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记者 刘皓然 林悦】近两年,美国失控的新冠疫情让教师行业成了“高危职业”,因不满从业风险和待遇保障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美国大批教师纷纷离职或提前退休,行业缺口为代课教师这一并不受到重视的从业群体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事实上,即便是在疫情之前,该从业人群在美国教育行业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业人数多达几十万然而,由于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有舆论担忧学校一味放宽要求、降低门槛,可能会导致国民教育质量的整体下降,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最新代课教师问题?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最新代课教师问题(离职潮令美代课教师)

最新代课教师问题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刘皓然 林悦】近两年,美国失控的新冠疫情让教师行业成了“高危职业”,因不满从业风险和待遇保障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美国大批教师纷纷离职或提前退休,行业缺口为代课教师这一并不受到重视的从业群体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事实上,即便是在疫情之前,该从业人群在美国教育行业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业人数多达几十万。然而,由于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有舆论担忧学校一味放宽要求、降低门槛,可能会导致国民教育质量的整体下降。

美国老师与学生。图源:视觉中国

据美国商业新闻和消费者频道报道,早在美国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美国教育行业用人危机就已经初现端倪。当时,一个名为“在新冠疫情下教学”的脸书行业互助群组汇集了13.4万多名教育工作者,但时常有成员“掉队”或退群。美国研究型企业兰德智库2021年的一项行业调研显示,全美近1/4的教师表示将在本学年结束时离职。另据美国劳动部的最新统计,今年仅9月就有3万名公立学校教师表达了离职意向。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称,受疫情及离职潮影响,美国不少中小学被迫采取各种权宜措施维持教学。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凯洛格小学全部课程由7名仅存的教职人员代理,其中包括一名副校长。丹佛市3所公立学校好不容易重新开学,又因教师太少恢复线上教学;而另外3所学校因无人代课直接关停,宾夕法尼亚州和密歇根州也有多所学校处于停课状态。本月12日,华盛顿州多所学校教师因过度劳累而集体“罢课”。

在这样的糟糕局面下,美国教育行业一个平日不太受重视的从业人群——代课教师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不少学校纷纷降低门槛向该群体抛出橄榄枝。

代课教师在美国教育文化中是一类特殊的职业。同为学校正规员工,与教授具体课程的教师不同,代课教师的工作主要为看管学生纪律、照顾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比如残疾生或语言不通的移民后代),其次才是在任何一门课程的老师缺席时代为授课。在不少学生眼中,代课教师的威信远低于文化课老师,比起教师,他们更像是“保姆”。美国全国代课教师联盟2015年的数据显示,文化课教师的平均年收入为5.6万美元,代课教师却仅有1.5万美元。

《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认为,一些地区为了抢人已经有些“不择手段”:通常来说,到中小学任教一般需要本科文凭,但上个月美国至少有两个州破天荒地取消了这一门槛。其中,俄勒冈州专门颁布“紧急代课许可证”,申请只需要满足几个简单条件:年满18岁、品性优良、身心健康,以及在当地有教育机构出具担保。在密苏里州,代课教师只需接受20小时的在线入职培训。得克萨斯州个别学校更加离谱:一名54岁的退休会计表示,她在线接受了课堂管理等培训后,竟然直接被当地一所初中聘为全职教师。26岁的希克斯目前在迈阿密一所艺术学校做代课教师,既教体育,又教舞蹈,甚至还教历史,除了收入待遇不一样,和职业教师已经没什么区别。

然而,这类“大放水”的权宜之策已引发不少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政策制定者的质疑。有现任教师表示,自己虽然很欢迎这些新同事,但在日常接触中就已经明显感受到水平上的差异。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执行理事安德森认为,在非常时期入职的代课教师对学生更像是“急救绷带”,而为他们制定的入职标准不能长期存在。有教育工作者甚至担忧,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美国很多学校会丧失“教书育人”的作用,转变成专门“照顾孩子”的场所。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方面的数据,全美代课教师人数在该行业占据相当比重——约为50万至60万人,而2019年全美公立学校的教师总数也不过只有320万人。美国K-12教育体系中的职业教师在为期186天的学年当中平均要缺席11天,质量较差的学校教师翘班也更频繁。

与此同时,代课教师又是“教育行当最难做的工作”:美国《大西洋月刊》称,从业人员不仅薪酬标准低、备课时间有限、缺乏培训,还可能面对“最难管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该群体缺乏足够的社会尊重,通常被视作“可替代性强”的工种。有代课教师表示,一天的报酬仅80美元,低于在超市或当保姆的收入。即便是在新冠疫情下,很多代课教师的收入状况也没有好转。芝加哥代课教师斯特林表示,他去年从“临时工”转为了全年代课的“长期工”,但收入仍然仅为芝加哥收入中位数的一半,且没有医疗保险。他认为,如果代课教师的福利保障得不到改善,无论这个行业怎么缺人,最终也“留不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