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乾·文言》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了孔子对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解释,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时运可通的易经解释:易传文言对乾卦?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时运可通的易经解释:易传文言对乾卦

时运可通的易经解释:易传文言对乾卦

《易传·乾·文言》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了孔子对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解释。

问者说:“‘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龙腾飞而云生,虎长啸则风起。圣人出现万民敬仰。本质或本性向上的,就会主动向上靠近;本质或本性向下的,就会主动向下靠近。这就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各归其类的意思。

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笔者对这段话中的一些字词解释如下:

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这两句是互文,意思是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志趣或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呼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2.水流湿,火就燥: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这两句也是互文,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3.云从龙,风从虎:龙潜水中,云为水汽,故龙腾飞而云生;虎踞山林,山谷飘风,故虎长啸则风起。这两句也是互文,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其中的“从”是“顺从、依从”之义。

4.圣人作而万物睹:德高望重、智慧超群的有为之人,出现在(“九五尊位”),万民敬仰。

①圣人:圣人有多重含义,此处指德高望重、智慧超群、已达到“九五尊位”的人。

②作:会意字,表示人突然站起,这里引申为出现。

③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④万物:本义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此处单指众人、民众。

⑤睹:本义为看见,此处引申为敬仰。

5.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志向或政见与处于“九五尊位”的“飞龙”相同的,就容易接近“飞龙”;志向或政见与处于“九五尊位”的“飞龙”相悖的,就会远离“飞龙”。这两句也是互文,指万物以类相从,同类互相感应。

①本:原来的,固有的;此处指本质、本性,引申为志向或政见。

②乎:介词,用在句中,表示舒缓语气。

③天、地:古人把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分成阴阳两大类,天代表阳性的事物,具有运动的、刚强的、向上的等属性,此处指处于“九五尊位”的“飞龙”;地代表阴性的事物,具有平静的、柔顺的、向下的等属性,此处指与处于“九五尊位”的“飞龙在”志向方面或政见方面相悖的人或事。

④者:代词,指代人或事物。

⑤亲:亲近,接近,主动靠近。

⑥上:本义指高处,上面;此处指处于“九五尊位”的“飞龙”。

⑦下:本义指低处,下面;此处指与处于“九五尊位”的“飞龙”志向或政见相悖的人或事。

6.则各从其类也:即“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之义,指人或事物按其品性、优劣、种类聚集在一起。

① 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②各:指示代词,表示不止一个。

③从:跟随,相随;顺从,依从。

④类:种类,即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

⑤也:语气词,用在句末无实义。

《易传·文言》曰:“飞龙在天,上治也。”这句话如何理解呢?

“飞龙在天”的意思是:圣贤居尊贵之位,事业如日中天。“上治”就是“当值治理”之义,其中“上”为动词,是当值的意思,与上班、上课的“上”同义。“治”是治理、管理、统治的意思。因为九五刚刚取得领导地位,思想纯正,励精图治,广施恩德,政治清明,故是“上治”亦指出现了最好的政治局面。

《易传·文言》曰:“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这句话如何理解呢?

“飞龙在天”我们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乃位乎天德”的意思是:只是职位或地位达到了天德的位置。

①乃:副词,只是,仅仅。

②位:职位,地位。

③乎:衍义,用作介词,引出补语,相当于“于”。

④天德:乾德,即“元、亨、利、贞”之四德。易卦“以爻为人”,“以位为时”,“位以德兴”,“德以位叙”,德要配位,位要德全,德与位相呼应。否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易传·文言》对乾卦中的“大人”作了专门解释:“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这段话旨在讲述“大人”之行事,皆合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和人道。正如《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笔者对这段话中的一些字词解释如下:

1.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表示要发表议论或概述事物。

2.大人:指德行高尚、能力超强、位高权重、广布恩泽的人,如:王公贵族、辅政大臣、封疆大吏等。

3.者: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4.与:动词,合乎。

5.天地:此处指天地运行之道。

6.合:动词,符合、不违背。

7.其:代词,它们的。

8.德:此处指天地化育万物的功能。天德自强不息,有阳刚、主动、健行的特性;地德承载万物,有阴柔、顺从、稳重等特性。天地之德,动则健行,恩泽广布;静则担当,化育万物。

9.明:日月照临四方谓之明。

10.序:指季节更替的顺序,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序也。

11.鬼神:圣贤的精神。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12.吉凶:泛指自然界所有的现象。如:阴阳刚柔;日月周流不息;光明黑暗;四季变化;风雨雷电;风调雨顺;天旱少雨;洪水泛滥;……等等。《周易·系辞上》曰:“吉凶者,得失之象也。”即:得者为吉,失者为凶。

13.先天而天弗违:行事积极主动,有先见之明。先于天时而行事,但不违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①先天:指先于天时而行事,有先见之明。

②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③天弗违:“弗违天”的倒置句,意为不违背天道。天:天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弗:不。违:违背。

14.后天而奉天时:顺应天时而行事,更不会违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①后天,指顺应天时而行事,顺势而为之。

②奉:尊重,引申为遵循。

③天时:天道运行的规律,亦指自然运行的时序,或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环境。

15.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天道尚且不违背,何况对于人事呢?何况对于圣人的教诲呢?

①天:天道。

②且:尚且。

③弗:不。

④违:违背。

⑤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⑥况: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相当于“况且”、“何况。

⑦于:介词,对于。

⑧人: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

⑨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

⑩鬼神:圣贤的精神,引申为圣人的教诲。

(魏德东)

,