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曜与羊献容的三个孩子结局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1)

(汉光文帝刘渊 形象)

前赵,十六国政权之一,开国皇帝,是匈奴人刘渊。

刘渊有个侄子,叫做刘曜。

当然,不是亲侄子,而是远房表侄,关系已经不能算是近的那一种。

虽然不近,但刘曜小朋友年少丧父,姻亲病故,家里实在是没有亲人了,只好来投奔自己的这位叔父。

刘曜不是林黛玉,进了荣国府就有人喜欢,但他的确是个能力十分优秀的孩子。

《晋书》:幼而聪彗,有奇度。

史书上说,刘曜这个人,打小就聪明,学习能力很强,而且举手投足之间气度不凡,一看就不是个普通人。

刘曜大概出生后不久就失去了父母双亲,刘渊虽然是远房亲戚,但心里还是很不落忍,所以很快把刘曜收为了养子。

说是养子,和亲儿子实际上也差不太多了。

一来刘渊这个人的确是很有人情味,对自己的亲族很有感情,二来是刘曜平时的表现也很不错,让刘渊颇为喜爱。

八岁,刘曜已经可以跟随刘渊外出狩猎,时逢大雨,众人只身匹马,未带车辇,只好在一棵参天古树下避雨。

下雨天不能在树下避雨,这是生活常识,放到现在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知道,然而古人缺乏科学知识,他们可没有这个意识。

一帮人围坐在树下,正感叹雨水充沛之时,一道闪电从天而降,正劈中了这一棵参天古树。

刘曜与羊献容的三个孩子结局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2)

(雷鸣电闪)

一般雷电击中大树,这棵树基本上就算是废了,就算不拦腰斩断,也基本上要被烧个光秃秃。

然而,这棵参天古树不知道已经生长了多少年,枝繁叶茂,树干强壮,被雷电击中后只折断了些许树干,然后树躯一震,发出了一声轰隆的巨响。

古树没有折断,然后落下来把众人砸个稀巴烂,就已经是劫后余生,众人惊魂未定之际又听得震天的响声,一个一个都面露惧色,基本上都魂飞魄散,苦胆快要吓出来了。

只有刘曜,神色自若,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这一幕,真是应了太史公司马迁的那一句: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有人说,这没什么,我胆子也很大,无论什么样的巨雷闪电声响,我都只当听个乐。

也许你听过雷声,也许你经历过很多惊心动魄的往事,可你经历过,你在山脚之下,大山马上崩塌的时刻么?

只有真正经历过泰山崩于前的人,才会知道,面不改色是多么的艰难。

年少时就展现出了过人胆色的刘曜,长大之后表现更加出色。

刘曜与羊献容的三个孩子结局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3)

(前赵末帝刘曜 形象)

《晋书》:读书志于广览...善属文,工草隶。雄武过人,铁厚一寸,射而洞之,于时号为神射...

刘曜很喜欢看书,时常手不释卷,书法上的造诣也很好,草书狂放,隶书雄浑,说这位仁兄是一位文化大师,那是一点水分也没有。

有文化也就算了,刘曜的马上功夫也不耽误,骑马射箭样样优秀,能开百石的强弓,射穿一寸有余的钢板。

因为能力出众,所以刘曜时常沾沾自喜,把自己比作战国的乐毅,西汉的萧何和曹参。

乐毅曾经用五年时间连破齐国七十余城,在齐地一边旅游,一边就把仗给打了。

而汉朝的萧何和曹参,更是不世出的名臣,治国安邦很有一套。

刘曜把他比成这三个人,很显然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一个人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经常自吹自擂,那么别人对他的感觉就会很不好。

所以,刘曜虽然自比乐毅萧何,但别人根本没拿他当回事儿。

并且,因为刘曜投奔叔父刘渊的时候,刘渊还没建国称帝,所以他们的光景,其实并不能算太好。

刘曜与羊献容的三个孩子结局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4)

(洛阳城)

二十岁,刘曜去了一趟洛阳,也就是西晋的都城。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洛阳城的牡丹虽然好看,但刘曜无心观赏,他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城市,人生地不熟,经验不足,不知道犯了哪条王法,居然要被拉去砍头。

叔父刘渊还没当皇帝,每天在西晋朝廷里混日子,自身都难保,就更别提从法场里把刘曜捞出了。

没人没钱没背景,指望不上别人,刘曜又不想挨刀,干脆心一横,从洛阳城逃跑,流亡到了朝鲜。

如果能守家在地,谁都不愿意颠沛流离,然而此时的刘曜,在命运的面前,已经没有了退路。

不过好在,几年之后叔父刘渊脱离了西晋朝廷,在山西建立了前赵。

刘渊是匈奴人,而且还是匈奴王室,西晋为了防止匈奴人作乱,给刘渊安排了工作,把他弄到了西晋朝廷里来上班。

当然,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

西晋的司马氏,祖上是三国时期的老狐狸司马懿,他们也许是继承了先祖狡黠狐疑的特点,对刘渊可以说是千防万防,不许他担任高官,不许他领兵打仗,只许他每天老老实实的打卡上班,打卡下班,可以说是把他看得死死的。

