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能自己治愈吗(我们都是斯德歌尔摩综合症潜在患者)(1)

图片来源:Dmitry Korotchenko

我一直都不喜欢跑步,但是为了每天给「90天坚持计划」的参与者打气,我养成了晨跑的习惯,但我仍旧不喜欢跑步。直到今天细雨绵绵的情况下,我还是爬起来出去跑了3公里。

望着街上打伞的行人,再看看自己微湿的外衣,我必须承认,我喜欢上跑步了。

转瞬间,我意识到,这不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么......

斯德歌尔摩综合症是1973年就出现的一个心理现象,即受害者会对绑架者表现出共情同情还有各种积极情绪的现象,有时他们甚至会维护和保护绑架者。

我们对这个综合征并不陌生,但大家大多当笑话一听而过,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斯德歌尔摩症候群的潜在患者。

你们想想,自己有过因为很讨厌一个人或一件事物而最终又深爱上的经历么?

如果有,那你不是一个人,因为「爱」和「恨」之间的距离只有这么短:

伦敦大学的Semir Zeki教授的研究发现,爱和恨这两种强烈的情绪在人类大脑中的联系异常紧密,它们共享若干相同的神经回路。也就是说,任何一方活动的同时,另一方也在被激活着。

爱和恨有随时互相转化的潜质

这个特点有啥用呢?

那就回到我们文初的故事了,我如何喜欢上跑步的过程。

当我们的生活中有讨厌的人,而又不得不去相处时,我之前推荐过「标签法」,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视频如何搞定你不喜欢的人?。而斯德哥尔摩症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操作性极强的方案,那就是,我们可以人为提高这个讨厌的人在你生活里的出现频率。除了上班的时候你要多多制造跟这个人的共事机会之外,下班之后也可以找朋友吐槽一下这个人又怎么惹到你了。

当你有什么讨厌的事物,但又不得不去接触时,同理,想方设法找机会表达对这个事物的讨厌之情。

理论上,如果接触频率达到一定程度,你会产生对这个讨厌的人或事物的斯德歌尔摩症状,摆脱先前的反感。

我们的大脑真有意思,每天引导我们干着自相矛盾的事情。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操控我们的大脑,实现我们的目的。

我觉得这个方法真的超有意思

你想试试不

记得反馈使用体验

每天一点心理学,欢迎关注微信公号「安慰记y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