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说:“欧洲的文明礼貌和社交精神的产生都 应归功路易十四的宫廷。”

洛可可艺术(Rococo),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

洛可可和清朝艺术区别 300年前的中西文化交流(1)

洛可可风风格室内装饰

十六世纪下半叶,中法海上贸易关系的确立,使法国王公贵族开始接触到来自东方的中国工艺品;与此同时耶稣会士发表的中国游记、中国手札等文献资料使启蒙思想家开始推崇中国 的文化与思想,由此欧洲以法国为中心开始了对中国从哲学思想、政治、经济、宗教到文学 艺术领域的研究。到了十七世纪下半叶这种研究以一种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界称为 “ 中国风 ” ,这种艺术风格起源于对中国与东方工艺品的收藏与模仿,同时受到巴洛克尤其是洛可可艺术的影响 。

洛可可和清朝艺术区别 300年前的中西文化交流(2)

法国宫廷

从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思想与中国的态度看来,一部分人极为推崇中国,一部分人又对中国持怀疑态度,孟德卫称之为“颂华派” 和“ 贬华派” 而无论属于哪一派都表现出启蒙思想家们对中 国认识的浅薄。但无论是极端的迷恋推崇,或是极端的贩低排斥,都体现出法国在启蒙时代对中国的关注程度,这种关注不仅引起了最初汉学家对中国的客观思辨,也在文学艺术领域催发了中国形象在法国逐渐形象化、视觉化的进程。

洛可可和清朝艺术区别 300年前的中西文化交流(3)

宫廷风服装

“中国风” 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在法国的风靡一方面源于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推崇,但在艺术层面与洛可可艺术的审美意趣密不可分 。

洛可可(Rococo)一词源于法语“Rocaille”,意为小石头、小沙砾。作为艺术风格,起初指用贝壳和石头修筑的人工假山和岩洞等,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装饰主题,继而专指1715—1770年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化样式,成为文化史上区分时代的名称。

洛可可和清朝艺术区别 300年前的中西文化交流(4)

现代洛可可风格造型

洛可可和清朝艺术区别 300年前的中西文化交流(5)

欧洲古典洛可可长裙设计图

此时的艺术形式不求甚解地在表面上做文章,如漂浮在云中的海市蜃楼,无根无基地荡漾着,似乎连建筑都丧失重量。

洛可可风格的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在形式上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庄重对称,构图柔和婉转,凹凸不平的贝壳形纹样、蜿蜒反复的S形曲线装饰、刻意弱化直线的接缝,皆极具动感;

洛可可和清朝艺术区别 300年前的中西文化交流(6)

洛可可风格雕塑作品

在内容上追求游戏般的风流情调和纤手细足的女性意味, 绘画、雕刻、家具及日用器具的装饰题材,与历史、宗教背离,源于生活,带有自然主义倾向,多用一些无足轻重的花卉、藤蔓。

洛可可和清朝艺术区别 300年前的中西文化交流(7)

洛可可油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