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古诗其一赏析(诗咏田园观书有感)(1)

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古诗其一赏析(诗咏田园观书有感)(2)

赏析:

本诗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写的一首关于抒发读书体会的七绝哲理诗,富于理趣,广为传诵。他借助池塘水清是因为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知识是不断更新、发展的,爱读书,但是不要做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胶柱鼓瑟的书呆子。

方塘又称半亩塘,位于福建尤溪城南郑氏别墅。朱熹的父亲朱松十分重视郑氏(郑义)别墅。他在《蝶恋花》一词中写到:“清晓方塘开一镜。”意思是说方塘像镜子一样,可以照见人影。天光云影一句的意思是: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倒映在水塘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来回走动。

写过观书感想的诗人不计其数,朱熹这一首肯定名列前茅,遥遥领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它好在运用了形象思维。把一本打开的书比喻为半亩方塘,把书上的文字、内容比喻为天光云影,把清新活泼的内容比喻为清澈、亮闪闪的水波,堪称新奇而有美感,引人入胜,美不胜收,道人之所未道,到人之所未到。

都说宋朝人以文为诗,写诗好发议论。这首诗应该能作为一个例证吧!“形象大于思维。”本诗的主旨还可以作如是观: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文学创作等社会现象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言之无物,无病呻吟。唐朝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说:“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实在是行不通的。

作者:卢顺贞,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员,淮安市淮安区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主持人:姜嘉琪

编 辑 | 刘 琼

微信公众号版权说明

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稿件来源、作者;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微信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聚焦三农工作队伍

聚力乡村振兴战略

观书有感古诗其一赏析(诗咏田园观书有感)(3)

欢迎投稿

网站投稿:tougao@dxscg.com.cn

报纸投稿:xcgbbtg@163.com

报纸投图:xcgbbtt@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