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时期除外,徐向前在整个战争年代因身体原因,都没有获得过太多的出场机会,其卓越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未能在战场上得到充分展现。直到1947年在解放战争中,我军转入反攻阶段之后,徐向前在短短的18个月时间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徐元帅珍贵(徐向前元帅征战纪实)(1)

1940年6月,徐向前从山东抗日前线返回延安参加七大。由于当时整个山东、山西、河北全为日军所控制,出于安全考虑,徐向前一行人扮作客商,足足花了半年多时间才抵达延安。

1941年2月,徐向前抵达延安不久,因骑马摔伤,导致左腿胫骨骨折。本来很常见的骨折,却在治疗期间引发反复低烧,由于病情加重,不得不留在延安治疗。

徐向前伤愈后未能重返抗日前线,被任命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之后改任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长期留驻延安工作。

直到6年之后,1947年6月,我军在解放战争中转入反攻阶段,徐向前终于得到机会重新披挂上阵,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上任后指挥的第一战,就是山西运城战役。

就在徐向前抵达晋冀鲁豫军区前的一个多月,陈赓、王新亭曾率太岳军区打过一次运城,久攻不下之后只得主动撤离,无功而返。

徐向前到达运城前线后,对敌我态势重新进行仔细评估,认为仅靠王新亭的第8纵队、吕梁独3旅、太岳3团等部队,想要在短时间内攻取城布防严密的运城的确很困难。如不能尽快攻取,敌4个旅援兵马上可以从三门峡地区北渡黄河前来增援,我军必将再次陷入被动。

徐元帅珍贵(徐向前元帅征战纪实)(2)

恰在此时,王震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刚好路过晋南,徐向前就去找王震商量,请王震的部队支援攻城作战,临时编入战斗序列。王震一口就答应下来。

于是,徐向前将两大野战军的两个纵队临时组成了运城前线指挥部,由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司令员王新亭担任运城前线指挥部司令员、由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王震担任政治委员,共同指挥两支部队攻击运城。

12月25日总攻开始,敌固城死守,我军两次攻击未果后,暂停攻城。徐向前命令第23旅由10人组成的爆破队潜入老北门附近城壕,连夜实施坑道作业。至27日,在城墙下填入3000公斤炸药,一举将城墙炸开20余米宽的缺口,各部队迅速攻入城内,运城遂告解放。

此战,是在缺少重炮火力掩护下的一次攻城作战,为随后的临汾攻坚战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1948年5月,徐向前出任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称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上任后指挥的第一战,就是载入军史的临汾战役。在这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徐向前在山西战场上,在我军军史上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历史上,临汾就是著名的军事重镇,也是晋南最大的一座城市,临汾城内高外低,城墙坚厚,好像伏在汾河东岸的一头黄牛,素称“卧牛城”,易守难攻。

徐元帅珍贵(徐向前元帅征战纪实)(3)

阎锡山给临汾守将梁培璜下了死命令“城存成功,城亡成仁”。梁培璜更是表示“下定决心与临汾共存亡”。

梁培璜还给部队下了“八杀令”:凡奉命进攻,迟延不进者杀;未奉命放弃阵地者杀;邻阵地被攻,有力不援者杀;主官阵亡,次官不代行其职务者杀……

攻击开始前,徐向前向王新亭说道:“打不下临汾,你我都到五台山当和尚去!”

攻击临汾,首先是肃清外围。胡宗南第30旅的两个团和阎锡山的4个保安团是阻挡我军的第一道障碍。从西安、太原、天津飞来的飞机更是对我军前沿阵地狂轰滥炸,企图消耗我军主力于城外。

徐向前当时所统率的部队基本上都是由原晋察冀军区各分区的地方部队改建而成。在火力配置上,远远无法与敌方抗衡,既没有东北野战军所拥有的重炮部队,也没有华东野战军从战火中锤炼出来的王牌部队。

5月10日,徐向前给夫人黄杰的信中写道:“我已数年不直接指挥打仗了,这一次出马就遇了一个硬桃核,而部队又多系新成立的,战斗经验不多,战斗力不高,真是使人焦心,现总算熬过来了。”

徐向前命令部队进行坑道土工作业,经27个昼夜连续不停开挖,于5月中旬挖成了两条长110多米的破城坑道,直通到临汾城墙底部,各埋设数千公斤炸药。

5月17日夜,惊天动地的两声巨响之后,城墙炸开了两个40米宽的大缺口。我军早已做好准备的攻击部队,乘敌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冲入城内,对敌各部分割包围,尽数歼灭。

临汾战役,徐向前首创的坑道爆破战术,开创了我军军史上首次使用坑道爆破攻克城市的先例。全歼守敌25000余人,敌守城指挥官梁培璜中将被活捉。

经此一役,晋南完全得到解放,接下来解决晋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徐元帅珍贵(徐向前元帅征战纪实)(4)

驻晋中的阎锡山部共有5个军、13个师以及地方保安部队约10万人。这些部队分布在榆次至灵石段铁路及太原至孝义公路沿线各城镇要点,阎锡山还以其中的13个步兵团和炮兵团组成“闪击兵团”,机动应援,控制晋中。

徐向前手中虽有46个团,6万多人的部队,但除8纵、13纵以外,太岳部队以及晋绥军区、北岳军区所属各部队均由地方部队整合改建而成,不少部队改编之前原为地方独立旅、独立团,以及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等等民兵武装,连番号都没有。

晋中平原号称山西的粮仓,也是晋军军粮供应的重要来源。每当粮熟季节,山西童谣唱道:“麦子麦子不要黄,黄了不够交公粮!”

