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回老家,被邀请去了上九山村游览返回路过羊绪村,有人问要我讲讲羊绪的故事于是,我翻出了出生真羊绪的邹城作家 张养华2013年撰写的《青山秀水伴羊绪》,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美景伴君游?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美景伴君游(青山秀水伴羊绪)

美景伴君游

——春节后回老家,被邀请去了上九山村游览。返回路过羊绪村,有人问要我讲讲羊绪的故事。于是,我翻出了出生真羊绪的邹城作家 张养华2013年撰写的《青山秀水伴羊绪》。

从石墙镇驻地向西南行走三公里,有一个千年古村———羊绪。

走进村庄,目睹这里的一草一木,抚摸这里的断壁残垣,吹落累积了千年的尘埃,不经意间,你会听到许多美丽的传说,看到村庄在悠悠千百年历史进程中创造形成的丰富物产、灿烂文化、乡风民俗……羊绪,曾经与青山秀水相伴。她三面环山,东面是单山,南面依次是古木山、后山、白山、九山,西面是寺山、朱山,连绵不绝的凫山山系,为村庄搭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庇护乡民们安居乐业。深山藏灵芝———山上虽没有奇珍异宝,但却树木森森,青草茵茵,鸟鸣啾啾。

至今我仍清楚的记得,上世纪70 年代中期,离村庄最近的寺山,山脚下瓜果飘香;山腰上山花烂漫,山鸡横飞,野兔乱窜,我和伙伴们掏鸟蛋,捉山鸡,跟大人们围猎野兔;山顶的围子里古木遮天蔽日,草丛下,石窟里,游走或潜伏着蛇、蜥蜴、獾、狸等动物,一两个人是轻易不敢涉足的,只有到了深秋时节,生产队组织三五十人的队伍集中打草,才给寂静的围子带来些许生气和喧哗;

还记得小时候跟随本家的姑姑到后山上采摘野韭菜花,夕阳下,山岗上,一片一片的野韭菜开出白色的花簇,在秋风中摇曳,煞是好看,野韭菜要在未开花坐骨朵时采摘,洗净用盐腌,或磨碎制成酱,入冬后食用,那沁人心脾的浓郁清香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村子北面是广袤的平原,登高北眺,一马平川,沃野千顷,这儿是村子的粮仓,小麦、玉米、大豆、地瓜、高粱、棉花、芝麻……一茬茬、一季季、一年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羊绪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人们既有大山般坚实、稳重的性格,也有平原地带宽阔、豁达的心胸。

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将村庄平分为东西两半,村西的人们叫它东河,村东的叫它西河,源头在村南的后山上,经羊绪,过西坡村,一路蜿蜒跌宕,汇入白马河。清康熙年间羊绪才子孔国华写下了“西河两岸绿,风正一帆悬,庙前一柱香,龟碑保平安”的诗句,描绘了当时沿河两岸的旖旎风光。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河水四季奔流不息,尤其夏天的河道里,时常会传来孩童们打水仗的嬉戏声,乡男农妇粗野的笑骂声,秀发披垂的村姑如歌的捣衣声……一条小河,哺育着乡民,滋润着村庄;这山,这水,这个美丽的乡村,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依山而壮,偎水而秀,离开了她20 多年,至今都让我魂牵梦萦。

羊绪,不仅山清水秀,连名字都来自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相传汉代中叶,卫、严两姓在此聚居,后来陆续又有商、晋、马、满、奚、金、欧等姓人家迁居此处,到东汉末年,已零零散散地聚居了十八户人家,故称十八户。由于地震、水患、疾病、瘟疫不断,十八户人家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了76 人。

有一个叫羊续(字兴祖,142 年—189 年,他的祖先七代都曾任二千石卿校,其父羊儒,汉桓帝时任太常)的人从太山平阳游历至此并定居下来。羊续给十八户的人们诊治病症,教授抵御灾害的办法,把人们从病患、灾害中解救出来。羊续声名远播,在百姓中有了很高的威望。为官清正的平阳县令(当时十八户属古平阳县管辖)十分赞赏羊续的义举,仰慕他的学识;羊续也从内心深处钦佩平阳县令的为官之道,俩人惺惺相惜,成为莫逆之交。中平三年,汉灵帝拜羊续为南阳太守,任职期间,他效仿平阳县令,倡树清廉之风———曾有属下府丞送来一条鲤鱼,羊续再三推让,府丞执意留下鲤鱼。府丞走后,羊续将鲤鱼挂在屋梁上,风吹日晒,成为鱼干。

