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关注肾健康##血尿原因#

血尿、蛋白尿是肾脏病、肾炎的常见表现,也是大家经常遇到的肾脏问题。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血尿吗?怎样看待血尿?我们又该如何处理血尿呢?

一、什么是血尿

血尿,顾名思义就是尿中有血。一种是你看得见的血,尿液是红色、暗红色、浓茶色等,或者尿中直接有血块,我们通常称为肉眼血尿;另外一种是你看不见的血,尿中有红细胞,但是尿液颜色不变,做尿常规或尿沉渣检查才可以发现红细胞,我们称为镜下血尿。看得见的尿血往往回引起大家的重视,马上会看病,而看不见的血尿往往被忽略,其实两种血尿都值得大家重视。

二、血尿来源、成因与判别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血尿的来源与成因。一般而言,尿液中的血可能是来源于肾脏或者肾脏以外(包括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来源于肾脏的我们称为肾源性血尿,多数是肾炎或者肾脏病;来源于下尿路的血尿又称非肾源性血尿,多数跟泌尿系损伤有关。为了区分肾源性血尿与非肾源性血尿,我们会做一个叫尿红细胞位相的检查,采集尿液,经过离心处理取沉淀下来的部分,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依据尿红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血尿来源及其程度。肾源性的血尿来源于肾脏,经过肾小球滤过膜的挤压、肾小管内环境的变性,尿红细胞多为畸形的;而非肾源性血尿则往往不经过肾脏挤压与变性,多数为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还可能看到血块。血尿的多少可以呈现正常范围、高于正常范围1-2倍、高于正常范围数倍、数不清(也称为满视野)或者肉眼血尿等程度,也是我们判断程度的依据。血尿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全身源性原因(如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性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一些中毒、肿瘤性疾病),也可以是局部肿瘤、损伤、畸形、结石因素,还可以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今天我们主要介绍肾源性血尿。

三、如何看待肾小球肾炎性血尿

肾小球肾炎所导致的血尿是我们常说的主要肾源性血尿,也是临床常见肾脏病。由于经过肾脏挤压与变性,肾炎性血尿多数表现为畸形红细胞为主的血尿(少部分可以是正常形态红细胞为主),可以是镜下血尿,也可以是肉眼血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是单纯血尿,也可以合并蛋白尿,可以没有肾功能损害,也可以合并肾功能损害。一般而言,在合并蛋白尿的患者,蛋白尿成了肾炎的主要预判因子,血尿因子相对较弱,因此这里仅讨论单纯血尿患者。

对于肾炎患者,要考虑的是当前表现是否会给我们造成不良后果,如肾功能损害、进展以及导致终末期肾脏病。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项大型临床研究,纳入近百万血尿患者,观察他们的预后。总体而言,对于不合并蛋白尿患者,多数(接近九成)不会引起肾功能损害、进展,以及导致终末期肾脏,因此单纯血尿患者并不值得恐慌。问题是,哪些患者容易引起肾功能损害呢?据统计,反复肉眼血尿患者,出现蛋白尿患者,存在初始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参考今日头条血清肌酐与肾功能,在血清肌酐接近检测上限的人,可能已经存在肾功能减退)比较容易导致肾功能损害与进展,这部分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如果肾功能减退速度超过自然速度(年龄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视。

四、如何处理肾源性血尿

对于肾炎性血尿,其实多数不用着急,因为大部分人不会出现肾功能损害,当然,定期(每3-6月)复查尿红细胞位相、尿蛋白定量以及肾功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反复肉眼血尿的,合并蛋白尿的,初始血清肌酐水平高的,血清肌酐水平逐年明显上升的,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我们一般建议这部分人接受肾穿刺活检检查,明确肾脏病理类型与损伤程度,再依据病理情况考虑下一步的治疗。另外,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低的人,经常因为血尿的忧心忡忡,则建议早点做肾穿刺活检术。

对于肾源性血尿患者,多数定期复查即可。对于需要进行肾活检的患者,则需要根据病理类型来挑选治疗方式,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用到免疫抑制治疗,接受专科医师的建议就可以了,不要自作主张。饮食上倒没有特别,当然容易过敏的、过于辛辣的饮食方式不作推荐。如果肾功能已经出现损伤,则需要清淡、优质低蛋白、低盐等饮食方式,同时某些肾脏保护药物,比如RAS系统抑制剂、醛固酮抑制剂等都可以考虑,当然药物需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发现有血尿该怎么办(血尿我们该怎么办)(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