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喜欢你,年轻的老师。”

“您像云杉一般俊秀,像蓝天一样深沉。”

“您有学问,还有一颗和我们通融的心。”

……

几句诗化的语言表达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子们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侯宇翔的尊重和热爱。

任教7年间,侯宇翔兢兢业业不忘初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成为学生心目中高度认可的“四有”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清华侯宇翔(学生心目中高度认可的)(1)

培养“有中国心”的国际化人才,是二外的人才培养理念。

侯宇翔把这一理念深深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已是二外阿拉伯学院院长的侯宇翔,每年在给新入学本科生家长开会时必定要说:“我们的学生要时刻代表国家,时刻有信心、有能力代表国家!”

他总是提醒学生,二外学子要时刻不忘初心。

秉承初心,侯宇翔成立了由青年教师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天天向上”思政学习小组,定期开展立德树人主题座谈,带动全院教师立德树人。

在侯宇翔的推动下,阿拉伯学院打造出一支“具有统一化育人理念和多样化业务能力”的“既能干事又能攻坚”的高水平阿拉伯语人才培养队伍。

2017年,侯宇翔凭借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优秀工作成效,荣获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为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侯宇翔大胆进行教改实验。

2017年,他申报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示范课堂——《唯物史观与阿拉伯历史》。

通过教改实验,他将传统的中东、阿拉伯史实教学超拔提升为结合史实和热点的史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解释中东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热点问题,激发学生重新审视唯物史观的伟大阐释力,引导学生认同“四个自信”的时代意义。

为了能让优秀学子坚定地选择服务国家、奉献外交,侯宇翔在学生本科二年级就开始培养“苗子”。

结合学生意愿,为优秀学子开展一对一思想建设工作。

2012级学生叶萌,专业成绩优秀,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即使已经通过外交部遴选,但仍不能坚定就业方向。侯宇翔及时捕捉到她的思想波动,利用业余时间与其谈心,沟通认识,鼓励她服务国家,勇担青年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功夫不负有心人,叶萌最终坚定了理想信念,顺利进入外交部,成长为阿拉伯语高级翻译。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他的学生,大多奋斗在外事外交和新闻工作一线。

有道德情操,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清华侯宇翔(学生心目中高度认可的)(2)

相较于其它语言,阿拉伯语与汉语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入门门槛高,学习难度大。有甚者言,学好阿语,没有一千零一夜的功夫,那就是天方夜谭。

侯宇翔认为,学习阿语要掌握“三个法宝”:一是要有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要有一丝不苟的勤奋,三是要有万事皆有用的博览精神。

“很多学生完成不了阿语学习,多是缺乏勤奋精神。”

侯宇翔在继承二外老一辈学人扎实教风基础上,进一步为课程扩容,加快学习节奏。

作为侯宇翔的学生,一二年级必须早上七点一刻到班级开始晨读。

当时钟指向七点半,侯宇翔必定准时到教师检查对话和课文背诵,二十分钟内检查五次,平均每位学生都会被提问五次,十分钟快速对话和句型练习。

紧凑的环节、紧张的节奏,令学生不敢懈怠,拼命努力夯实专业基础。

正是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侯宇翔的学生中有100余人被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全部归国),20余人获得专业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其指导的学生全国阿拉伯语专业四级平均成绩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前茅。

侯宇翔获得了北京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演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三项省部级奖励及校级青年教师优秀奖、教育教学成果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

侯宇翔是一位执着于教书育人事业的好老师。他真诚地热爱着教育事业,在教师的岗位上全身心付出,积极做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

有扎实学识,做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清华侯宇翔(学生心目中高度认可的)(3)

2008年9月,那个背着双肩包来到北二外的懵懂青年学生,或许料想不到,未来他的每一个日子,都要到命名为“翔宇”的大楼学习工作,并将把他毕生所思所学乃至一生的青春奉献给这所外国语大学。

十年过去了,扎实的学识和突出的教科研成果,使他成为师弟师妹们口中尊敬的“侯老师”。

十年间,侯宇翔走过10余个阿拉伯国家。

通过努力,他出版了研究专著1部,译著7部,编著6部,论文10余篇;参与和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3项……

十年努力,使他成为中国中东学会会员、中国翻译学会会员、埃及哲学学会会员、阿拉伯政治学研究中心海外专家、英国埃克赛特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侯宇翔积极加强教科研平台建设。他探索建立了包含“课程进度标准化”“阶段测试标准化”“域外培养标准化”和“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在内的“三标一创”阿拉伯语专业复合人才培养体系。

截至目前,侯宇翔通过该培养体系建设争取到北京市和学校支持经费近200余万元、编制人才培养方案2版、编写或出版教材11部,教学类完成或在研项目12项。

他带领团队创办《阿拉伯研究论丛》学术集刊(半年刊),获得积极反响,并于当年进入CNKI检索系统。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中,侯宇翔逐渐体会到,宽广的时空视野和深入的研究体验是学生获得学习快感的不二法门。

他积极推动学生“走出去”,前后有100余名学生通过国家公派出国留学。

他带领学生积极开展服务国家和首都战略的科学研究和资政研究,承接国家委派的多项翻译和研究任务,带领学生开展高级口笔译翻译,完成了《回族文学典藏丛书》(10部,70万字)、《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阿拉伯5国,60万字)的翻译工作,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

近年来,侯宇翔累积为学生修改翻译作品一百余万字,为学生积极联系创造口译、交替传译机会100余次,推荐学生在CSSCI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多篇。他指导的本科生论文发表率达25%以上。

侯宇翔不仅将自己锻造为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呕心沥血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平台,努力做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有仁爱之心,引领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清华侯宇翔(学生心目中高度认可的)(4)

课堂上的侯宇翔是严肃的、严厉的。

生活中的侯宇翔,眼神总是慈爱、友善、温情的。

侯宇翔注重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领学生“亲其师”继而“信其道”。

2008级学生隋腾飞,人品和学业都十分优秀,但在毕业时,就业却并不理想。

侯宇翔主动找到他,帮他分析就业问题,鼓励他不必盲目就业,而更应珍惜韶华、积蓄力量。

如今,隋腾飞早已硕士毕业,供职于北京某机关单位。

2012级山东学生沙旭沛,为人腼腆,遇事过度紧张,语言学习初期遇到障碍。

侯宇翔主动找到已经学业预警的他,与他坦诚沟通,认真分析学业情况,用欣赏坚定其学习信心,并为他专门成立学业帮扶小组。

随后,侯宇翔主动接手该班级,亲自担任精读课班主任。在此过程中,他重点关注该生学业问题,积极指导他克服困难。

2014年,沙旭沛顺利通过专业四级考试,而他所在的班级专四成绩超过全国平均分近40分,优秀率达到42%。

如今,沙旭沛已经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并即将赴英国访学交流。

在侯宇翔的影响下,沙旭沛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侯宇翔,学为人师,不忘初心,传道授业,立德树人,展现了青年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的坚定追求。

个人简介

侯宇翔,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院长、阿拉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东问题研究。(供稿:孔令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