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江苏省丹阳市司徒镇曹巷村,是个鱼米之乡,和许多乡下的小伙伴一样,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令人难忘,新鲜的空气,田野的风,碧绿的稻田,路边的小花,袅袅的炊烟,一切都那么宁静祥和,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不管是放学后,还是周末,村里总能看到我们这群小孩的身影,听到我们的叫声和笑声。我的调皮是出了名的,算是女孩子里的头,各处好玩的地方,都能被我发现,用来捉迷藏的废弃老祠堂,用来探险的大坟墩,用来锻炼胆量的砖窑厂,用来玩水的拱形涵洞,一切都那么有趣而神秘,最让我们心驰神往的,还是电灌站(用电作动力的排灌设备组装房)边上的水渠。

小时候的电灌站 童年记忆之电灌站水渠(1)

说到水渠,那肯定是玩水,说到玩水,那必然是夏天。午饭过后,太阳如火球炙烤着大地,知了烦躁的叫声让我们一个个也按捺不住了,等待着机会偷偷溜出去撒欢,终于听到了奶奶的鼾声,我蹑手蹑脚的穿好凉鞋(这个我们80后都不陌生,就是那种塑料的凉鞋,穿来玩水是再好不过了),先约上离我家最近的小燕,接着二约三,三约四,一行人就朝着水渠方向出去了。

村旁边有一条人工修凿的运河叫乌龙河,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大人们都是这么叫的。电灌站就建在运河边上,电灌站旁再用土垒起高水渠,大约有四五米高,需要灌溉的时候,电灌站就会开闸,河水顺着水渠流到农田,大人们都是极力反对我们去那里玩的,告诉我们很危险,不过一群小屁孩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大约五分钟就到了目的地,太好了,电灌站已经开闸了,汩汩的河水从长长的铁管中冒出来。那时我约八九岁的样子,水渠已经是用水泥建成的了,没建成水泥的之前,我们不敢下去,一是因为有泥土太脏,二是水显得不清澈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就怕踩到啥活物。我们迫不及待地下了水渠,水大概到我们膝盖的样子,水渠边上都是树,随处都有树荫遮挡,所以一点不觉得热。

小时候的电灌站 童年记忆之电灌站水渠(2)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世界了,先是打起了水仗,衣服湿了也无所谓,太阳一晒就能干,玩累了就坐下来,水渠里能捡到不少河水带上来的小蚌壳,螺蛳壳,还有形态各异的光溜溜的小石子,我们踩来野草,把他们串起来当项链手链。想玩过家家,就在电灌站附近的地里挖点山芋,掰点玉米,当做饭菜,大人发现也任由我们,不会吝啬这几个山芋玉米,小孩子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能玩上半天。正当我们玩的开心的时候,不知道谁大叫了一声:“快看,四脚蛇!”来不及想太多,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爬起来,唯恐那四脚蛇咬到自己的脚趾头,年纪最小的婷婷因为爬起来的动作慢,吓得哇哇大哭,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蜥蜴。有时还会看到那种体型很大的蚂蚁,水渠上有很多他们的洞穴,我们会用泥土往洞里灌,但是没过几天那洞又出现了。每次都要到日薄西山,我们才会恋恋不舍地离开,马路上已经都是骑着自行车下班的人了;有人已经在自家菜地浇水了,这些菜已经渴了一天了,不知疲倦地喝着;远处村庄已看到炊烟,奶奶已经开始做晚饭了;小猫小狗也感觉到没这么热了,开始出来活动了。

有一次,我玩得正起劲,那天正好没太阳,我们没躲在树荫下,我突然听到我妈在朝着我大喊,心想不可能啊,她这时应该在上班啊,我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到我妈真的在马路上,这下完蛋了,少不了一顿胖揍了,我只好乖乖沿着田埂走到马路上,接下来就是劈头盖脸的训斥,无非是告诫我水渠有多危险之类的我听了无数遍的话,嘴上说着下次不去了,心里想着不可能的。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天下午我妈厂里突然停电了,所以她就回家了,正好看到我在玩得起劲。

还有一次,小燕是穿着拖鞋去的,结果不留神一只拖鞋被冲走了,我们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太阳落山了,我们慢悠悠地在马路上荡着,她知道,今天注定要挨训了。吃晚饭的时候,小燕妈妈来了,告诉我拖鞋她已经找到了,是在水渠尽头的杂草丛里找到的,告诫我们下次不要去水渠了,我温顺地点点头,但是第二天就忘记了。

记忆中的这个地方,太安逸了,后来长大了,不再去了,但是偶尔会梦到。离开多年后再回来,一切都依然,电灌站还像战士一样守卫着这片土地,只是儿时的伙伴却已经各奔东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