刘曜与羊献容的三个孩子结局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5)

(西晋高祖司马懿 形象)

结果,西晋朝廷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

因为,越是坚固的堡垒,就越容易从内部被攻破。

何况,西晋并不算是坚固的堡垒。

八王之乱一朝来临,西晋皇室来了个大乱斗,国家政务随之瘫痪,刘渊抓住机会,返回山西,聚集匈奴旧部,没几天就开国称帝了。

叔父称帝,刘曜当然就不用再东躲西藏了,他投身刘渊麾下,很快崭露头角,功勋卓著,升职加薪那就更不用说了。

老皇帝刘渊虽然是个匈奴人,但却是那种高度汉化的匈奴人,游牧民族的继承制度一般是幼子即位或者是兄终弟及,而刘渊因为深受汉儒影响,选择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因而把皇位传给了长子刘和。

刘和能力不足,在位没多长时间就被弟弟刘聪,也就是刘渊的另外一个儿子抢走了皇位。

刘和死,刘聪立,结果这位刘聪也不是个好鸟,虽然大举进兵灭亡了西晋,但登基之后好色弑杀,政绩更是不怎么样,稀里糊涂的过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刘聪的皇位,传给了儿子刘粲,谁成想刘粲比他父亲还完蛋,登基之后不仅耽于女色,还把朝廷全都放手交给了大臣靳准。

刘曜与羊献容的三个孩子结局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6)

(靳准 形象)

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讲,刘粲和靳准还有亲戚关系,靳准的女儿是刘粲的妃子,那么靳准就是刘粲的老丈人。

然而,成了权臣还不算,成了国丈还不算,靳准的欲望无以复加,居然杀掉了女婿刘粲,还把朝廷里的刘氏一脉杀了个干干净净。

话当然不可能说绝,但事情可以做绝。

看得出来,靳准这是妥妥的要篡权夺位,自己当皇帝。

只可惜,靳准这位仁兄实在是作恶多端,在朝野风评不好,杀了皇帝之后,嚣张没两天,又被部下给杀死了。

朋友们,靳准死不足惜,但问题是,他死之前,把刘渊的后代基本上都杀完了。

前赵的大臣们就算想要拨乱反正,想要拥立新君,但问题是,当下这个情况,实在是没有合适的继承人。

大家思来想去,最终决定,把皇位传给刘曜。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养子不当人物。

再者说了,这个养子是后认的,刘曜和先帝刘渊不还是叔侄关系么?

刘曜与羊献容的三个孩子结局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7)

(前赵政权)

于是,我们的刘曜同志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成为了前赵的新帝。

然而,前赵几番内乱,政权不稳,刘曜这个皇帝,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荀子曾说:兼并易而坚凝难。

皇位一屁股就能坐上去,城池眨眼就能打下来,大片的土地很快就能收复,但一个国家,一个王朝,一个政权,不是一个人玩得转的,打天下容易,把这一切凝聚一起来,却是一件分外艰难的事情。

别的不说,前赵有一位叫做石勒的大将,对刘曜这个皇帝就不认可,不仅不认可,石勒还旗鼓相当的建立了后赵政权,和刘曜分庭抗礼。

对于这样的举动,刘曜是十分上火的,自己登基你不来祝贺,你反而跟我作对,你这不是纯纯给我添堵呢吗?

然而,情况急转直下,刘曜的火还没发完,石勒的大军就已经兵临城下,很快攻灭王都,刘曜身死乱军,就这么领了便当。

刘曜与羊献容的三个孩子结局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8)

(后赵高祖石勒 形象)

想当年,在前赵攻灭西晋的过程中,刘曜曾经身先士卒,攻破洛阳,擒杀魏浚,平定关西,又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搞定了靳准的叛乱。

称帝前后,刘曜解决过境内的游民叛乱,压制过隔壁前凉王朝的发展,他以王者之姿雄据秦川,征战之余,还在国内开办了不少的学校。

然而,在乱世的较量之中,这位枭雄人物就如风中烛火,雨前明灯一样,转瞬而逝,跌落在了历史的河畔之中。

当年那个失去亲人的穷小子,当年那个慌不择路的逃犯,就以这么一种形式,如烟花一样,绽放,然后熄灭。

他迷茫过,坚定过,怀疑过,也相信过。

然而,无论心何所往,思在何存,一切都结束了。

十六国的烽烟还远远不会熄灭,未来,会有更多如刘曜一般的人,匆匆到来,匆匆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