徐向前敏锐地判断出,困守晋中的敌军无法保障给养,如果晋中丢失,敌军10多万官兵就会溃散逃跑,就会让我军全歼敌人的战略计划难上加难。

临汾失守后,阎锡山在高级将领作战会议上,提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跑万有,一跑万胜”的16字口诀。怎样不让晋中之敌逃窜,成为了徐向前考虑的头等大事。

6月初,徐向前部署晋中战役时,不少将领认为应该集中兵力,力求歼灭敌人一至两个整师较为稳妥。对付敌人其余的残部,视战时具体情况再做临时机动。

徐向前坚决否定这种观点:“在晋中我们要胃口大一点,要敢于以少打多,正因为阎锡山要跑,所以战机稍纵即逝。我们要抓住战机,歼敌4至6个师。”

徐元帅珍贵(徐向前元帅征战纪实)(5)

徐向前反复考虑后,派出一支部队,伪装成华北军区野战兵团主力,急赴晋南风陵渡大张旗鼓地征集船只,摆出一副即将渡过黄河,赶赴西北支援西北野战军,与胡宗南和马家军决战的态势。

徐向前紧接着走出第二步妙棋,命令吕梁军区部队攻击汾阳、孝义,太岳军区一部则向北佯动,攻击灵石。其余全部主力部队,则秘密从晋中平原的太岳山区向晋中悄悄开进。

此举果然使得阎锡山误认为我军主力西调,而正在攻击汾阳、孝义的我军吕梁部队是孤军犯险。于是阎锡山主动出击,命令34军急速赶赴孝义地区围攻我军吕梁部队。

获悉敌34军主动出击,将敌分割歼灭的战机终于出现了。徐向前命令吕梁部队坚守阵地牵制敌人,主力部队则突然插入晋中平原,切断铁路线,将阎锡山所部拦头截尾从腰部一刀斩为两段。

此时的阎锡山方才醒过味来,急令34军回撤增援平遥,恢复铁路线。晋军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经介休北上,试图配合34军对我军侧击。但上述两股部队却在介休、平遥间的张兰镇被我军分割包围,自顾不暇。

阎锡山所谓亲自训练出来的这支1.2万人的亲训师,不到两个小时即被我军在汾河湾歼灭,其炮兵团的几十门山炮,也全被我军缴获。

徐向前当即命令部队携敌山炮开赴祈县,几十门山炮一齐开火将城墙轰开后,部队乘势一路掩杀,很快便攻克祁县。至此,我军全面展开攻击,阎锡山所部再无逃出生天的机会。

徐元帅珍贵(徐向前元帅征战纪实)(6)

敌33军、34军在溃退中被我军追上,被阻在大常镇、小常村、西苑村、南庄一带负隅顽抗。我军援兵及时赶至,经数日战斗将33军两个师尽数歼灭,俘敌中将军长沈瑞、中将赵承绶、少将参谋长曹近谦,第46师少将师长卢鸿恩被击毙。

敌34军军部及所辖第73师、第44师也在此役全灭,中将副军长张翼、少将高级参谋席安仁等被俘,第44师师长杨栖凤被击毙。

战斗中,前线指挥员向徐向前报告,被围敌军中有一支全由日本人组成的部队。战后查明,这支由阎锡山收编,全由战败日本军人组成的部队叫作“陆军暂编独立第十总队”,该部1000余人在此役中覆灭。总队长元泉福少将自杀,小田切正男、增田重之、布川直平等被打死,团长住冈义一被生擒。

原泉福自杀前对他的参谋主任说道:“没想到徐向前这么厉害!”

晋中战役,徐向前率部横扫晋中,以6万地方部队歼灭阎锡山所部10万之众,创造了我军大兵团作战以少胜多,全歼敌军的范例。

军委为此专门发来贺电:“庆祝你们继临汾大捷后,在晋中地区歼灭阎敌1个集团军总部、5个军部、5个师、2个总队及解放14座县城的伟大胜利!”

1948年的政治局的扩大会议上,主席当众夸奖徐向前:“你们不到6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10万人,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8个旅,你说一说,你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

遗憾的是,就在徐向前连战连捷,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即将对太原展开攻击时,他再次因病离开前线,回到后方医治调养。临战前,由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担任太原战役总指挥。

之前由徐向前统率的华北军区第18兵团,在我军战史上被称为“在整个解放战争中,设防最严密、阵地最坚固”的太原战役中,全歼太原守军,包括阎锡山收编的2000余日军,再次创造辉煌!

徐元帅珍贵(徐向前元帅征战纪实)(7)

徐向前在山西的18个月时间,用6万地方部队全歼阎锡山几十万精锐。这种低投入、高产出、短平快的战果,在解放战争中,没有任何一个将领做到过。

更重要的是,徐向前已经离开前线多年,在没有嫡系,没有王牌的情况下,硬是依靠一拨县大队、区小队、独立旅、独立团等等地方武装整合而成的新编部队,创下了如此骄人的战绩。

本该沙场逐鹿的一代名将,却屡屡将要龙跃九霄之时就被身体拖累,这是徐向前元帅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