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一天可以吃多少(蔗糖过多摄入已成健康杀手)(1)

蔗糖是日常烹饪离不开的调料,大量含糖食品和饮料深受消费者喜爱。与此同时,近年来龋齿、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梗、脑梗等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让人不得不警惕高糖饮食的危害,包括专家在内,很多人开始疾呼“去糖化”。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大学教授陈宝善提出,食糖是具有明显营养价值的功能糖类,不应该被“妖魔化”。陈宝善代表认为,中国代糖产业畸形发展,代糖产品已占全球市场75%份额,虽然国家限制对单一甜味剂的添加,但并未规定多种甜味剂同时添加的含量,因此,很多广告标签上所谓的“零糖”,其中最多可含七八种甜味剂,每一种含量都不超标,但是对健康并无益处。

陈宝善代表的观点颇为引人注目。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蔗糖第二大进口国,进口量远超代糖出口量。美国农业部测算,2018年至2019年中国食糖消费1580万吨,这个数字是美国的1.43倍。比起直接吃糖,代糖和零糖产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众对糖的依赖,将对糖的成瘾性拉至安全线以内,无疑比以往的高糖饮食健康得多。

专家呼吁,国内食糖消耗居高不下,必须马上“减糖”。我国消费者对含糖饮食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超市街头的零食、蛋糕、饮料等高糖精加工食品,成为热卖之物。其中,含糖饮料可谓高糖中的高糖,每100毫升可口可乐就含10.6克糖,每喝一瓶冰凉爽快的可口可乐,相当于直接吃掉60块方糖,可口可乐几乎就是糖水。

对比国外市场,我国含糖饮料的市场需求比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高出不少。与中国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偏好相比,欧美日本等国消费者更多选择遍地可见的无糖饮料。这两年,即便受新冠疫情影响,无糖可乐在美国市场也是长销品,在多地超市一度卖断货。而在中国,目前代糖市场规模为100多亿元,蔗糖市场规模则高达8000多亿,2019年无糖饮料总体市场份额只占软饮料的1.25%。

过多摄入蔗糖,已成国人健康杀手。去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在2017年已达1.3亿,居世界第一,且中国成年人中还有超过35.2%的人群发现糖尿病前期症状。看来,并非中国人在“妖魔化”食糖,而是中国人实在吃掉太多糖,导致疾病威胁不断。

代糖饮食摄入,为国民健康铸就未来。近几年,无糖饮料在国内市场消费中呈现上升势头,2020年市场规模已达117.8亿元,这一数字五年内可能再翻番。有关“零糖”“减糖”的法规、政策以及媒体报道的普及,对促进无糖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高糖饮食给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自觉选择代糖产品以远离疾病风险。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其中明确提出“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中明确提出“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营养周、‘三减三健’等宣教活动”,要求“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在国家层面和各级职能部门的倡导和支持下,近年来“减糖”“控糖”已成为广泛的健康共识,代糖、零糖产品生产经营和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东方树叶、元气森林等无糖饮料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钟爱,饮料市场也因此开辟出新的竞争空间。

放眼世界,国际市场上糖消费规模也呈指数级增长,为科学界针对如何改善代糖摄入、遏制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创设了新课题。而大众对代糖、零糖饮食的误区与不信任,也需要在进一步推广中得到消除。作为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全民减糖也为其他国家做出了表率,必将为全球代糖领域的深入探索提供重要科研价值。

文/远山

图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