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庸武侠电影的尴尬

熟悉武侠电影的同学可能发现了一个好玩的现象:金庸武侠的电视剧改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但金庸武侠改编电影好像并不讨巧。

书生以楚原为例,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1976年,楚原改编了古龙作品,执导了《流星蝴蝶剑》,独到的唯美场景加上古龙的奇情故事,成功开辟了迥异于胡金铨和张彻的武侠路线。之后,楚原连续拍摄了《天涯明月刀》(1976)《楚留香》(1977)《白玉老虎》(1977)《三少爷的剑》(1977)《多情剑客无情剑》(1977)《明月刀雪夜歼仇》(1977)《陆小凤之绣花大盗》(1978)《楚留香之蝙蝠传奇》(1978)《萧十一郎》(1978)《圆月弯刀》(1979)《绝代双骄》(1979)等电影,成为名副其实的古龙改编大户,也给武侠小说改编电影提供了一条创作思路:故事上的减法和人物上的加法。

比如《天涯明月刀》里,谷峰扮演的萧剑登场:

萧剑:四无公子萧剑,所向无敌,杀人无数,翻脸无情。

傅红雪:这只有三无啊?

萧剑:不翻脸也无情。

傅红雪:想暗算我应该在背后!

萧剑:但是我的四无中,没有无耻。

《天涯明月刀》的故事何其庞杂,萧四无又是个“上天入地寻小李,一心一意杀叶开”的主儿。原著中对萧四无的介绍来自于明月心和公孙屠的对话,电影将对话放到傅红雪与萧四无之间,其实是略去了枝枝蔓蔓的人物和故事,直接展现了萧四无的善战、狂傲和坦荡。

楚原拍摄过金庸电影,1978年就上映的楚原执导,尔冬升主演的《倚天屠龙记》。不过,与改编的古龙作品相比,此片非常平庸。倒是一部融合怪《五毒天罗》更能体现楚原对金庸武侠的理解:片中岳华扮演的飞英雄身上融合了昆仑三圣何足道 张翠山的故事,井莉的扮演的素素则融合了黄蓉 殷素素 杨不悔的情节,五毒天罗作为一种武器有点像屠龙宝刀,王钟扮演的飞英杰则有点俞岱岩的意思,更奇葩的是少林高僧叫闻空,他是不是还有师兄弟叫见空、智空、性空啊?哈哈哈。

回顾武侠电影,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金庸武侠的电视剧改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但金庸武侠改编电影好像并不讨巧。

事实上,除了楚原尝试改编的金庸电影平平无奇,及至到了胡金铨和徐克手中,金庸武侠改编依然显得困难重重。拍摄《笑傲江湖》时胡金铨抛弃了金庸《笑傲江湖》没有朝代的设定,将故事代入到胡金铨比较熟悉的明代。改编版本中,左冷禅成为朝廷鹰犬,争权夺利的伪君子岳不群成为最终反派。《笑傲江湖2》,徐克按捺不住自己的想象力,安排令狐冲与东方不败的恋爱情节,还加入东方不败可能伙同倭寇谋反的剧情,把金庸气的七窍生烟。

私以为,王晶是真正读懂金庸的人,而且在王晶电影中颇有“在意不在力”的气质。《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就颇得金庸武侠精髓。撇开王晶加入的诸如华山二老的屎尿屁,以及张无忌和小昭在悬崖底的荤段子情节,电影中的核心人物都比较准确反映金庸原著中的人物精神。比如,片中洪金宝扮演的年逾百岁的张三丰,虽然是一代宗师,但活的硬气而洒脱,他怜爱张翠山一家,尽全力保护张无忌姓名;比如,以灭绝师太为代表的各个门派,以贺寿之名齐聚武当,灭绝仗着人多,并且吃定张三丰自重身份,不会出手,逼问谢逊下落,真正的目的就是屠龙刀,彰显了这些所谓名门正派的小心机;再比如,殷天正与六大派高手血拼,身受重伤依然不退缩,把原著中为明教斗三渡,力竭而死的忠勇刚正的鹰王体现的淋漓尽致;围攻光明顶时,伴着叶倩文、马俊伟的《欢笑之歌》,五行旗与各门派血拼,直至尸横遍野,究其根源不外乎觊觎能号令天下的屠龙刀。

