多少呢?依然无解,因为这些毒素进入肺部后会有损耗,再送肺部进入血液,再从血液进入头发,也会有损耗。

毒品毛发检测能作为定罪证据吗(吸少量几口毒品毛发能检测到吗)(3)

又如在不开窗通风的房间里,闻了二手毒烟后,毛发测出阳性,这种案例是实际存在的。二手毒烟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肯定低,但还是被测出阳性。可能被测人觉得冤枉,自己没吸却阳性了,在我看来是“活该”,看人家吸,也能解渴吗?

毒品毛发检测能作为定罪证据吗(吸少量几口毒品毛发能检测到吗)(4)

今年3月我到一家污水检测的企业学习,企业就在西湖旁边。检测工程师打了个比方,今天把一颗糖果扔进西湖里,明天随意到西湖某处取西湖水一碗,用设备就能测到被扔入的糖果成分,设备的检测精确度也是纳克。当时也拍摄了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3月份发布的污水验毒的视频。

所以,我碰到这些问题,都统一回答,毛发验毒的平均时间是6个月左右。非得让我判断是否能测出?我会说我不是先知,没有预知能力,判断不了。至于“我就嘴巴里转了一圈,没有进入肺部,能测出吗?”这种奇葩问题,我选择不回答。

总之,要完美解决这类问题,不能用“薛定谔猫”的猜测方法,是活(阴性)还是死(阳性),只有一个方法——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