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不仅是古代读书人修身养德的重要教材,也是现今必读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

但随着时代变迁,古文逐渐淡出我们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只能略知其美,却不明其义,实为可惜。

因此,我们找来了这本兼具注音-注释-翻译的——《诗经全译》

诗经注音版原文及翻译(兼具注音-注释-翻译的)(1)

《诗经》在写什么?它写出嫁的欣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也写出婚姻的悲剧:“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它写贵族们宴饮之乐:“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也深叹百姓劳作之苦:“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诗经注音版原文及翻译(兼具注音-注释-翻译的)(2)

左:《国风·卫风·氓》,右:《国风·周南·卷耳》

它写无礼之人的不堪:“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也称誉贤人美好德行:“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诗经》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这五百年的生活面貌写成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小诗。

虽曲调失传,但其中美感与思想情感随着文字保留至今,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读。

诗经注音版原文及翻译(兼具注音-注释-翻译的)(3)

《小雅·常棣》

__

读古代经典,

要知其然

《诗经》的译文不在少数,但水平参差不齐。《诗经全译》由知名学者金启华先生对《诗经》全部篇章进行注释以及翻译,确保了其专业性。

金启华先生是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求学于西南联大,受业于朱自清、闻一多等先生。大学时代即开始翻译《诗经》,积四十年之功而成《诗经全译》一书,风靡一时。今全新改版并选配插图百余幅。

他为每首诗的生僻字、易错字标注了拼音,并配上全文翻译,让我们能读其音,也能明其义。

诗经注音版原文及翻译(兼具注音-注释-翻译的)(4)

左:《小雅·鱼丽》,右:《小雅·采薇》

翻译以直译为主,兼以意译,采用民歌的形式,优美流畅,不失原文美感。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风儿起,日无光,太阳露面又躲藏。眼睁睁地躺床上,愿他喷嚏,知我把它想。”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子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说没有军衣?和你共衣裳哩。国家调兵作战,咱把胃胄修理。我们一同前进哩。”

信、雅、达,读来仿佛又是一首白话小诗,是“诗人译诗”“以诗译诗”的代表性成果。

诗经注音版原文及翻译(兼具注音-注释-翻译的)(5)

左:《国风·周南·关雎》,右:《国风·豳风·九罭》

译文直接置于古文的右侧,可以一句一句对应着阅读,免去前后翻阅的烦扰。

在注释方面,金启华先生精心选择古人的原注内容呈现给读者,而不作自己的解说,博采众说,无门户之见。

将诗中古奥艰深的字词、所引用的历史典故、历史人物再做介绍,帮助读者全面地了解诗歌原意。

诗经注音版原文及翻译(兼具注音-注释-翻译的)(6)

左:《小雅·四牡》,右:《小雅·鹿鸣》

可谓字字有出处,弃绝了多余的现代阐释与无谓发挥,力求把《诗经》还原到历史的语境中去理解,展现《诗经》在既往时代原汁原味的面貌。

每首诗歌的诗名下,都提炼了主题,意蕴悠长,留下无限的思考空间。

如此一来,阅读时仿佛有老师在旁指点,《诗经》也不再是难解之书。

诗经注音版原文及翻译(兼具注音-注释-翻译的)(7)

左:《小雅·南山有台》,右:《小雅·南有嘉鱼》

__

读古代经典,

亦要知其所以然

金启华先生在前言对《诗经》的历史地位、创作的时代背景、各部分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等做了一个全面的概述。

每部分开篇前,对该部分的创作时代、产生地区、诗歌内容再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诗经注音版原文及翻译(兼具注音-注释-翻译的)(8)

比如,《小雅》产生于西周末东周初,反映政治情况较多,多为宣幽时事,幽王的荒淫无道,下层官吏的怨愤,在诗中都有深刻的揭示。

而《颂》为周王朝祭祀时演奏的诗歌,多为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诗篇,大部分是抱着歌颂的态度来描写。

了解了诗歌的创作来源和时代背景,对其后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情感、思想大有裨益。

诗经注音版原文及翻译(兼具注音-注释-翻译的)(9)

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别具一格。装帧采用腔背装(Hollow Back),书籍可随意平摊,非常方便阅读。

封面用300g白色旷野和明红色英国彩域纸对裱,色彩搭配典雅,设计层次丰富。

函套选用具有独特凹凸肌理和浓郁自然气息的120g草香艺术纸,表现出“蒹葭苍苍”的意境。

全书双色印刷,正文选用米色环保纸张,雅致古朴。

诗经注音版原文及翻译(兼具注音-注释-翻译的)(10)

书中配有日本学者冈元凤纂辑的《毛诗品物图考》插图百余幅,为黑白线描图,与彩插相比,多了一份古雅之趣。

推荐给初中及以上学段的孩子,以及所有对《诗经》感兴趣的读者。(《诗经选》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2020年版)》)

诗经注音版原文及翻译(兼具注音-注释-翻译的)(11)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在千百年的沉淀下得以永恒。

它历久弥新,常读常新,值得你静下心来一读,再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