再比如,王晶执导的《鹿鼎记》中,陈近南与韦小宝的一段对白,辛辣又真正的人间清醒:

“读过书明事理的人,大多数已经在清廷里面当官了。所以我们要对抗清廷,就要用一些蠢一点的人。对付那些蠢人,就绝对不可以跟他们说真话,必需要用宗教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都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个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清朝一直欺压我们汉人,抢走我们的银两跟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

金庸写到《鹿鼎记》之后,就不再从事新的武侠创作。韦小宝出身于妓院,周旋在朝廷、天地会以及其他各方势力之间,左右逢源,好色圆滑又精明能干,像一个三棱镜,将之前的家国大义、君子做派折射出异样的色彩。

在一些人看来,古龙作品言辞简练,打斗也多数以意境取胜,改编为武侠电影难度颇大。不过,古龙在很多武侠作品中加入了奇情探案的情节,也引入了诸多人物的情感线索,这种类侦探片的情节模式和丰富的感情线,让诸多故事像一个个模块,拿出来之后能够独立成为一个作品,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古龙小宇宙。这让古龙的作品具有较大的电影改编潜力,即使截取其中一段,都有较大的展现空间。

而金庸作品体量庞大,诸多人物具有成长性,故事之间具有较强的连贯性,这导致:如果从头拍起,那较长的成长弧线挑战着电影时长;如果只截取精彩段落,那对不熟悉原著的观众太不友好,而且人物缺少成长弧,显得过于单薄。也因此,金庸武侠有很多成功的电视剧作品,但电影作品不多,精品更是了了。

2.雪地里的萤火虫

《雪山飞狐之塞北宝藏》借用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名字,以及复仇和夺宝的主线,但除了角色姓名相同之外,基本跟原著无关了。

影片开头设定了,胡一刀与苗人凤决战,因为刀剑被陶百岁、淬上了毒药,决战之后双双殒命。胡一刀儿子胡斐化名归彧协同苗人凤的女儿,加入恶人集团,最终在雪山上,将陶百岁、宝树等分而歼之,为父报仇。

电影以寻宝为主线,并埋设了复仇的暗线,双线并行再加上情节闪回,使电影显得并不那么单薄。

电影的问题有两点:

一是,观众缺少共情对象。影片整体格局是陶百岁、宝树两方势力互相消耗,主角归彧名义上跟随陶百岁,实质上是宝树的卧底,直至最后亮明身份,才发现,他的最终目的是两方恶人都要消灭。在观众看来,恶人之间互相争斗,犯不着在谁身上投入感情,这导致整个影片全员工具人:要么为了权势,要么为了宝藏,要么为了复仇。

二是,动作设计理念陈旧。华语动作电影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但近些年来,在动作呈现方面反而显得非常弱势,这跟主创的动作设计理念息息相关。早期的华语动作电影参照了京剧的打法,形式感十足,但速度、力度和连贯性不足,比如早期胡鹏与关德兴合作的黄飞鸿系列,以及张彻、胡金铨早期执导的武侠作品。李小龙回归香港革新了功夫片的镜头语言,只是模仿李小龙并未取得预期成效。直至70年代中期,以刘家良《神打》(1975),袁和平《蛇形刁手》(1978)为代表的功夫喜剧作品,开始逐步打破传统的程式化动作拆解,格斗的速度感、打击感和连贯性明显增强,及至80年代初期,刘家良、袁和平、洪金宝、成龙、程小东等在动作设计方面有了更加成熟的剪辑手法,使注重速度、力度和连贯性的动作风格延续下来。