不久,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鲤鱼,羊续指着屋梁上悬挂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着,请你一起拿走吧。”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把鱼取走了。“羊续悬枯”的佳话传到十八户后,乡民无不颔首称赞。平阳县令把十八户命名为羊续村,以人名定村名,并赠匾刻字。从此这里风调雨顺,人烟逐渐兴旺起来,一直到了民国初年才演变成了羊绪村。至今,60岁以上的老人还会把村名写成羊续,足见当年的悬鱼太守在人们心中留下多么长远、深刻的烙印!羊绪,商业繁荣,自古被称为银地之乡。至今,邹城西南乡村还流传着“金郭东、银羊绪”的说法。

据清朝道光年间编写的《羊续村传记》记载和老辈人讲,东汉时期开凿的徐(州)济(宁)官道串村而过,村头设有驿站,到康熙年间,已是千商往来,四海绵历,每年的正月十五有庙会,吸引众多的善男信女求神拜佛,焚香许愿,庙会上,说书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看麻衣相的,皆拿出看家本事,大展绝活;卖花篮、捏糖人儿、卖冰糖葫芦的,扯开嗓门,高声吆喝;羊汤锅、丸子汤、马蹄烧饼铺,香气四溢……。

每月逢五、十成集市,大街上,鸡鱼肉蛋、瓜果蔬菜、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篾席荆筐、衣帽服饰……林林总总,一应俱全。庙会、集市至今方兴未艾。村庄内商铺林立,有丝绸布店、杂货店、铁匠铺、当铺,老字号有孔家染坊、李家油坊、臧家饭馆、胡家茶馆、樊家中医、张家木匠、常家石匠、周家瓦匠等等。其中,樊家中药材,李家、杜家、周家的食用大豆油从济宁运河码头运至江苏等地销售,乡民过着殷实富庶、自给自足的生活。“水满则溢,月圆则亏”。

乡民们创造的财富也常常引来土匪和强盗的觊夺,清朝同治元年“南匪入侵”,掠夺了大量财物;民国26年刘金贵(平阳寺人,地方军阀)“三打羊续村”,前两役被众志成城的乡民击退,第三次穷凶极恶的刘金贵组织武装土匪1200 多人,持短枪架长炮,从村南门攻进,烧杀抢夺,乡民全部跑进寺山围子里躲避,土匪们用大车小辆拉运财物,据说,拉了七天七夜,村内粮食、衣物、牲畜、农具几乎洗劫一空。物埠民丰的千年古村从此走向了衰落。羊绪,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和宗教信仰。勤劳智慧的乡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从遗留的大量门匾题字可以看出古代羊续注重文教,兴办私学,实施仁义和礼仪教化,致使这里民风淳朴,人心向善。

西村有一眼“孔氏义井”,是唐朝贞观十年本村一位姓孔的善人出钱为乡民挖掘,绵绵水脉荫泽了多半个村子的人口和牲畜,乡邻们感念孔善人,在井边立起一块“孔氏义井”的石碑,后来,井枯了,水竭了,但“孔氏义井”的石碑依然矗立在乡邻们心中。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村南、村西有西周和东汉墓葬遗址,古木山、二山顶有东汉羊续墓葬群和九女塘子,寺山有围子墙等遗迹;村里建有玉皇庙、佛爷庙、净土寺、三官庙、文王大殿、龙王庙、关公庙、孙老爷庙、奶奶庙、火神庙、土地庙等18 座寺庙,有常崖子石婆婆、十八罗汉、龟驮碑、大铁钟、华佗楼等雕塑、石刻和建筑。每年的正月十五还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男男女女们拜神仙、闹社火、散路灯、打铁花,场面热闹、红火……。

小时候,在田野里玩耍,看到墓地里躺卧着的一座座石碑、石羊,顿感毛发悚然,而今,知道了先民们长眠于斯,不由得感慨万千:这个古老的村庄,两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农耕劳作,繁衍生息;行走在村庄,置身残破的废墟,脑海里总会升腾起这样的疑问:

一个小小的村落,竟然修建这么多的庙宇?一代代的乡民,心里怎能供奉得下这么多来路不一的神仙?坍塌的庙宇里,我双手合十,闭目,静心,沉思,我的眼前幻化出了昔日缭绕的香火,耳畔响起了远逝的晨钟暮鼓———哦,小小的羊绪只是中国千万个乡村的缩影,人们自古以来就信奉和遵守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他们敬神崇道,就是寻求精神的庇护,保佑他们安居乐业,永享太平盛世。可是,我善良可怜的先民啊,世上哪里有救世主?时光、战火、天灾、强盗,可以掠夺财富,摧毁文明;无知、野蛮、贪婪,可以掘平青山,挖断河流。那个繁荣富庶的羊绪只留在村志发黄的纸页间,那个青山秀水的故乡只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历经沧桑的羊绪,我愿你是一棵树,落尽繁华,焕发新绿;我愿你是涅磐的凤凰,浴火重生。(张养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