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论语》可以说是一部圣贤语录,但在现在的有些人的“恶搞”下,变成了“抡语”比如“既来之,则安之”翻译成了:既然来了,就安葬在这里吧;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也变成了:孔子去找人打架,遇上了两个小孩,两个小孩在讨论他们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朝闻道,夕可死矣”翻译成:早上知道了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可以死了等等在搞笑的同时,也算变相宣传了儒家文化,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解析论语中的一句话 论语变抡语?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解析论语中的一句话 论语变抡语

解析论语中的一句话 论语变抡语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论语》可以说是一部圣贤语录,但在现在的有些人的“恶搞”下,变成了“抡语”。比如“既来之,则安之”翻译成了:既然来了,就安葬在这里吧;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也变成了:孔子去找人打架,遇上了两个小孩,两个小孩在讨论他们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朝闻道,夕可死矣”翻译成:早上知道了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可以死了等等。在搞笑的同时,也算变相宣传了儒家文化。

孔子在我们心中的传统形象是慈眉善目的老爷爷形象,但在历史上的孔子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

《史记》说,孔子的身高“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孔子的身高换算到今天有两种说法:一是1.96米;一是2.21米。在春秋人平均身高为1.6米的时代,孔子这样2米左右的山东大汉给人的压迫力可想而知。同时由孔子弟子撰写的《论语·述而》,以10个字描述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所以,孔子不仅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文人,更是一个“高大威猛”、“正颜厉色”老师!这可能也是《论语》变“抡语”的一部分原因:给人一种反差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