上世纪90年代,以徐克、程小东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在电影市场上攻城略地,引起了一众影人跟风,他们不再满足于剪辑带来的视觉效果,转而以爆破强化其打击效果,于是出现了诸如《火云传奇》《六指琴魔》为代表的武侠作品,片中的掌力、剑气不仅能《》够隔空打人,更出现了地雷、炸弹一样的爆破效果。伴随香港电影式微,诸多香港动作指导转战大陆,出现了诸如《太极宗师》(1997)《水浒传》(1998)《小李飞刀》(1999)《少林武王》(2002)等优秀动作电视剧。

2007年甄子丹将综合格斗技术特别是地面技术融入到《导火线》中,更新了华语动作语言,事实上,2005年甄子丹与吴京甩棍对短刀,没有套招的小巷格斗已经展现出无限制格斗的魅力。甄子丹也凭借这些作品成功跻身一线,成为继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之后的超级功夫巨星。

与此同时,好莱坞和韩国电影人在时装片的动作设计逐渐成型,不同于华语电影中具有明显动作拆解,好莱坞和韩国电影人更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和真实感。最为明显的是,很多好莱坞和韩国动作电影中,无论是枪战还是格斗,都会出现抱头防守,还有许多双方抱在一起,把对方撞到墙上或者摔在地上的镜头,这是真实格斗非常容易出现的场景。这种追求真实感的动作风格形成了持续的影响力,至今不衰。

国产电视剧吃到了香港电影人的北上的红利,动作语言为之一新。但近些年的电视剧又走向了歧途。2019年新版的《倚天屠龙记》,密集的“慢动作”引起观众的极大不适,其中李东学扮演的张翠山多角度、全视野慢镜头自刎堪称慢镜头界的扛把子,招来一片骂声。更糟糕的是,这种慢动作镜头还具有传染性,2021年于荣光的《天龙八部》上映,作为一个在香港动作电影黄金时代有着一席之地的于荣光对动作设计并不陌生,但不知为何也染了慢动作病。

回到《雪山飞狐》,影片的视觉风格独到:人物服饰接近于《权游》的写实保暖风,角色的脸、牙齿和头发都给人一种脏兮兮的感觉,画面整体偏黑灰,格调十足。

不过到了动作环节,服化道的写实格调就破了防。

影片似乎不止一个动作设计,片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打斗风格:

开场时动作设计好像在动作之外要一种自然美,胡一刀和苗人凤格斗,慢动作加大背光,一边打,一边雪花飞溅茅草的镜头。

劫铁盒时,软剑、砍刀、铁链匕首杀杂兵,好像要追求帅。

雪山树林中,归彧与周云良格斗,强调周云良势大力沉和归彧的敏捷

陶百岁与独臂人打斗毫不拖沓,招招致命,算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及格动作设计。

即使这样,影片的剪辑堪称随心所欲:人物忽左忽右,诸多动作没有连贯性,而且问题一以贯之。

在动作电影中,好的剪辑能让人毫无障碍的看清动作逻辑,能强化动作的速度感,保证动作的连贯性,反之,则看的人头晕目眩。

美丽的雪山飞狐(雪地里的萤火虫)(1)

开场大战,胡一刀自左至右劈砍

美丽的雪山飞狐(雪地里的萤火虫)(2)

镜头闪过,又从右向左攻击 镜头闪过,又从右向左攻击

美丽的雪山飞狐(雪地里的萤火虫)(3)

陶百岁面向右前方,自右上向左下劈腿

美丽的雪山飞狐(雪地里的萤火虫)(4)

镜头一切,陶百岁已经转向了左前方

美丽的雪山飞狐(雪地里的萤火虫)(5)

脚落下,脸应该又朝向了右前方

总结看来,《雪山飞狐》主创应该发现了改编金庸作品存在巨大困难,索性就放弃改编,制作了一个具有古龙气质的同人作品。为了不至于平铺直叙,主创通过闪回,安排反转细节;设置秘术一方面为了给主角保命,另一方面则有意强化作品的悬念。

不过,落后的动作理念,勉强的反转情节

就像主创在雪地里还安排了萤火虫,美则美矣,但细思量,不着左右的动作设计,靠增加情节去反转的剧情设定,让影片显得尴尬和粗糙,多么风格化的镜头都掩盖不了的尴尬与粗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