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雨涵

5月9日凌晨,获得“人民艺术家”和“最美奋斗者”称号的演员秦怡在上海逝世,享年100岁。

秦怡年轻时候的相片(缅怀秦怡没有架子)(1)

秦怡电影生涯的起点是1939年的电影《好丈夫》,1946年她在电影《遥远的爱》中出演了进步女性余珍,这部影片获得了评论界的褒扬,秦怡的表演也鲜明生动,富有时代气息,使她受到了电影圈的青睐。

上世纪50年代是秦怡作为演员的黄金时期,她在影片《铁道游击队》《马兰花开》《女篮5号》《青春之歌》等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坚毅果敢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成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银幕女神”。

秦怡年轻时候的相片(缅怀秦怡没有架子)(2)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秦怡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并担任演员剧团副团长。1951年,秦怡与王人美共同主演了电影《两家春》,在片中饰演了来自北方农村的童养媳坠儿。《两家春》被文化部评为“1949—1955优秀影片”三等奖,秦怡本人也被授予优秀女演员奖牌。可秦怡晚年谈起这部作品时对自己却并不满意,“还是不太像!想演好工农兵,哪有这么容易?非得花很长时间去体验生活才行。”

1956年,秦怡出演了电影《铁道游击队》,在片中饰演机智勇敢的芳林嫂,这成为她最著名的银幕形象之一。在这部抗战题材影片中,芳林嫂是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秦怡表现出的那种凛然朴素的巾帼气质和真挚含蓄的热烈情感,让她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动人旋律也与秦怡的身影关联在一起。

秦怡年轻时候的相片(缅怀秦怡没有架子)(3)

《铁道游击队》里,秦怡有一场要向日本鬼子扔手榴弹的戏。为了节约胶片,从小体育投掷课是弱项总是不及格的她愣是通过勤加练习,把那场戏一条过了。从此,她“神投手”的传说也成了一段佳话。

1956年,秦怡在电影《马兰花开》中饰演铲运机工人马兰,为此秦怡学会了开推土机。她为自己是当时全国可能凤毛麟角的会开推土机的女司机而自豪不已。

1957年,秦怡主演的电影《女篮五号》上映,这是新中国首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在当时引发了强烈反响。秦怡在片中饰演“为爱痴迷”的篮球运动员林洁,虽然在影片中很少有打球的专业镜头,但为了演好角色,秦怡特地去篮球队体验学习了两个月,每天4点起床跟着一起训练。

秦怡年轻时候的相片(缅怀秦怡没有架子)(4)

拍《女篮五号》时,后来成为大导演的谢晋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而秦怡早已是当红的电影演员。谢晋回忆说,秦怡拍摄时没有一点明星架子,不挑角色大小,不计较片酬多少,不在乎剧组待遇,当时拍摄条件不好,秦怡主动跟大家一块睡通铺房间。“她很尊重我,每一个镜头都要问:这样行不行。”

1959年,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影片《青春之歌》取得了巨大成功。秦怡本是片中女主角林道静的有力人选,最终则出演了林道静的引路人林红,为初出茅庐的新人演员谢芳甘当绿叶。林红是一名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她在片中仅有一场戏,却立在了观众心中。秦怡后来在自己的随笔集《跑龙套》中写道:“如果诚心诚意地演,一两句台词也能塑造人物。”

秦怡年轻时候的相片(缅怀秦怡没有架子)(5)

1961年,国家评选出22位“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22大电影明星”,秦怡名列第12位。今年4月3日,位列“22大电影明星”的演员金迪逝世,享年89岁。在秦怡离世之后,“22大电影明星”中仍在世的还有田华、于洋、王心刚、祝希娟、谢芳、王晓棠这几位表演艺术家。

秦怡曾说,“电影工作者服务人民,就该吃得起苦。” 她认为拍戏的人没有季节,“零下30摄氏度可以穿着单衣,还扇扇子;零上40摄氏度,也可以穿着棉衣,围着围巾。”秦怡曾去矿山体验生活,锌矿、铜矿、煤矿各种矿都下过,无法描述的险情时时刻刻发生,她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为拍电影《农家乐》,秦怡奔赴胶东莱阳深入生活,住在堆牛粪的草屋,用牛粪加暖炕,因为太臭,她把鼻子堵得透不过气来。就是在这样的表演信念之下,让秦怡塑造出了一个个坚定有力的角色形象。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在谈到秦怡时曾感叹:“她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角色,其中最成功的,是她严谨地塑造了自己的形象——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